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记忆
李国旗
转眼间,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虽然与先生素未谋面,但心中对他的敬仰一如从前。对杜老的敬仰,不仅仅来自他的旷世巨作《保卫延安》,更是因为他生前与我们这等文学小辈一次特殊的“见面”。
1988年冬天,当时我还在澄城县的一个乡村中学教书,学校有几个与我一样热爱文学的青年教师,整天凑在一起,喊着要成立一家文学社,办一份文学报。
一天晚上,我们几人又凑在一起热议着办报的计划,大家异常兴奋,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决议,成立一个雏燕文学社,创办《雏燕文学报》,并且要赶在元旦前试刊号与读者见面。
我很幸运被大家推举为社长。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兴奋地忙碌着组稿审稿、版面设计、出版印刷等各项事务,累并快乐着。
经过几十天的苦熬夜战,《雏燕文学报》创刊号终于在1989年元旦出刊了。如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我们心中是满满的欢喜和幸福。一时间,《雏燕文学报》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澄城报》《渭南日报》《教师报》也相继作了报道。接着,来自澄城县甚至周边县的中学生的稿件像雪片般飞来。
然而,有一件事情让当社长的我为难起来。《雏燕文学报》正式创刊,总要有报头和题词吧?该由谁来题写呢?政府官员?文化学者?著名作家?想到作家,大家立即想到了杜鹏程。《保卫延安》家喻户晓,杜老是我们文学青年崇拜的偶像。更巧的是,杜老是韩城人,是我们渭南乡党,让杜老给《雏燕文学报》题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荣耀。但我们担心的是杜老毕竟是著名作家,人家名气那么大,加之年事已高,身体又多病,他老人家肯为一个乡镇学校的文学小报题词吗?我们纠结了许久商议了许久,最后决定由我负责给杜老写信试一试。附上了我们的样刊,给杜老的信发出后,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盼着,等着,不安中猜测着各种结果,时而兴奋时而沮丧,甚至觉得我们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被这种复杂情绪折磨了13天,我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中国作协陕西分会的牛皮纸信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拆开一看,哎呀,正是杜老给我们的题词!“雏燕文学报”几个字,有横写有竖写,同时还附有热情洋溢的题词:“雏燕文学社,应培植嫩芽茁壮成长,扶助雏燕展翅飞翔!”
杜鹏程先生为《雏燕文学报》题词的消息不胫而走,全校师生欢呼雀跃。我们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那时对兴奋和幸福最好的表达就是下馆子庆祝。那一晚我们几个都喝多了,说着唱着,手舞足蹈。借着迷离的醉眼,我们在灯光下仔细传看着杜老的题词,当看到题词纸上有几处墨迹的指印,我们心里便有点酸楚了。我们依稀看到了,在这天寒地冻的严冬,杜老颤抖着双手,拖着有病的身子伏案为我们题词。心思缜密的杜老,还将报头写成横式竖式两种,以方便我们版式选择。看到这里,我们眼中含着热泪,发誓一定不辜负杜老的期望,把文学社办成学生实现文学梦的摇篮!
因为各种无奈,我们的文学社没有坚持下来,《雏燕文学报》也没有正式创刊,杜老的题词也成了我们永久的记忆,珍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今,当年的文学青年已经年逾花甲,各种记忆都变淡变模糊,而心中那份遗憾却从未减轻。每每回想起来,我都会把珍藏多年的那份杜老的题词拿出来看上许久,仿佛是看到了杜老本人。每看一次,都是一次与杜老特殊的见面,不由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对杜鹏程先生的愧疚和懊悔。这么多年一路走过来,我们改变了许多,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们心中那个文学梦依然还在,那盏被杜老点亮的灯依然在我们心中闪亮着!
新闻推荐
澄城县公安局武丹生活中,我们人人有心,处处有心。这颗心点亮了人民的方向;这颗心指引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这颗心激励...
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