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翚岭驿道的昨天与今天(四)

黄山晨刊 2014-10-21 20:54 大字

□ 许道宝

有着36公里长的翚岭驿道是以途中开凿工程量最大、景色最美的翚岭冠名的。可是没想到,由于乾隆皇帝的一不小心,却把翚(hui)岭变成了“羽岭”。

南宋以来,自罗愿《新安志》始,元、明、清三朝的历代志书,都沿用传统的说法,因为绩溪县有“翚岭”,翚溪,又《太平广记》说绩溪县有“大徽村”,成了徽州名称由来。

“翚”,古书上指有五彩羽毛的雉。绩溪从华阳高迁村的翚溪口到长安镇有长约15公里的“翚岭”,尽管岭不高,但路程却不短,绩溪人有“‘竹岭\’(从胡家到荆州的岭)高高,‘翚岭\’涛涛(长长的意思)”之说。由于沿途景色优美,就像长着五彩羽毛的雉一样漂亮美丽,故将其取名为“翚岭”。

一年,乾隆皇帝南巡,从杭州溯新安江到了徽州府。这天,他在太白楼前的书摊上,看到了一部手抄的方志,信手翻阅,读到王安石的《寄沈鄱阳》诗。宋代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从江西取道歙州去宣州,逗留绩溪,访问葛林家宅,然后夜过翚岭后,赋了一首诗寄给好友沈潘阳,陈述自己的感受:“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晓渡腾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惟有潘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乾隆皇帝读了王安石的这首诗后,游兴大发,顿生要一览翚岭风光的念头。有了这种想法,在徽州府只呆了数日,他就匆匆赶往绩溪。走到翚岭下的翚岭脚村,此时已是夕阳时分,遥望“翚岭”岭脉,犹如苍龙出海,气势磅礴;翚溪、乳溪两条河流像两根龙须,飘然联袂。回味起王安石《寄沈鄱阳》里印象最深的“晓渡藤溪霜路后,夜过翚岭月明中”两句诗,决定要亲身领略一下“夜过翚岭月明中”意境,随后,在一农户家匆匆吃了些东西,就开始了登“翚岭”之行。

趁着皓月当空,乾隆皇帝一行踏着青石石阶,在月色之下缓缓上行,边走边欣赏着明月之中的“翚岭”景色。果然是个好地方!乾隆皇帝不禁叹道,想不到绩溪这个弹丸之地,居然无处不景,无景不奇,真是不虚此行。步行10余里后,上了“翚岭”头,一身热汗的乾隆皇帝就地找了块石头坐下歇息。由于没有了边走边看对脚下失足的担心,乾隆皇帝开始对周边的景色更加仔细地欣赏起来。月光下,乾隆皇帝无意间看见一块石碑在茅草中若隐若现,上刻一个“羽”字,激动得他来不及细看就兴奋地叫了起来:“好一个羽岭,此名极妙!”随口高吟“黄芽白雪神仙好,碧草琪花羽士家,此山本是飞仙处,介甫当年有错差”的诗句,侍从齐声附和。

过后,有好事者走近石碑拨开茅草仔细一看,原来石碑上刻的却是“翚岭雄关”。由于大半截被茅草所遮挡,远看只露出“翚”字的上部,而皇帝金口将“翚”读作“羽”,绩溪人只好将错就错将其称作“羽岭”了。

不过,尽管多年来绩溪人一直称“羽岭”,但大家都知道,应该是“翚(徽)岭”,因为只有“翚(徽)岭”才是绩溪人的根。

(全文完)

新闻推荐

城关小学:交流观摩促提升

□ 周 莉晨刊讯 近日,歙县城关小学组织骨干教师前往绩溪县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一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观摩,进一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