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总制片人:人性缝隙中有戏剧张力
记者 | 刘燕秋
择数超纲教学、翰林中学违规招生受到教育部门的处罚,风帆小学讨论摇号政策的可行性……如果你关注教育问题,会发现电视剧《小舍得》和社会现实的联系相当紧密。作为柠萌影业“小”系列的第三部,《小舍得》在创作过程中紧扣教育领域真实事件,教育公平、学生减负、规范补习班乱象等话题都有涉猎。
“‘小系列’前两部风格调性相对统一,更多展现的是诙谐、智慧、温暖,涉及到的残酷内容比较少。在《小舍得》的创作中,我们希望其中的思考能更深入一些。”这个系列的总制片人徐晓鸥告诉界面文娱。
《小别离》和《小欢喜》更多聚焦在家庭教育,《小舍得》在教育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进一步。最显著的表现是,这部剧用了颇多篇幅来探讨学校教育、校外培训、家校联动、教师教育观碰撞等内容。同时,家庭关系的设定和人物的情感也更为复杂。
要实现主题表达的深度和广度,一个扎实的剧本尤为重要。和同系列的前两部作品一样,《小舍得》同样改编自鲁引弓的同名小说,原著已经通过调研提供了关于整个教育环境的详实资料,改编的主要工作是拓宽戏剧空间,同时提供更多关于人物的真实感受。编剧周艺飞此前写过一些剧本,但还没有代表作播出,徐晓鸥看过她写的剧本之后认为她写作能力很强,同时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周艺飞的孩子正好也在小升初的阶段,对教育话题有很强的表达欲,在这种情况下,由她来担任编剧再合适不过。
改编过程中,既爱孩子又有自私一面的南建龙成为构建整体结构的关键人物,这个特殊人物和特殊家庭结构,从播出后的舆论反馈来看,给很多观众留下高讨论度。
在徐晓鸥看来,这部剧并没有想去表现父母是怎么“鸡娃”的,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抓手和出发点其实是讲家长的攀比,更多聚焦在父母因为比较丧失判断后对孩子的影响。南建龙是整个家庭氛围的营造者,正是因为他,这个家才变成了现在这种相对特殊的样子。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色看上去孩子教育没有太大关联,但其实在更深的层面释放着影响——教育不单纯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代际互动,也综合了父母成长史里面的很多因素,包括原生家庭、小时候所受到的教育、在各种形式的比较中所处的地位。
“南建龙的底色里有丑陋的地方,探讨了很多在伦理和情感上的复杂性,对演技有比较高的要求。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角色一定要找张国立老师来演,他也确实演得非常好,完整地解释了这个人物的来处和归处。”徐晓鸥告诉界面文娱。
她并不担心这个不那么传统的父亲形象会引发观众的反感。“我们都希望能够刻画拥有色彩、亮点的男性和女性角色,但这样的角色一定有瑕疵。”在《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播出后,徐晓鸥发现,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看纸片人,“人本来就是复杂多样的,人性中的缝隙能成为很好的戏剧表现”。
《小舍得》对于家庭样本的选择也更开阔了。
《小别离》和《小欢喜》里方圆和董文洁家庭是标准的城市家庭,《小舍得》里,南俪和田雨岚两个家庭基本代表了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家庭情况。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非常详细地计算了两个家庭收入和支出以及家庭可消费的灵活收入,也就是所谓的日常花费,同时非常严格地在遵从这一收入标准。
“大家会看到他们的衣服、包、家里的装修,不会轻易出现一些特别昂贵的大牌,但是像田雨岚这种家庭,她也会有一两件大牌,因为她本身是一个战斗型人格,有时需要穿战袍,但是身上不会有大面积的大牌。”徐晓鸥透露。
在《小舍得》里,城市家庭之外,经济压力的呈现会集中在米桃这户人家,可以说,他们代表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状态——过去他们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但现在一线城市有很多政策在提倡教育公平,比如在上海、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就可以申请可以进对口的公办小学接受教育。
在徐晓鸥看来,对做教育题材的创作者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他们创作的初心。这种教育公平在米桃的身上有所体现,但她同时面对着很多问题。比如,她有机会进入风帆这样的公立学校,成绩优异,老师对她关爱有加,她的家庭也没有任何矛盾,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父母都在努力要给这个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但她仍然要面对很多挑战,比如补习班的问题、见识和视野的问题、家庭情感的问题。
“从米桃的视角出发,看她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我们在上两部戏当中没有空间加这部分内容,在这部戏里终于有空间可以进行表达。”整部剧里,徐晓鸥最喜欢的高光时刻也是在米桃的身上。“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总是告诉她,你已经得到了这么多的福利,你应该感谢别人,感谢社会,但这一定是对的吗?如果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她该怎么做?米桃很勇敢很现代,她做出反抗,并且老师告诉她,优秀不是你的错”,徐晓鸥透露,这也是他们在米桃这个人物身上承载的价值表达。
原本米桃一家在小说里着墨不多,基调也相对灰色,后来徐晓鸥自己去采访了一些教育工作者,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老师跟她说,现在有很多家长不信任老师,他们会挑战老师的很多做法,觉得你对我们家孩子不公平,比如田雨岚就是非常典型的不信任老师的家长,但恰恰是像米桃这样的家庭是特别信任老师的,他们把孩子的命运托付给老师,老师是会感受并承担起这样的责任的。这段话打动了她,也让她决定在这部剧中表达出这种信任感。
“我看到最近观众在讨论,钟老师到底是不是个好老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米桃会觉得钟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这确实很复杂,钟老师就是对米桃很好,你说根源在哪里?”这同样是米桃这个角色所承载的探讨空间。
对《小舍得》这种接地气的现实题材剧来说,演员的选择也是能否实现创作者表达的重要一环。
两个妈妈的戏份比较重,现在的两位主演宋佳和蒋欣都是柠萌影业的第一人选。“我们跟蒋欣沟通得非常顺利,最初我们就觉得田雨岚这个角色只有蒋欣能演,蒋欣是一个极其有爆发力的女演员,她能演出那种既倔强又很温柔、很深情的味道,是一个能够把角色演出丰富层面的女演员。”
宋佳的沟通过程则有多个来回。“一开始,她觉得自己没有孩子,在教育问题上没有切身体会,二来,她现在很少演电视剧了,重新回到电视剧的领域也需要做一些心理建设,但是我们都觉得这个内敛、温和、又有力量的母亲角色非常适合她,她自己也非常认同,再加上她对我们比较信任,所以也很快定了下来。”
因为两个女主角都没有成家,在男主角的人选上,柠萌影业希望他们一定要有家、有孩子,这样可以形成互补,在合作当中交换各自的经历,相互启发,所以后来选了佟大为和李佳航两位优秀的演员。
有趣的是,米桃父母在选角上延续了《三十而已》里的小摊贩夫妻的人选,从而在柠萌影业的两个IP之间形成了联动。“《三十而已》的时候,这两个演员体验生活了两三个月,在《小舍得》里他们整体表现得非常真实、贴近角色,当时我们跟导演也是一拍即合。”徐晓鸥透露。
柠萌影业去年的剧集《三十而已》成为话题制造机,今年的《小舍得》同样在播出期间上了一百多个热搜。人们津津乐道于角色的戏剧性和教育问题的现实映照,热搜对于今天的创作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徐晓鸥看来,热搜本身是指标的一部分,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体制,创作者需要考量各种各样的指标。电影的指标主要看票房和口碑,电视剧则更难衡量,比如电视台要看收视率,视频平台要看播放量,要看豆瓣上的口碑,还要看热搜所代表的话题热度。
“热搜代表部分观众的讨论热度。但不能作为一部剧的重要评价指标。每部剧会有不同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看创作者的初心在哪里。一个成熟的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维的”像《小舍得》这样的全人群产品,衡量指标会更综合,几个重要的指标都会参考。
《小舍得》是在制造焦虑吗?当徐晓鸥找到编剧周艺飞,双方达成的一致就是不制造焦虑,写写真实的生活,可以表现父母过度的焦虑给孩子造成的结果是什么。但创作者的表达和观众的理解并不总能达成一致。从目前的舆论反馈来看,徐晓鸥认为大家在焦虑感这个层面的判断有所差异。“等到剧播完了,我们也会观察和复盘。”徐晓鸥表示。
同一主题下的系列化开发是柠萌影业在内容上的布局策略。“小系列”原本就计划拍三部,现在徐晓鸥觉得,他们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达已经相对完整了,在《小别离》和《小欢喜》里没有讲到的一些表达都在《小舍得》里有了更多呈现,所以在这三部曲之后,柠萌影业暂时不会再做教育题材剧了。
“我们希望每拍一部都是在进步,而不是在吃过去的老本或是话题红利。如果后续有了新的想表达的内容和创作的激情,我们也许还会再拍第四部。”徐晓鸥透露。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近日,译制成波斯语版本的中国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在伊朗国家电视台播出。去年,“中伊防疫互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