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大三线”精神 《火红年华》观后

滕州日报 2021-10-22 07:48 大字

杨修元

《火红年华》这部剧塑造了以夏方舟、秦晓丹、陈国民为代表的“大三线”职工的光辉形象,不仅展现了“大三线”建设的那段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更展现出了让人们十分敬佩的那种珍贵的“大三线”精神。

1965年春天,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由东向西转移战略大调整,开展大三线建设,在西南腹地山陵地带建设钢铁冶炼企业。国家从全国各地和部分高校抽调了精兵强将聚集到江汉、川南进行会战。这些参加大三线建设的会战人员展现出了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大三线”精神。面对施工会战之地那荒芜人烟的丘陵地,他们风餐露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困难和施工困难。他们吃着粗茶淡饭,有时甚至吃不饱;他们住地庵子、草棚子。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手提肩扛,用几乎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汉江、川南钢铁冶炼的施工建设任务。

在“大三线”建设中,会战建设职工们还展现出了可贵的不求索取、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职工宿舍是用木棍、秫秸等搭成的简易住所,一场意外的火灾将宿舍全都烧为了灰烬。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又不影响会战施工进度,参加会战的职工们在无奖金、加班费的情况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自己动手盖宿舍。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顺利解决了施工会战中的住房难题。

在“大三线”建设中,职工们所展现出的不怕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让人震撼。主人公夏方舟为了排除定点设施清除爆破的哑炮问题,不顾个人安危,独自一人冲了上去,被埋在废墟中,身受重伤;在钢铁冶炼设施有可能被洪水泥石流冲毁的危机情况下,夏方舟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财产安全,冲锋在前,逆洪水、泥石流而上,险些牺牲。夏方舟为了三线钢铁冶炼事业真是九死一生。为了大三线建设,先后有数位职工壮烈殉职。戚光复、陆汀兰为抢救落入江中的宝贵资料被江水冲走;李心梅为抢救生产设备不幸受重伤不治身亡;秦晓丹为钢铁冶炼新产品尽快顺利投产,没日没夜地紧张工作,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不再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大三线建设的职工们也遇到了生存危机,但是,他们不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积极为国家分忧解难,不等不靠,利用自身优势,组队到深圳揽接建设工程,使钢铁冶炼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又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汉江、川南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大三线”工人们这种积极为国家分忧解难的品德值得人们敬佩。

“大三线”建设不仅为我国工业建设做成了必要的备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完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为我国西部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产生和传承下来的“大三线”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鸡毛飞上天

主演:张译殷桃高姝瑶陶泽如花昆张佳宁杨洪武程实陈江河是个孤儿,被陈金水捡回家抚养长大,他从小经商天赋异禀并且耳濡目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