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流量崇拜”才有中年演员好故事
■观察家
突破“流量崇拜”,才能让影视剧市场的中年人故事不再稀缺。
9月26日的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见面会上,评委之一、演员陈坤呼吁:“请给我们年纪大的男演员多点机会吧,请多写些好的角色给我们这些演员去演戏吧。”由此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
这不免让人想起2019年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颁奖典礼上,海清呼吁给中年女演员多一些机会。
无论中年男演员还是中年女演员,他们共同面对的一大困境是,中年人的故事稀缺,优秀中年角色更加稀缺。而其背后,则是影视剧市场一味“流量崇拜”的结果。
在流量经济与天价片酬时代,大多数中年演员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演“小鲜肉”“流量小花”的爸爸妈妈;要么“装嫩”,不断向“少男感”“少女感”靠拢。
在追捧流量“鼎盛时期”,影视主角和故事常常是以年轻顶流为核心,俗称“小鲜肉”。有流量就意味着有点击率、收视率和票房,就意味着能“来钱”。也因此,“流量+IP”盛极一时。流量是年轻的,与他们搭档的主角自然也要求是年轻的。
在这种“年轻崇拜”、“流量崇拜”的背景下,留给中年人的故事自然相当有限。
这两三年来,随着天价片酬之风被遏制以及“流量+IP”纷纷扑街,“流量至上”的标准也被深刻检讨,而影视剧中的“叔圈的崛起”正成为重要的现象。以近段时间的热播剧为例,《扫黑风暴》里,孙红雷、刘奕君闪闪发光;《乔家的故事》里,刘钧、刘琳大获好评;《长津湖》里吴京、胡军、朱亚文、段奕宏等人共挑大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并非中年人的故事不受市场欢迎,而在于,市场上关于中年人的好故事太少了,大一点的制作都往春节档、国庆档这样的档期扎堆。这才是中年男女演员的共同困境:缺乏能够呈现出中年人状态、思维、心绪、生命体验的好角色。
实际上,中年,看似是一个尴尬的年龄阶段,但较之年轻人,其生命体验也更为丰沛,注定有很多故事可讲;一个复杂、多面、立体、有多维度解读空间的中年人故事,也注定会更加打动人心。
尤其是,在粉圈种种劣迹,早已让“流量”一词带有了贬义的情况下。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粉丝,有粉丝的地方,就有“控评”。这无疑干扰了一部影视剧真实的市场评价。更有甚者,某些“顶流”倚仗粉丝数量,直接干扰影视剧制作过程,镜头的多少、番位如何……被忽视的反而是作品本身。
今天的观众,审美水平与认知深度都在不断提升,他们不会错过真正的好故事,影视剧的“审美”也需要从“流量崇拜”的泥淖中尽快走出来。
□从易(媒体人)
新闻推荐
《觉醒年代》雪糕、饼干等文创零食9月下旬开卖首发第一天卖光20箱样品,文具、服饰等文创产品年底将上市
《觉醒年代》的文创食品既要吸引年轻人,又不能过度娱乐化;既要把剧里的人物做成卡通形象,也不能侵犯演员的肖像权。所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