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一堆活色生香的人 我最爱大有叔和白校长

成都商报 2021-01-24 01:33 大字

1

我真是电视老儿童啊!最近又在津津有味地追《山海情》了。

是的,我最喜欢看这种群像电视剧了,一堆人,说完这个说那个,哪怕每个人只有小小的一点故事,凑在一起,就应接不暇且各自有趣了。

想当年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别说张大民那些街坊邻居了,就他们家那几兄妹,就够我看得一边呵呵呵地笑一边饭都忘了吃。所以时至今日,都过去快21年了,我还时不时地要把这个剧翻出来看。

还有《山城棒棒军》。“两斤花椒炒二两肉——麻嘎嘎”,光听里面的重庆话,我都“巴适得板”了,更不要说还有毛子、梅老坎、巴倒烫、胖妹等一串活色生香的人。

可能演员们也和我们一样,本来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没遇到一个好剧本好剧组的时候,就会得过且过,一旦遇到一个认真死抠的集体,马上就会使出看家本领,而且还会在良性竞争中不知不觉被激发出连自己都想不到的潜能。这种全员演技在线的剧,咋可能不好看嘛。

2

《山海情》就是这样一部剧。

光看演员名单我就一阵激动:黄轩、张嘉益、郭京飞、王凯、姚晨、闫妮……天哪,感觉这几年比较活跃的演员全来了。

但是,这部剧里,我觉得演得最好的并不是这些当红明星,而是以下两位。

作为一名痴迷电视的老儿童,尤勇(现改名叫尤勇智)我早就认识。但囿于他那张方方正正的脸,不管是年轻时还是现在人到中老年了,他演的角色大多属有勇少谋型,看得我毫无新鲜感。

但这回他演的李大有,简直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哦。脸上永远的高原红,头发随时都在准备着给鸟筑窝。最关键的是,他把大有叔这种在当地有点威望但这种威望全靠肯下力能吃苦挣下的农民演活了。当然这部剧最成功的地方,也就是真实再现了我国农民本来的形象,不拔高,不回避。

比如精明、短视,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没见到肉眼可见的好处之前,啥都没用。所以,当马得福动员大家建棚种菇,说了一大堆种蘑菇的好处,大有叔一句话,就直接把马得福整“熄火”了:“建这个棚,谁出钱?”然后步步紧逼:“既然种菇这么挣钱,你咋不种?”然后在自己那件怎么拍都很脏的衣服上重重一拍,扔下一句“等你挣了钱再说”,走了!看着他敦实的背影,我立马想起了小时候我们生产队那两个一开会就发难的刺儿头。

但,还没完。镜头一闪,大有叔和儿子坐在新买的拖拉机上,恰好得福的弟弟得宝经过,他马上问得宝:“你家蘑菇咋样了?”一副尖酸刻薄样儿。真的,在农村长大,我太熟悉这种表情和语气了!

后来,由于一窝蜂种蘑菇,结果很多蘑菇烂了臭了都卖不出去。大有叔一气之下直接把菇棚点了。对,就是这么冲动。

但,除了鲁莽,尤勇把大有叔温情的一面也演了出来。得知麦苗回来了,他马上叫娃他妈煮了10个鸡蛋,让麦苗给远在福建打工的儿子带去。大老远带10个煮鸡蛋,确实麻烦,而且“福建也能吃到鸡蛋”,但“福建的鸡蛋哪有家乡的味道嘛,这是定心蛋”。你以为农民都是大老粗?其实都粗中有细呢。

3

还有祖峰,自从看了他演的《北平无战事》里的崔中石,我就是他的死忠粉了。这回他在剧里演白校长,又一次把我感动到了。

你看他看学生们那个眼神,既忧伤又慈祥,真的,好感动!还有他那副眼镜,有一只镜片都被摔成蜘蛛网了,他还每天戴着,然后微微佝偻着个背,孤独地在学校里住着,那种孱弱的伟大,没在乡村小学读过书的人,很难体会。

此外,我还很喜欢他的真实。当来自厦大的支教老师郭闽航喜滋滋地来向他报到时,他没有别的影视剧里惯常的热烈欢迎,而是眼皮一耷,一脸不乐意:“怎么又是支教老师!我要的是愿意留在这里的有正式编制的老师。”因为在他看来,支教老师来了又去,刚和孩子们处出感情又走了,带给孩子们的伤害远大于他们带来的新鲜知识。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教孩子们唱歌。他一拉起手风琴,整个人就完全陷入了沉醉,特别是当他带领孩子们去县里参加合唱比赛时,他在台上指挥那一段,那个激情,那个投入,脸上的肉都随着节奏在抖!真的,我看真正的大指挥家指挥时都没这么激动,若不是怕家里人笑话,我都想在电视机前给他拍巴巴掌了。

4

当然,郭闽航也演得好。在白校长那里受到嫌弃后,他的眼神和动作始终都带有一种问询味道,这既是他的修养,也是他对白校长的尊重。但他毕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而且是自愿前来的,所以他绝不是一个图一时新鲜的人。于是第一堂课,他就教学生们如何正确书写信封。就是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贴心且用心的年轻人——是啊,在闽宁村,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啊,写信,就成了孩子们与家人唯一的联系方式,正确地书写信封,那是相当必要的呀。所以,本来不太欢迎他的白校长看到他教这个,马上把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叫了过来。大概从这一刻起,白校长就接纳了郭老师了吧。

因了这个铺垫,后来说郭老师留在了这个小学,也就一点都不突兀了。

这部剧,这么微小的细节都能处理得这么润物细无声,能不好吗?(夏周)

新闻推荐

贫嘴的编辑部 回应着一个时代的困惑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商品经济的大潮,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到来轰轰烈烈地往前演进着。这也直接投射在当时的中国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