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也忘不了那一顿饭” ——追忆和赵博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西安晚报 2016-05-22 01:31 大字

张士磊进入第四军医大学的时候只有18岁,是一名“战士学员”。对他来说,赵博不仅仅是自己的恩师,更像是个兄长;赵博从饮食起居、思想情绪各方面帮助教导着他,让他从迷茫地面对社会走向自己人生角色。

张士磊永远也忘不了见到恩师赵博的第一面。2002年8月底的一天,张士磊提着沉重的行李箱从家乡哈尔滨来到西安求学,刚下火车他的脚就扭了。一瘸一拐走进四医大时,赵博一眼就看见了他,连忙让人帮他把行李箱拿上,自己接过他手上的另一件行李。

“‘老哥\’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给了我一个微笑。”张士磊回忆说,直到把他在宿舍全部安顿好、嘱咐清楚,赵博才又忙着接别人去了。

“我们是委培生队,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多岁的学生都有,家庭背景不尽相同,知识背景更是参差不齐,不像本科生队容易带。但是,‘老哥\’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对我们这些毛头小子更是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张士磊告诉记者,他19岁那年,无意中给别人开玩笑说过生日让请吃饭,赵博却记住了这句话。

生日当天,赵博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当时是嫂子开的门,她手里还拿着擀面杖,正在包饺子。”张士磊说,他很意外也很惊喜,永远也忘不了那一顿饭,让他这个孤身一人在外上学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晚上,赵博还跟他聊起心里话,让他学会谦让、包容别人,学会关心人。“我是个独生子,一个人在外面,正是‘老哥\’的话帮助我走出了迷茫困顿的时期。”他说。

有一次,张士磊发高烧了,本来不是赵博值班,但是听到消息,赵博还是急匆匆地赶来了,并带来了他亲手熬的汤……赵博在学校华阴实习基地带队训练的那一年,张士磊经常给赵博打电话,说说自己学习上、生活上困惑的事情。跟赵博聊完,他心里就舒服踏实了,每天就希望赵博赶紧回到学校里。

“我这个月7号刚好从哈尔滨到西安开会,‘老哥\’出事儿的前一天,我们还打电话说了很久。他告诉我,不管现在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本来我们约好上周一起吃饭的,3月5号从我们的QQ群里居然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不敢相信……”张士磊边回忆边掩面哭泣。

记者 司文

新闻推荐

李若冰先生

■朱鸿李若冰先生是一个官员,但他过去到底担任过什么职务,我并不清楚;他是一位作家,但他的散文究竟有多少篇目,我也不清楚;他生于何日,逝于何地,我还是不清楚。窃以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常...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