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悠悠徽杭古道

黄山日报 2011-09-18 15:59 大字

□黄贞明   黄济

有这么一条古道,绵延上百里,从皖南著名的徽州府城通向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有这么一条古道,由连绵不断的巨石铺就,供人走马踏,是当年浙皖两省之间的“高速公路”;有这么一条古道,虽没有史诗般的传奇,但山峦起伏,风光旖旎,是当地百姓世代演绎“肩扛背驮”的坚实舞台。 

在徽杭古道,踏踏蜿蜒残存的石板路,看看千年依旧的风雨亭(石垒亭),是我们心中早有的约定。 

千百年来,她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百余里,在唐代就已修成。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两省之间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是继我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过去与绩溪相毗邻的昌化人用自己养的蚕丝、纺织的绵织品(土布与麻布),手工艺品(包括金、银、铜手饰之类)等,沿古道到绩溪经营小本生意,或换回粮食与棉花,她成为两地人们的生命线。古道上,五里一廊,十里一茶亭,茶亭还为过往路人提供茶水小吃,体现出一个礼仪之邦的人文关怀。 

古道为民族的存亡,为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尊严做出过不屈的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传奇;古道架起了民族相融民族和谐的桥梁;传播了两地两边的文明;提供了两地两边的信息,传递了多少翘首以盼的家书与平安信息。古道两边丰富的水力、林木与土地资源,养育了一方百姓,培育了一方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品质的百姓。古道为两地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徽杭古道,她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霜,却永远留存于浙西与皖南百姓的心间。如今她虽仅剩浙江省临安市马啸乡浙川(浙基田村),至安徽绩溪县伏岭镇,约二十公里,和浙江临安龙岗镇百丈村经百丈岭到安徽省歙县约三十公里的两处路段。但她的历史功绩不会被淹没。时至今日,她不仅仍是一条交通要道,而且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人们称她“中国十大徒步古道”之一和“华东第一徒步古道”。当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攀爬了蓝天凹、下雪堂、黄茅培,跨越“江南第一关”,登临了绩溪县伏岭镇,或经龙岗镇,翻越百丈岭,越过上溪乡,进入皖南境内,便会感受到千年古道的文明与尊严,感受到古道为浙西皖南两地、古道两边的发展变迁付出的汗水与艰辛。道上留存的石板路、石室、石屋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坚实不摧,依旧给过往的人们提供着遮风挡雨的便利。 

伏岭镇东海拔424米的“瑶瑶岩”,有着“江南第一关”的称谓,曾是徽杭古道的重要关隘,进入浙西最高峰———海拔1790余米的清凉峰是必经的通道。她险峻的地势,陡峭的山壁,因太平天国时待王李世贤与1861年率部于此赞为天险而得名。 

踏上全长四十余里的古道,漫步在1400余节断断续续的石阶上。眼前崇山峻岭,高峰连绵,山势险峻,怪石嵯峨,挺拔的黄山松,盛开的高山杜鹃,成片的映山红;耳边泉瀑奔泻,林涛阵阵,清风习习,鸟语虫鸣;鼻间花香草馨……给人以全身心的享受与冲击! 

行走于写满斑斑历史的古道,用心触摸关口“径通江浙”的石碑,看峡谷幽深,云烟曼妙,绿意葱茏,古道是否记得,她曾把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等名人送出古徽州?看牛羊悠闲,鸟归山林,溪流奔腾,翠谷青烟,她是否听说过“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一代代的徽州弱冠少年,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等走向山外的世界,成就了“无徽不成商”的盛名?看脚下千年石阶,光滑净亮,蜿蜒起伏,古韵悠悠,她怎样评说,古道曾经有过的辉煌炫彩?翻开新四军在此行军,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在抗日战争中浴血拼杀的历史,掀开世世代代在古道上奔忙的人们心中酸甜苦辣的悠悠往事……心头的未来,便似那远山激情的呼唤! 

徽杭古道的功能,虽然已被铁路、高速公路所取代,但是她承载着徽州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徽骆驼”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浙皖山水间的“古道热肠”永远被人们所传扬。

新闻推荐

京剧票友一道文化的景观

□方鹤影在国粹京剧的故乡徽州,京剧依旧发散着她那独特迷人的魅力,展现着强大而恒久的生命力。京剧票友在中心城区屯溪开展的一系列多姿多彩、颇有影响的活动,让笔者着着实实近距离地感...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悠悠徽杭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