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年龄而已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8-23 03:45 大字

以年龄破题,对文艺作品,不算新鲜。

上世纪,便有歌曲《三十岁以后才明白》风靡一时,电影方面则有《女人,四十》、《女人二十三十四十》,口碑票房貌似都不错。

而最近最吸人眼球的节目,似乎都和年龄有关,电视连续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都掀起了收视狂潮,当然更不用说,还有一个爆款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至今热度不减。

这些文艺作品,都以女性为主角,应该说立意是好的。就是要打破年龄的界限,活出女性真我的风采。

仅看片名,就能略知一二。

“乘风破浪”自不待言,如今,它和“姐姐”一起联手成为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透着“三十+女性”的豪迈和英姿。而“三十”后面加上“而已”,一定透着三十还年轻的意味,三十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去追逐梦想,过有品质的生活。这的确没什么毛病。

至于《二十不惑》,则多少让人有点费解。二十本来就是一个迷茫的年龄,“惑”就对了,不惑才可怕。人是慢慢长大的,对不对?一蹴而就,太乏味了。当然,我没看剧,不知道小妹妹们是如何做到二十不惑的,暂且不论。

《三十而已》我倒是看了几集。恕我直言,如果我是个“三十+”的女性,看完我会更加焦虑,因为三位女主,小小年纪,就阅尽繁华,且无一例外地不缺金主疼爱,就算结局有悲有喜,但终究是我们普通百姓无法企及的。倒是片尾经常出现的小彩蛋,一家三口辛勤而温馨的镜头,更接近人们的日常。

这样的安排,是在暗示什么呢?是不是在说,“电视剧而已,您别当真”?我还真没想明白。

有网友说,《三十而已》充满了“自作聪明的平凡架势”。这并非尖刻之语,看看三位女主,表面对三十岁云淡风轻,但却时时流露出对年龄的焦虑,对现状的不安。她们的追求无非是要让自己看上去像20岁,消费力达到40岁,还要拥有一位与之匹配的如意郎君,这能不焦虑吗?

《三十而已》有一个惹眼的片名,但整体价值观仍停留在原地,并未能超越《欢乐颂》《谁说我结不了婚》等流行剧。看似意识前卫,但却固化偏见,一心摆脱年龄焦虑,却时刻不忘贩卖年龄焦虑。这样的连续剧,看看无妨,但要让人喜欢,却真的很难。

和《三十而已》如出一辙,《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打着励志的旗帜,做着心虚的事。这些成熟女性,均为各自业内翘楚,却不得不要表现出“少女感”,成团,唱快歌,这难道是她们擅长的事吗?她们的魅力难道不应该以更好的方式来展现吗?她们如此“乘风破浪”,最终的指向难道就是为了证明,她们也能像美少女一样劲歌热舞?

说好了要打破年龄焦虑,最终呈现的仍是焦虑于变老,这几款爆款节目的尴尬,应该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在当下这么一个快速变动的时代里,大概是被成功学蛊惑,被消费主义裹挟,人们从未如此敏感、执着于年龄。女人怕变老,男人怕不成功,三十岁的人生便焦虑成这样,那五六十岁真不知道怎么活了。

其实,人慢慢变老,就像一棵树的生长,就像日出日落,春种秋收,四季轮转,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年轻有年轻的好,中年有中年的妙处,老年一样有老年的快乐。说到底,年龄而已,都不必焦虑。

“少女感”、逆生长之类的事,大约也是有的吧,但终究是极端的案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年龄看什么样的风景,顺其自然最好,也最美。

康德说过:“自然看起来像艺术时,是美的;而艺术,也只有当我们明知其是艺术,但看起来却又像自然时,才是美的。”希望我们的文艺作品,能多呈现出这样高级的自然美来。流量和爆款,当然也是值得追求的东西,但没有真善美的支撑,再多的流量,再火的爆款,也只能是喧嚣于一时。

新闻推荐

愿未来可期 夏末经纶

亲爱的老公:常言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认为我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我们恋爱五年,结婚三年,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