种上“生态茶” 吃上“旅游饭”

雅安日报 2019-04-15 09:08 大字

饶广建正在采茶

“平坝是茶叶,山腰是茨竹,山顶是柳杉。”4月12日,在雨城区晏场镇三江村,到处是采摘茶叶、采收茨竹的繁忙景象。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光兵说,现在三江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要知道,在2014年时,三江村还是晏场镇9个行政村中的3个贫困村之一,年人均收入仅4000余元,贫困发生率高达18%。

是何原因让三江村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三江村村委会的一条标语给出了答案:“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

茶叶近2000亩

成村民增收来源

12日中午,三江村村民饶广建正在家里吃午饭,虽仅一人吃饭,眼前却仍有一荤一汤。

“下午要到后山村集体茶园采茶,劳动强度大,我需要吃得好一点。”饶广建说,今天的采摘劳务费为叶茶40元1公斤,芽茶70元1公斤。因为是多劳多得,她需要再努力些。

“今年自家的茶叶一周前就开采了,虽然受雨水霜冻影响,但今年茶叶价格好,1亩多茶叶光芽茶就卖了近3000元。”饶广建说,她家的芽茶最高卖过178元1公斤。

“茶叶已成了村民、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下午6点,忙完了村务,三江村党支部书记张光兵又来到村道交叉口收购茶叶鲜叶。他刚摆好称,就有村民前来卖茶。看品相、谈价格、称重量……村民纷纷赶来卖茶,张光兵十分忙碌。

原来的三江村仅种植水稻和玉米,村民们忙碌一年还是没钱花,许多家庭还需外出务工才能满足家用。而现在,得益于退耕还林、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三江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了短期的茶叶种植,中期的茨竹种植和长期的柳杉种植格局。“尤其是茶叶,一年有四季,其中三季都有收入。”张光兵说。

目前,三江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遍及各家各户。这两天正值茶叶采摘高峰期,每天到三江村收茶的茶商就有10余人。

依托碧螺谷

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三江村,不少游客和画家会时常来到这里,因为这里有处风景名胜叫碧螺谷,而村民们也因此发展起了餐饮、住宿等产业。

当天,在三江村罗沟组,成都工商学院退休教师杨祖佳正趁着太阳余晖,在碧螺谷里描绘一幢老式民宅。“三江村的山水太美了,空气质量更是一流。”住惯了大城市,杨祖佳想寻找一处如三江村般的世外桃源。

“我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三江村产业结构提档升级的时候到了。”去年8月,返乡创业青年罗元梁在罗沟组盖起了三江村最大的农家乐——螺谷印象。该农家乐投资200多万,能同时满足100人聚会、住宿。

“三江村毕竟太偏僻,这么大投入是不是太鲁莽了!”“我做过市场调查,游客就喜欢三江村的原生态,我也干过很多行当,有信心经营好农家乐。”面对朋友的疑惑,罗元梁介绍,屋后的土地能给客人供应时令蔬菜,农家乐又能为周边村民提供务工机会,自己要走一条农旅融合的道路。

“我要感谢晏场镇政府,以及三江村村‘两委’和乡亲们对我的帮助。”现在,罗元梁还与四川民族学院、西昌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建成了相关教学实践基地。“有些学校一次能来两三百号人,这便超出了我的接待能力。”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罗元梁接下来还打算成立合作社,凡是三江村农户能按照相关标准接待游客的,就可以加入他的接待联盟,分享游客资源。

张光兵说,三江村的茶园绿道、碧螺谷的步游道等项目,是在去年“一事一议”中建设起来的。无论是对客栈经营,还是对游客游玩,基础设施的及时建设,便破除了三江村农旅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们家也受益于三江村旅游业的发展。”罗秀莲曾是村里的脱贫户,她三个儿子就有两个是残疾人,一家人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后来,在相关部门建议下,她家将院坝硬化,又将农房改为客房,顺利吃上了“旅游饭”。对于未来,罗秀莲充满信心。

雅安日报记者刘庆红

新闻推荐

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守牢群众治病“救命钱”

雅安日报讯12日,雅安市“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从即日起,雅安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