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闭馆提升改造

西安晚报 2019-05-19 04:54 大字

5月17日,技术人员在对含光门遗址裂缝进行监测。

文保专家将用科学手段防治土遗址病害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5月17日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了解到,含光门遗址自发掘以来出现了多种病害,使遗址原貌受到了严重危害。面对虫害、菌藻、表面风化、松动脱落、裂隙等诸多难题,文保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了更好地呈现盛唐风貌,提升游客观展体验,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修护,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于5月13日起闭馆提升改造,预计将于9月底竣工开放。

除虫害让蠢蠢欲动的静下来

文保专家告诉记者,在土遗址中活跃着一种体积小、种类繁多、生命力顽强的微小生物——虫类,它们多以土遗址中的有机物为食,少数以霉菌或低等植物为食。这些虫的每一个微小活动,都有可能造成土遗址的酥粉、脱落,甚至坍塌。

遗址保护专家们经过科学系统地勘察,充分了解了西安古城墙土遗址的虫害状况,针对不同类虫子的生活习性及特征,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地域土遗址保护的灭虫和防虫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治遗址土壤内的虫害,而且让墙体表面不受任何影响,在满足西安古城墙土遗址保护需求的同时,为我国大型土遗址保护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防虫技术和工艺。

除菌藻让不该出现的消失掉

作为危害土遗址的主要微生物因素之一,菌藻对土遗址的危害十分严重,能够分解土壤有机质、产生有机酸分解土壤无机物;在土遗址表面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遗址表面颜色发生极大改变。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土遗址滋生的菌藻生长具有周期性,且有很强的生命力,秋冬停止生长,枯萎消失,春夏则大量繁殖。这种复发对遗址中的土壤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破坏。

文保专家们根据遗产保护领域对菌藻的研究成果,结合含光门土遗址的实际状况,选择了八硼酸钠和霉敌两种环保型防腐剂来防治菌藻病害。

抗风化将盐分转化加固起来

含光门土遗址的风化,表现为遗址的表面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尤其是可溶性盐对遗址土壤的破坏下,原来互相结合的土体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或消失,使表面减薄、形貌改变,由此造成承载文化信息的表层破坏的现象。

针对我国半湿润区土遗址遭到各种风化破坏的现实,文保专家们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设计了微量沉淀与吸附双重加固法,筛选出以草酸或柠檬酸的乙醇混合溶液和甲醇溶液作为加固材料。它们能在半湿润区的干燥、半干燥和潮湿三种环境下形成聚集态的沉淀,对遗址起到抗风化作用。

补裂隙把裂开的填起来

含光门土遗址中有着不同规模、不同成因、不同性质和不同时期的裂隙,这些裂隙分割着黄土,是威胁土遗址稳定的重要因素。

文保专家们研制出具有低黏度、流动性、无污染、固化时无收缩等特性的新型灌浆材料,对于地面和墙体分布的微观裂隙和小裂隙,采用黏度较低的灌浆材料对其灌浆加固,使其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对于东展厅门道隔墙遗址存在的大裂隙和悬空带,采用锚杆加固的方法进行锚杆,增强其力学性能。

填防空洞把不稳定的撑起来

含光门土遗址的防空洞位于东门道隔东侧,距宋代路面约3米,距东门道隔墙顶部约2米,呈拱形,最高约1.7米,最宽达1.3米,深7米,呈H形分布。文保专家对墙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防空洞正上方土层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位移量最大。

针对遗址主要为夯筑建造的特点,文保专家们对防空洞重新垫入砌体,使其与原有建筑牢固结合,增加墙体稳定性。同时采用直径为5~10mm,长为100~200mm的小型胶木棒作为锚钉,结合遗址本体空洞区域大小自上而下成排布设,以提高遗址本体与砌补土坯的整体黏结力;对于一些变形较大的区域,采用木框架支护。

本版文/除署名外由记者张佳采写

图/除署名外由记者张宇明摄

新闻推荐

关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亚洲电影展西安站活动开幕 将展映14部优秀影片

本报讯(记者柏桦)5月17日,由国家电影局主办,陕西省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承办的2019亚洲电影展西安站活动开幕式在卢米埃...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