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晚婚大势所趋 剩男剩女为啥不着急结婚?

咸阳日报 2014-04-01 23:18 大字

民间婚介火爆,父母忙着帮自己儿女“相亲”。

2011年

咸阳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1岁,女性28岁

2012年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8.6岁,女性28.5岁

2013年

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1岁,女性29岁

有不想结,有结不起,总有百般理由

理性看待幸福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吕聪 实习生 胡焱昭 文/图

逢年过节,赶上周末,适婚青年们各有各的忙碌事儿,他们或是在相亲的路上,或是正倾听家人的唠叨。单身男女聚在一起,常会相互倾诉和感叹:唉,家里又在催着结婚,到底怎么办啊!

“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啥时候能给咱把媳妇带回家?”

“你还准备晃荡到啥时候?看看人家某某阿姨,人家和我一般大,现在都哄上孙子了!”

“我的好儿呀,这回介绍的女子真不错,你就抽空去见见吧,成不了,做个朋友也好呀!”

对于大龄未婚青年,这些话早已听得耳朵快起茧了,这些唠叨早已压得喘不过气。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呢?是再等等,找个心仪的对象?还是安安分分,找个踏实的人,早结是结,晚结也是结,不如趁现在就结了婚吧?

或许,结婚不是问题。问题是,啥时候结?和谁结?怎么结?

晃晃荡荡中,不知不觉年龄大了,到处还是光棍和剩女的身影,晚婚是大势所趋。记者从咸阳市民政局基政科获取的官方权威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3年,咸阳地区男女平均初婚年龄已经超过29岁。

晚婚成了我们身边的热门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样的现象的发生?就此,记者采访了一些未婚青年,以及相对早婚的青年、家有未婚子女的父母。倾听不同声音,或能让我们对晚婚有个新的、更深的认识。

晚婚时代已经到来

近日,记者从咸阳市民政局基政科获悉:2013年咸阳市(包括各县、市区)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9.1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9岁。而此前2011年,咸阳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是28.1岁,女性28岁;2012年,男性28.6岁,女性28.5岁。晚婚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依据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周岁,女方不得早于20周岁。按照人们通常能够接受的普遍观点,一旦男方年满25周岁、女方年满23周岁的初婚,都被视为晚婚。

网友这样调侃:25至27岁没结婚的人是“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28至30岁的单身,称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雅号“必剩客”。31至35岁就是“高级剩客”,被尊称为“斗战剩佛”。36岁以上未婚的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如此看来,我们身边的“剩客”还真不少。显然,晚婚的时代已经来临。

未婚男女各有苦衷生活、工作压力提及最多

月光族担忧没能力养家,不得已先以事业为重。王鹏今年28岁,即将成为“中级剩客”。性格又开朗、又阳光,还爱好体育运动,怎么还找不到媳妇呢?更重要的是,王鹏还在事业单位上班,收入相对稳固,家庭环境还算不错,怎么这样的“优质男”也就成了“优剩男”?“感觉自己年龄还小,我们这代人好像对结婚没了兴趣!”见到记者,王鹏开玩笑地说。其实身边的姑娘真不少,倒不是他不懂得花前月下,而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是一点都不着急,总觉得不想太早把一生交代了。和许多未婚男青年一样,王鹏最担心每次回家,进了家门就要听到父母的唠叨声。“耳朵都快起茧了,平时能晚点回家绝不早回,就怕听到他们唠叨”。

按照王鹏的理解,结了婚就没有了自由,最关键的是,他觉得媳妇或许还是自己事业的阻碍。话说王鹏参加工作才三年,事业刚刚起步,平时应酬也不少,不多的工资是月月花光,别说再娶个老婆,王鹏更担心不能担负养家的重任。“还是先把工作干好吧,等过几年稍微稳定了,有点积蓄了再结婚吧!”

门不当户不对 家庭阻力大 讨个媳妇不容易

25岁的李昊大学毕业两年多,在某个国企上班,他一直和大学谈的女友保持恋爱关系,虽说是异地恋,但是按照他的话讲,是累并快乐着。今年初,父母再次催李昊相亲见面,李昊这才不得已说出自己有女朋友,就是担心父母不同意。听到儿子有女朋友,李昊的父母顿时眼睛发亮,哪知,父母刚听说对方家在湖北,而且是农村的,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便斩钉截铁地表示:“不见,坚决不见,咱们家的条件,怎么能找个农村的媳妇,说出去多丢人!”

李昊多次和父母沟通,无论怎么好言劝说,怎么夸女友的好,父母就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父母反而苦口婆心开导他;找个农村姑娘没好处,你以后指不定要吃多少苦头。给你介绍的刘姨家女儿多好,人长得漂亮,还在政府单位工作,抓紧时间去见见吧。

这段时间,李昊为了这事已经和父母吵了几次架。父母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由他再做解释和谈及此事。迫于压力,李昊告诉记者,他已经和相恋三年的女友分手了,女友很伤心,他更是伤心。谁知道,这自由恋爱的口号喊了多年,到头来还是遭父母干涉。

理想主义者挑花了眼 熬大了岁数

26岁的田媛,是个典型的富家公主。父母经营一家酒店,田媛从小在父母和亲友眼里,既懂事又聪明,而且人也长得白净、水灵。可就是这么好的姑娘,现在依然单身,终生大事没有着落。

作为大龄“剩女”,田媛周末的主要活动就是相亲。父母的朋友介绍了不少男孩子,可是田媛自己说,是见一个,不成一个。“我知道自己可能太过于理想主义,我就是想找一个既长得帅、又有气质,还要有才华,最好有事没事儿还能陪我去旅行的白马王子”,田媛说,由于家境殷实,与她见面的多是公子哥,对方也是娇生惯养,总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心上人。

如果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宁愿单身,反正父母肯定会一直照顾我。说起自己的婚姻,田媛的语气倒显轻松。

缺少担当 自私自利 想成家先正确定位自己

家住国棉一厂生活区的陈某国师傅最近正为儿子的婚事苦恼。眼看儿子已经30岁,相亲见了不少女孩,但是至今还是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陈师傅自然明白这个理儿。但是看着儿子如今而立之年,还是光棍儿,陈师傅和妻子心里焦急。

“照我看,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没有担当意识,缺乏责任感”,陈师傅说,很多时候,他觉得对方条件相当不错,但儿子和对方接触一段时间,就会抱怨对方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总以性格不合为借口,不愿继续交往。“其实人无完人,当自己去抱怨别人不好的时候,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够好”,陈师傅认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本身就有许多的毛病,尤其是选择结婚伴侣的时候还要挑三拣四,其实,年轻人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包容。

婚介机构:晚婚是普遍现象 成因多种多样

不知何时起,渭滨公园里的民间婚介小摊开始成了热闹场所。许多父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整日徘徊在这些民间婚介的资料摆放点,按照年龄划分,翻翻对方的资料,看看简历和信息。遇到合适的就留下电话,回家交给孩子,反复做工作,彼此联系,没准会有合适的姻缘。

“孩子不着急,你看我们操心得倒是不行”。正在翻阅征婚信息的刘女士说,自己的儿子眼看就要三十岁了,还在西安工作,这些年儿子光顾着忙工作,婚姻大事都误了。作为父母,都很着急,心想儿子娶了媳妇儿,总不至于生活过于辛苦,生病了还有人能照料,感情上能有所寄托,最重要的是,有了孙子,她和老伴儿的晚年生活就能充实许多。

咸阳“民间相亲联谊会”会长权震介绍,在他的婚介中心登记的未婚男女多达三千余人,已经成功给300余人搭成姻缘线。这些未婚的人近则咸阳市区,远则各个县区的都有。文化水平各异,有的是大学生,还有个别人是研究生、澳大利亚及美国的留学生。至今还没成家的理由各不相同。而且,征婚的人中80后、90后占了不小的比重。据他的观点,晚婚已经成为趋势,不可逆转。遗憾的是,不少未婚青年之所以未婚,或是因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或是条件太高、眼高手低,或是过于自私,容不得对方存在半点缺陷,更或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担当意识和责任感,虽然年纪到了,但是心理年龄不够成熟。

一起创业才幸福 放低条件 发现婚姻的真谛

“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单车上笑。”热播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里某位女嘉宾面对男嘉宾时这样表述。女嘉宾言语很直接,但这的确是现实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物质基础成为当下婚姻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凡和许多未婚的青年聊起婚姻话题,总少不了“钱”这个字。房价居高不下、物价连年上涨、子女教育、赡养父母,都离不开物质的基础。甚至结得起,养不起孩子的人大有人在。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金钱看作最重要的硬性条件。怎奈步入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不是刚参加工作,就是还在事业的打拼阶段,经济基本当然不堪一击。“要是按照这样的条件去择偶,找到结婚的对象就更加难了”,市民刘艳芬女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27岁的刘女士已经和丈夫结婚四年。夫妻二人在滨河路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意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婚前,刘女士和丈夫可谓是经历了重重波折。那时候,丈夫还是一个酒店的厨师,给别人打工,收入微薄,刘女士的家长极力反对这门婚事。甚至丈夫还在父母面前立下保证书,保证婚后努力赚钱,决不让媳妇儿受丁点儿的委屈,这才软磨硬泡说服了刘女士父母同意了小两口的婚事。

“你看,我们的日子现在过得不是挺好嘛,虽说做点小生意,有时是辛苦点,但是我们如今的生活都是靠自己双手一起打拼来的,这个过程是累并快乐的”,刘女士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与自己的眼高手低,多数时候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与家庭的干涉和反对,不无关系。但以自己作为例子来说,事实证明了,物质并不是决定婚姻幸福的最重要因素,关键是要有感情基础、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婚姻的实质比形式更重要。

晚婚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勇敢面对,更要理性看待。当我们在制订择偶标准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看重我们真正需要在乎的条件。经济基础、门当户对或许就不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懂得婚姻的真正意义了吗? (B)(15)

新闻推荐

西安今年将建18座公益性公墓

新华社西安4月2日电(记者姜辰蓉)根据陕西省民政厅的安排,今年西安将建设18座公益性公墓。近两年内,陕西共建设40个城市公益性公墓和13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剩余未建的67个县(区)也将陆续开工建设城市公...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