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舍得,自得成长 □顾丽

淮河晨刊 2021-05-24 10:19 大字

《小舍得》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剧,讲述了“小升初”阶段的两个中国家庭故事。

这部剧真实呈现了当下教育的全貌,代入感强,契合现实,反映了大众的普遍情绪,映射出家长,特别是在“幼升小”、“小升初”阶段涉及到的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焦虑意识。剧中的一些场景令人感同身受,“鸡娃”与“佛系”两派观点的激烈对撞给人印象深刻,父母对孩子教育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两姐妹之间拿教育进行攀比等等,都赤裸裸地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为此引发了一大拨的热切关注,让有相似经验的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情心理。同时他们的观点中也夹杂着一些现代的新思想:现在心疼孩子就等于害了孩子;原生家庭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孩子能自己争取才更为重要。

同样是讲述社会热议点,比之以往的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火热剧,《小舍得》是一部既轻松又容易被戳到,且能够让人一直追下去的现实剧。因为现实性强,所以难免会令人有些窒息感。它的开播是很应景的,因为播出的时段正值“小升初”择校考试期间,可以说是赶上了天时地利,而教改“减负”也刚巧正在积极推行。时间是一方面,受欢迎程度是另一方面,但真正将这部剧的热度推向高潮的,还是其中的教育话题及讲述方式,贴合了当下大众的普遍情绪,引发出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相关议题的热烈讨论。并且这种热度从开播一直持续到最后:是跟风“鸡娃”,还是坚持佛系?是孩子开心重要,还是满分重要?该不该给孩子定高目标?这一系列的热题都在剧中得以一一破解,剧中每个家庭的不同选择及其结果,都让追过这部剧的观众不得不“揽镜自照”,自我反思。而剧中的一些台词,如“你从来没想到孩子到底能不能顶得住”“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更是一针见血,直指人心。再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经典的励志句让我们这些过来人都感同身受,记忆犹新,因为小时候就是被包裹在其中长大的,耳朵几乎都快被听得生老茧了。

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表现在总是能够找到内容与社会情绪的结合点,一次次实现和广大观众的“情感连接”,形成口碑效应。可以说,对于时代情绪的回应,要诉诸于现实主义的强大感染力和代入感。其应有之义应该是要展现现实,瞄准社会痛点,且要做到用心、耐心,故事搭建、人物塑造、细节填充甚至选角贴合度都应该是其特色。这部剧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妥帖到位,围观的也正是人们热切关注的教育话题。也不仅仅于此,它在提炼共性方面也得到了妈妈群的普遍认同。无血缘关系的一对姐妹,在孩子教育方面是非常典型的佛系vs鸡血,佛系永远被无数比较干扰,产生自我怀疑;鸡血则永远没有尽头。这两类家庭几乎可以代表当下90%家长的心态,他们的困境、选择与变化,就能引发广泛共鸣与激烈的探讨。一部剧毫无极端发展,则会缺乏戏剧性;但太多极端就会丧失现实意义,令人难以接受。这部剧在老一辈婚恋上的刻画,比例和铺垫都算是恰到好处。还有演员丰富的表演,塑造角色的合理性,也使剧更显完美。

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意识,急需冷却,家长们欲卸载压力却苦于找不到出口与方式,《小舍得》的播出就像给社会大众注入了一剂“情绪缓释剂”,让那些盲目“鸡娃”的家长们获得了新的启发,对于新的父母也是一种很好的警醒。这部剧对于家长心态和社会状态做了一种很好的诠释和评判,但无论如何,孩子都是无辜的,他们在中间成了夹心饼干,成了受害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升学、成绩的天平正在被打破。因为学校很无奈,毕竟成绩和升学率是对一个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学校掐尖、领跑,学生暗无天日地补课、刷题,搞题海战术,这些教育过程中的“军备竞赛”我们确实无力改变。但作为父母,我们却可以改变自身以及对待孩子的教育心态。

据有关文章中的数字显示,中国学生今年抑郁症越发的严重,占比高达23.8%,但就诊率却只有4%!也就是说,96%的抑郁症学生默默承受着心理折磨,而他们的家长有可能正像《小舍得》中田雨岚那样,还在说“你究竟想要干嘛?你要妈妈怎么样你才能开心”“要想过得去,必须比得过。”这更是如今许多家长的共识,其实这是对于教育认知的一种误导,更是对自己的孩子一种变本加厉的戕害!剧中夏君山说的好“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这是一句肺腑之言,也代表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敢舍才能敢得,想得必须敢舍。”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自有答案,不畏舍与得的父母,也许才能真正成就自己的孩子。希望通过《小舍得》这样的现实剧可以唤醒天下所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醒醒自己,救救孩子!

新闻推荐

【星话题】 佟大为:细解爱的“舍与得”

佟大为因在热播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小舍得》中的精彩演出备受舆论关注。和剧中坚持“鸡娃”路线的虎妈田雨岚不同,佟大为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