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昔日徽杭古道上的虹溪桥

黄山晨刊 2015-03-24 20:03 大字

□耿焕龙 耿培炳

虹溪桥村是绩溪县登源河流经的第二村,全村30户,百余人。该村以登源河上第二座石拱桥——虹溪桥而得名。虹溪桥位于大鄣山脉的西麓,是徽杭古栈道的西出口。早年,在村中的一条路口上立了刻有“徽杭通衢”字样的石碑作为路标;桥头有一古刹,门楣上写有“威镇虹溪”四个大字,均为清末民初书法家、首任安徽省参议员耿介所书。解放前,没有徽杭公路,凡是本县、邻县人来往杭州、上海等地,陆路都要经过这个村庄。“背上盘缠馃,翻过第一关,不管忙不忙,三日到余杭”。

虹溪桥街道南北走向,花岗岩麻石板横形铺就,长近百多米,宽4米,两边铺面楼房鳞次栉比,均为前店后坊。房屋青砖黛瓦、飞檐翘壁,街道木门相对、木窗相望……一派江南古镇的风味。

虹溪桥村往北可通胡家、磡头、和阳和荆州;往东则达逍遥、浙江溪田、马啸和颊口等地;周围有祝三、岱下、鱼川、安川、上下岭前及伏岭、罗坑等大大小小十多个村落。数万人的吃、用、穿等生活必需品,都通过虹溪桥这个货物集散流通渠道供给。解放前,交通运输不方便,城市里的各种商品运输到县境内都从新安江水运到临溪码头,然后靠肩夫或骡马运送到各地区。登源河上中游一带的人家所需用品,就这样以肩挑、骡背从临溪起岸后过登源洞岭经瀛洲、龙川、北村、石川、新桥、罗坑(不经过伏岭村)一直运到虹溪桥。络绎不绝的各路肩夫、货客、骡马都必须在虹溪桥住宿,次日再运输到逍遥、浙溪田和胡家、磡头、荆州等地。这样,人来客往,人流量陡增,使村小、街短的虹溪桥村更显得繁华热闹。

虹溪桥作为徽杭古道上的一个货物集散地和商业集镇,是徽商繁荣发达的结果,有史实为证:清朝中期就有耿源兴号和周广发号杂货店,清末至民国时期有日杂商店4家,还兼营糖坊、染坊、糕点坊、寿木坊;豆腐店2家,理发店2家,饭店(兼住宿)2家,药店2家,裁缝店2家,还有轿行1家、乌烟(鸦片)馆1家、骡马行1家、邮政代办所1家。这些店、铺、馆、行鳞次栉比,把虹溪桥近百米长的村道遂成一街两市。每到夜晚,灯火一亮,全街通明,欢歌笑语,一直闹到深夜。

虹溪桥村的这些店铺,除一家理发店是本地人开设外,其余的都是四面八方的人看中了这块宝地,来虹溪桥开店设铺的。如鱼川人周月如、扬溪黄村人老扁开办了同义和,伏岭人邵柏生开办永安商店等杂货店;鱼川人耿金殿开设源兴号药材店,祝三人胡玉炳开设义生堂药铺;石川人洪旺富开办泰昌号,除经营日杂商店外,还兼营猪肉店、糕饼坊;还有安川人邵继龙开过乌烟馆(清朝鸦片战争后开设,为一些富家子弟、游手好闲之人常居之地),外地人开过轿行和理发店等。

虹溪桥的夜市,主要是喝酒、聊天和聚众赌博。每晚都有临村十多个“夜不收”的人到店中闲坐、喝酒、聊天。如距虹溪桥10里外的山村黄毛坯,经常有人在晚饭后翻过江南第一关,到虹溪桥来坐店,一坐就是四五个钟头。一个叫邵炳标的老主顾,嗜酒如命,几乎天天晚上都来店里喝酒。有一次喝到午夜,酩酊大醉后一人回家,摸上江南第一关口后,神志迷糊,从路边滚下崖去,碰巧被一棵大树挡住而幸存。直到天亮时,才被行人发现把他抬回家中。这也可算是那时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背景下休闲生活的经典了。

每天夜里,两处赌博场更是热闹,除几桌“牌九”、麻将外,还有二三十人围在一起“做宝”、“打宝”。另外,还有两三家供应半夜餐的小点小摊,不时殷勤地提供夜宵。虹溪桥一带村庄农户,喜吃面食,尤其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一,家家都有吃长岁面的风俗,一如北方除夕吃饺子。但方圆数里,只有虹溪桥有摇面店,一架机器在一二天内要满足周边村庄这么多人家吃面是很忙的。每年腊月二十八日始,天一亮,人们提着面篓从四面八方赶来,店内店外排成长龙,一直延续到深夜。这道日以继夜、人流如潮的摇面风景线,就是在城市里也难看到。

虹溪桥是以黄姓为主的杂姓村。最早在此居住的是黄姓人,其他各姓人都是后来到这里开店设铺的,有的停业后就回家,有的就在村里定居下来。这样,百余年来就形成了一个多姓村。现有黄、胡、程、陈、张、耿、丁、邵、洪、汪、高、章12个姓氏。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居然有这么多的姓氏聚居,以人口与姓氏比例之少,可能在省内、县内是绝无仅有的了。

新闻推荐

采风绩溪(两首)□汪春茂

上庄镇——兼致胡适、汪静之临水望山蕙的风在这里吹了将近百年胡适带走的兰花草 席卷了整个东南亚两只蝴蝶跨洋过海一只到了天上 一只仍在地下上庄...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