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好评如潮 主旋律也能拍“出圈”
电视剧《觉醒年代》火了。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目前其豆瓣评分飙升至9.2,暂位近期热门大陆剧榜第四名。此前还因排播停更问题引发不少年轻观众花式催更,而这在以往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中并不多见。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阶段为时间轴,讲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陈延年、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人物,为寻求救国出路所做的种种探索与思想交锋,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再现了那段无数青年人为追求理想和真理而激情燃烧的澎湃岁月。
主旋律的电视剧拍得不少,出圈的凭什么是《觉醒年代》?或者说,在众多剧集中杀出重围,激发年轻一代的追剧热情,这部剧究竟藏着何种“独门秘籍”?
鲜活,才能立得住。一味地以大场面或大事件刻画形象,无疑会使角色“飘在半空”,丢了地气,反倒让他(她)成了一架失真的躯壳。《觉醒年代》中以辜鸿铭、黄侃为代表的守旧派常与以陈独秀、钱玄同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因政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骂起人来全担得起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个中高手,明明个顶个都是历史书上的名家大师,吵起架来似乎和隔壁的邻居大叔没什么两样,不过是用词文雅了些,姿态从容了些。又譬如,陈独秀与儿子陈延年讨论婚恋观,被儿子“不婚不恋”态度所震惊的“封建大家长”陈独秀一边背手生气,一边向他“投喂”专门带来的包子,不正活脱脱一副在家吵架了还要叫你吃饭的“炸毛”父母模样。在剧中,这样真实而富有人情味的细节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从被学生狂扔纸团却依旧叫喊废除汉字的“武力担当”钱玄同,到拿着“不干了”木牌旁若无人在教育部门前表态的叉腰鲁迅,亦或是被妻子叫小名而不好意思的“憨坨”李大钊……不端着的人物在诱惑观众捕捉亮点和笑点的同时,也把历史的时空感撕得粉碎,以自然的烟火气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主旋律的正剧,观众最害怕强行说教、刻意煽情。缺少情绪铺垫的“喊口号”,不仅容易使表演流于表面,还可能将观众置于“脚趾抠地”的尴尬气氛,在这一点上《觉醒年代》规避得很好。陈独秀身陷狱中,面对警察厅的“好言相劝”,一腔洪亮铿锵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需多言,便将他旷达乐观、绝不妥协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曲罢了,荡气回肠,词曲人化为一体,怎能不激荡屏幕之外的人的胸膛?1919年的巴黎深夜,战胜国中国的外交使团无助地守在电话旁,等待英法美施舍最后一丁点同情。可下一秒,外交官顾维钧无声痛哭,双手掩面又放下的压抑,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一拳头击打在观众面门,让人如鲠在喉,无语凝噎。又或是渲染革命青年为国献身,剧中镜头在陈延年与陈乔年两兄弟走向留学之路的脚步和陷害被捕时的脚铐中来回穿插,上一秒还是身着光鲜,下一秒便已血肉模糊,在二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华里,定格的最后一秒是他们灿烂依旧的笑容。《觉醒年代》以放飞想象力的声音效果、强烈冲击的视觉感受、无声胜有声的剪辑表达,在赚足观众泪点的同时,更将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拉向高潮。
“这才是真正的热血!”“一集好剧顶过十节思政课”“文字突然有了声音”……这是某社交平台上年轻一代观众对《觉醒年代》给出的评价,看着“他从风雨和苦难中走来,踏破这一滩绝望的死水”,当下的我们不再仅仅只是观影的局外人,而是无一例外,全部成了见证历史的剧中人。
中国的年轻一代成长于一个国力日渐强盛、生活愈加富足的时代。如今,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他们不必“低头”倾听世界,而是能用“平视”的目光自信、大方地与外界对话。毫无疑问,像《觉醒年代》这样尊重历史,制作精良,既有不拘小节的日常琐碎,又有不失风范的恢弘气场,以年轻化的方式讲述“主旋律”和“大格局”的优秀剧目,正带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积极正面、昂扬向上的观感体验,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正在课堂之外引发社会反响。
如何用好方式讲好故事,《觉醒年代》已然为后来者提供了范例。
□王静
新闻推荐
前几年,“大女主”曾一度成为我国电视剧的热门词语。所谓“大女主剧”,是指主要以一位女性角色的命运为故事核心,将女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