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油坊的新生机

陕西日报 2017-06-01 06:5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向华 通讯员 陈磊

石磨、土灶、包坨、上榨、接油……这是我们常见的乡村传统老油坊的标配。榨油匠是个特殊职业,虽然风不吹、日不晒,但是需要力气和技术,所以榨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活儿,现在年轻的一代都不愿从事这种原始的体力活。如何让手工木榨油传统技艺焕发生机,醇香再续,西安周至一老油坊经营者李二强一直在摸索和尝试。

端午假期,记者走进周至马召的二强油坊,磨粉机替代了石磨,土灶换成了锅炉,就连包坨、压榨等程序也用上了液压机,但榨油的过程还是祖辈留传下的老法子:筛选、磨碎、蒸粉、包坨、上榨、接油、沉淀等程序一个都不少。

“前些年,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只要有油吃就行,所以对榨油的方式也不讲究,只求出油多、出油快。现在不一样了,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得更精致,既希望‘有\’,也希望‘优\’。”谈起办传统油坊的初衷,今年40岁的李二强回答爽快。“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怀念过去菜油的味道?就是因为过去农村榨的油是原汁原味的,油的味道又香又醇。”

不能说过去的就一定好,现在的就一定不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替代了老传统,既省时省力,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由机器代替土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的土榨坊离我们渐行渐远。在谈到如何看待新旧榨油工艺的区别时,李二强的见解颇有些辩证意味。只是在他看来,有着独到之处的传统榨油工艺就这样被湮没实在太可惜,他坚信能找到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服务生活的理由和办法。

为此,李二强横下一条心,不断研究,终于在自己开办的油坊里实现了保留传统榨油工艺的基础上,用现代机械和动力来替代那些笨重的体力劳作的想法。李二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加工300斤菜籽为例,仅蒸粉工艺就需要两个小时以上,到头来也就是出油90斤左右;而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螺旋式榨油工艺,每天可加工菜籽2000斤,出油量可以达到700多斤。光这一处,传统的榨油工艺就比普通榨油的出油量少10斤左右,即使不计算多用的人工成本,传统榨油的菜油成本每斤要高出2元。”

正是秉承着“凭良心做事,做放心油”的经营理念,二强菜籽油渐渐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和名声,也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如今,二强油坊已在周至县城有了定点经销点,也有了合作饭店,不少吃过菜籽油的顾客还自愿把二强菜籽油推销给亲戚朋友。去年一年二强油坊加工菜籽达5万公斤,收入有五六万元。“下一步,我还想在菜籽筛选工艺上增加水洗和烘干工艺,让消费者吃上更加纯净的用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谈到油坊未来发展,李二强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临潼区建住局—— 增强群众幸福感建设美丽大临潼

秦唐大道。“谢谢,谢谢你们……”,在临潼区公租房分配现场,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群众的赞扬和欣喜。这是临潼区分配的第三批保障性住房。关注民生热点保障群众需求紧扣全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老油坊的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