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童心,播撒创新的种子

陕西日报 2019-05-23 18:26 大字

5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机器人社团的学生们正在向贺月玲校长介绍机器人编程。

本报记者郭妍文/图

5月10日下午放学后,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的创客工作室中,几名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在天津举办的“2019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天津国际邀请赛”的CoSpace项目进行赛前集训。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用编程指令为虚拟自主机器人设计相应的策略,使机器人在3D虚拟环境中,执行快速通过复杂地形、躲避障碍、收集宝藏的任务。他们的机器人同时要与执行同样任务的另一支参赛队伍的机器人竞争,看谁能胜出。

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心陷阱!”“在这儿的速度还能再快点!”“把程序再改一下,收集宝藏的效率会更高。”同学们一边测试,一边商量如何调整策略,以便在指定时间内拿到更高的分数。

带领这个团队的张晓冰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为学生开设机器人搭建、科学小发明、航空模型制作、创意科幻画等创客教育课程。创客教育集合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内容,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在机器人搭建课上,一、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自己动手组建最简单的机器人。同学们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学中做,全面接触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等高科技知识。这样的创客教育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进取精神。”

“这是同学们在2012年RobCup中国公开赛上拿到的二等奖,这是2016年10月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冠军奖杯……”校长贺月玲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同学们十几年来从国际和国内知名赛事中捧回的奖杯。

贺校长说:“从2005年起,我们学校开始探索实施创客教育,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撒创新的种子。我们的机器人教育作为创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4年耕耘,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已成为我校创客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

学生在创新与分享中收获快乐

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开发出“创客+科学”“创客+艺术”“创客+航模”三大创客教育课程模块。学校在“创客+科学”课程模块下设置了信息技术创客课程、机器人活动创意、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发明、创客创意赛,在“创客+艺术”课程模块下设置了科幻画、服装设计、DIY泡泡泥、陶艺、综合制作,在“创客+航模”课程模块下设置航模类创客课程、建模等。

在创客教育中,教师们以激发创新思维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各种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了活跃的创新思维习惯,大胆求新、团结合作已成为交大附小南校区学生们独特的素养。

田际沧老师告诉记者:“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使用数字化工具,通过合作与创造,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创客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田际沧老师认为,创客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了更加健全的人格。他说:“许多平时在班上成绩中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却在创客活动中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国际国内多项创客比赛中获得了大奖。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在创新与分享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沟通、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的‘让人格在教育中完整发展,让生命在发展中灿烂成长’的育人目标。”

近年来,交大附小南校区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屡获殊荣,曾连续两年荣获国际智能机器人比赛金牌,在“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APAR)”等各类大型活动中取得佳绩。学校被授予“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航模活动重点学校”等多项荣誉。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基于这样的思想,交大附小南校区在教育中关注人性,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核心地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贺月玲校长说:“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加上技术支持和老师的支持,同学们可以充分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环境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作力、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创新的种子已种下,离发芽、开花还会远吗?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长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新闻推荐

西安市文创精品亮相中国艺术节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5月19日-22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