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在身边
本报记者 张晓玲 通讯员 贠娜
怎样打通“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群众?
7月21日下午4时,渭南市第二医院召开了一次别具意义的科室沟通对接会,围绕如何给社区群众服务和体检人群服务展开讨论。
就社区这块,对应有市二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半径2.9公里,服务人口4万余人,设有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那么,如何为老年人和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服务?
就体检这块,对应有二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平均每天体检人数100余人次。那么,健康人群如何延伸管理,问题患者如何转诊就医?
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康复中心等科室发表意见,优质资源下沉,专家定期坐诊;推行“体医”融合,倡导健康运动;建立微信群,打通科室之间壁垒,开设绿色通道,为群众做好服务。
5时许,会议结束,各主任快速奔向自己的团队,参加教练会。
锁定服务 目标管理
教练会是怎么回事?
7月中旬,渭南市第二医院继“高效执行力”培训之后,再次邀请北京“成功使者”团队,对临床科室进行“目标支持系统”培训,从愿景、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周目标,一一分解、层层聚焦。
根据临床科室的性质类别划分为光明队、精英队、突破队、尖刀队、希望队、美好队6个团队。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头脑风暴,希望在原有“十中心”的基础上,再设置医学检验中心、超声诊疗中心、日间手术中心、神经治疗中心、老年骨病中心、职工托管中心等,建设园林式、现代化、智慧型医院,为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驾护航。
满满一杯水,能放多少个回形针?十来个、二十来个可以了吧,五十来个是极限了吧,没想到放了253个!“水杯+针”实验让大家认识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想成就未来。
一个声音在呼唤:突破自我,相信自己,相信就是力量!只要相信,就有可能;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每个人都是OK的!
一种能量在传递:目标+计划+行动=成功;聚焦目标、聚焦当下、聚焦快乐、聚焦正向价值;以目标为导向,对结果负责,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能,做一个教练型管理者。
聚焦“教练型”、成为“教练型”,找目标、寻梦想。一个个团队争先恐后召开教练会,研究怎么做?一个个科室集思广益座谈学习,探讨怎么做?一个个员工不甘落后积极跟进,思考怎么做?围绕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从个人到科室再到团队,先制定大目标,再分解成小目标,晒比拼超,力争上游。
对于这种热火朝天的生动场景,医学美容中心主任梅大平用转动的陀螺来比喻他们如今的现状,“过去是打一下转一下,现在是不打自己转,是全自动的、电动的,不停地转,看谁转得好、转得快。”
用心服务 赢得信赖
夏天,天亮得早。根据农村人作息习惯,渭南市眼科医院调整思路,医护人员每天早早起来,早早下乡,进行义诊,服务群众。
今天去临渭区蔺店镇、明天去官路镇、后天去桥南镇,每天坚持义诊,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一定是7点正式开始。渭南市眼科医院执行院长权菊玲说:“‘晒比拼超’活动开展后,特别是‘目标支持系统’培训学习后,对义诊这块,眼科做了规划,将松散进行改为计划执行,确定目标,拿出方案,认真落实。优质服务、确保质量是这次计划的关键,每次我们都会派高年资医生、护士和科主任参加;交通不便的地方、行动不便的群众派救护车免费接送;做好记录,定期回访,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乡医信任、群众信赖。”
如何让患者享受到“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出院时,妇科就会送上“天使给女王的信”,里面装着出院小结、一日清单、盖好章的诊断证明等办理出院手续所需资料。如此一来,妇科住院患者,不仅能够得到专业诊疗,还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及温馨的延伸服务。
自助交费机开始使用了,如果有贫困户不知情直接在自助机上办理交费,会导致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无法落实,怎么办?扶贫办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设计温馨漂亮的小提示标贴,张贴于自助交费机醒目位置,以提醒贫困患者;二是和临床科室主动沟通,通知医务人员注意提醒贫困患者住院前的手续办理。
从事十多年护理工作的普外科护士长吴海红深有感触地说:“用心去服务+一点点的沟通技巧,即使再不好说话的患者都会感受到你的温暖,并会回应你。我坚信,没有爱挑刺的患者,只有我们做得不到位或者没有做好,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热情服务、用心做事,就一定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创新服务 驱动发展
创新在哪里?创新就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如果你用心、如果你热爱,创新的火花就会突然迸发,点燃灵感,照亮梦想。
眼罩小发明是这样产生的:眼外伤患者大多需要包眼治疗,多以医用胶布和纱布进行固定。高温天气,胶布贴在皮肤上让人感到不舒服,加上皮肤出油不易固定,需要频繁更换。有护士想到用医用口罩代替纱布,将系带挂于耳后,这样既能防止胶布刺激皮肤,取卸方便,还能给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的感受,减轻护士工作量。
用减压球进行减压,效果就是好!眼科手术,有时需要局部麻醉,不少患者感到紧张。为缓解患者情绪,巡回护士通过语言安慰,或者握住患者的手给予肢体安慰,这样就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开展。有护士就想到用减压球替代身心安抚的办法,买回来试用,效果不错。此举措得到兄弟科室的认可,这样不仅留住了患者的心,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手术质量。
胸痛急救卡,为心肺复苏宣传增添了亮点。最近,各团队各科室走基层、进单位、去广场进行科普宣传,其中心肺复苏是一项内容。胸痛中心设计制作了一个胸痛急救卡,上面印有心肺复苏简化图、胸痛诊断要点、胸痛就诊流程、胸痛中心二维码、急救电话等,健康宣讲时给参加的群众每人发放一个,让大家知道“院外你抢三分钟,二院救你再一生”。
暖心服务 构建和谐
在“晒比拼超”活动的开展中,在“目标支持系统”培训的实战中,渭南市第二医院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明白了一道理,医院要发展,必须“精管理、强技术、有温度”,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科室就会有温度,医院就会有温度。
医患和谐,不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上,还要体现在行动上。“细节决定成败”,日常的点滴细节,汇成了二院暖心服务的涓涓细流,浸润着百姓的心田。
有一天,渭南市眼科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杨珍珍带着孩子去商场,营业员看到孩子戴着眼镜,问:“度数是多少?”三句不离本行,杨珍珍开口讲起屈光知识,说起正规验光配镜的必要性。孩子说:“我从幼儿园到现在,一直在妈妈的医院配眼镜治疗。”杨珍珍和营业员聊得很投机,互相加了微信。营业员说:“过几天,带孩子去二院看眼睛。”
一天,下班的路上,渭南市眼科医院眼三科的护士长杨绒看到一位老太太两手提着沉重的袋子,便主动上前帮忙。聊天中得知,老人正在等女儿接她。老人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视力越来越不好,看不清东西,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根据经验,杨绒初步判断是白内障,建议老人去医院诊治。老人笑着说:“‘看眼病,到二院’,到二院,找小杨。”
一天早上,一位女士带着发烧的母亲来到医院,刚进大门母亲忽然感到浑身无力,值守的男护士立即俯身将其背起送往分诊处,安坐在轮椅上。又是一天早上,一位等待拍片子的患者突然休克,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两位医师迅速赶来,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并通知内二科、外二科、外四科值班医师紧急会诊,给予对症治疗,患者转危为安……
一幕幕片段,一件件暖心事,每天都在上演着。这就是医患一家亲,这就是医患和谐!和谐,已融入每个人的心中,体现在每个人的行动中。
怀孕的护士长工作到晚上7时还没有下班,科室的护士小妹妹送来鸡汤,让她趁热喝。这一刻,浓浓的友爱充盈了她的心。深夜,她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常感恩、幸福生,常感恩、动力生。”此事给她启迪、让她思考:暖心服务,如何从细节做起?
在团队建设中,妇科从中医科寻求到中医对盆底康复治疗的帮助,医学美容中心接收到皮肤科、肝胆外科、手术室、宣传科等科室转诊或介绍来的患者。妇科主任陶蓉深深地感受到:“科室与科室之间,并肩作战、携手共进,大家互爱互助、团结协作,如此共同发力,一定能为群众做好服务。”
凝聚奋斗力量,唱响二院赞歌。在你追我赶中,二院人铿锵有力齐发声:细心、耐心、真心、热心,服务群众!健康生活、幸福生活,从二院开始!创级评等、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二院一定赢!
新闻推荐
刘磊和几名“发烧友”举办了此次军装展本报记者杨晶摄本报渭南讯(张子模记者杨晶)7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渭南市老城区的35号...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