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朋友圈公益期待规范监管

皖南晨刊 2017-04-06 06:01 大字

随着网络的发展,微信朋友圈日益成为市民们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少热心的网友也在朋友圈里做公益传递正能量。但是朋友圈求助信息真伪难辨,甚至有的还包含商业目的,这些乱象让市民们觉得有些迷茫。记者近日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走访了解。

朋友圈公益帮助市民

“这一年多,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失物招领,我们已经帮近千名市民找回了他们遗失的物品。”宣城市青年志愿者爱心车队队长丁云海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们车队的司机就会偶尔发现乘客遗失在出租车上的钱包、手机等物品。司机师傅发现后往往都会交到车队,等待失主的认领。“开始主要是电话渠道招领失物,后来我们就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失物招领信息,效果非常不错。”据了解,在利用朋友圈做失物招领一年多的时间里,丁云海和队员们共发出了五百余条失物招领信息,帮助千余位市民找回了自己的失物。“主要是手机和钱包,偶尔还有行李箱。随着影响力的增加,现在不是我们队员的司机师傅,甚至环卫工人捡到遗失的物品也会交给我们,让我们代为发布招领信息。”

“和大家一起寻找失主,比一个人的力量大了很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大家的公益潜能,可以帮助更多人。”丁云海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方式,队员们都成了这项公益活动的参与者,也使市民们寻回丢失物品的道路更加畅通。

真实性让市民困惑

除了失物招领类信息,朋友圈公益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各类求助信息。热心公益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在朋友圈里有时候会看到朋友转发的众筹平台内容,例如“轻松筹”的捐款信息,信息主要包括一些求助者的情况和相关证明,而且都附带了一个筹款平台链接,点击“立即支持”就可通过微信支付为需要帮助的人捐款。

刘先生说,一般来说能出现在朋友圈里的都是熟人,手头有零钱的话也会捐一些款,但是这些款项最终去了哪儿,用在了哪些方面则不得而知。“虽然后续的情况不了解,但是我还是会坚持捐款,同时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去伪存真的方式,让我们能够了解到款项的具体用途。”

“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求助的信息,需要捐款什么的,或者是请求转发扩大影响,在献爱心的同时我们有时候也会怀疑这样的信息是否真实或者存在水分。”刘先生表示,最常见的就是夸大病情和贫困程度,甚至有的干脆就是谣言。“如果发布者只是为了提高关注度和点击量,那我们的转发甚至会成了帮凶。”

期待规范监管

“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去年罗尔捐款的那件事情了。”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不少热心公益的市民都坦承去年曾经在朋友圈里看到过罗尔的那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看了之后被文章深深地感动,并进行了金额不等的打赏。“没想到后来曝光出罗尔家里有三套房产,而且女儿患病的部分费用是可以报销的。并不是说生病之后不能捐助,但是不应该隐瞒这些财产情况,毕竟广东那边一套房子都值好几百万了,我们这些人忙着给家产上千万的人捐款,这算什么事儿啊?”

多位热心网友表示,朋友圈里公益活动除了发起者的身份和目的的真实性,监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第三方的监督,对于资金的去向和用处没有明确的说明,很难让大家不产生怀疑,所以大家都能期待朋友圈公益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规范监督。

新闻推荐

家庭医生,你签约了吗?

(网络图片)家庭医生推广宣传。3月16日,上午10时许,宣州区杨柳镇新合村的家庭医生方咸成正为当地签约村民做上门随访。量血压、测血糖……方咸成一边熟练地为签约对象胡鹤麟做体检,一边向记者介绍,他每...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