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的妙处
[摘要]【心灵花园】
读书分精读和泛读。对我来说,大多是精读,对于喜欢的好书,我很少一目十行地看,这一度使我很苦恼。
上大学时宿舍六个人,我和老六的读书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六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酷爱读书,而且一目十行。我们俩一起去大麦岛的书屋租书,为了缩短还书时间节省租金,她会边走边看刚租到的武侠小说。书屋离我们宿舍二三里路,我扶着她,她一路看着,等我打开宿舍门,六七百页的书,她已看完了一半。而我在大学时代只细细读过两本武侠书,《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分别用了一个暑假和一个寒假,精彩段落几乎背过。我们俩同时买了《红楼梦》,她只用三天就看完了,而我却用了三个月,而且是早晨一醒来就看,晚上一直看到十点半熄灯。
背书也是这样。大一上学期结束,我们忙着突击备考。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等课程要背的东西很多,为强化记忆,大家互相提问。宿舍里其他人都复习好几遍了,我却一遍都没复习完。于是,她们笑称我是“黏液质”的人,看书慢,背书也慢。为此,我还偷偷哭过一次。可是,等成绩一出来,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我的成绩全班第一,拿了一等奖学金。从那以后,宿舍的姐妹们都对我刮目相看了,再谈到读书快慢问题时,她们便感叹我那是精读,把书的内容都记在了心里。
我从小喜欢读书,但很少买书,因为哥上高中时买了很多书,而且非常爱护书,一般不外借。我要看他的书,先要把手洗干净,把书包上书皮,一页页轻轻翻,像敬神明一样。我上初中时,他买回一本《傲慢与偏见》,可是不让我看。我只有等到夜深人静他睡着了时,才蹑手蹑脚地把书偷出来,放在抽屉里看,一听到动静就赶紧把抽屉关上,跟做贼似的。天亮前,我再把书放回原处。即使在这样提心吊胆的境况下,我也没有囫囵吞枣地看,而是在那个暑假用了几个晚上细细读完。即使过了二十多年,我对那本书的印象还是很深。
我看书先从作者简介开始,再看序言,然后是正文,连后记也不放过。看书时,我喜欢守着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一律当场查明白,从不偷懒。看到精彩的段落,我就抄在本子上,边抄边背。因为看的大多是借别人的书,不敢在书页上面圈点批注,只能连读带抄加查字典,潜意识中还想背过,所以阅读速度就慢了下来。
我看书慢的另一个原因是太投入。上高中时,我在家里读巴金的《家》,看到瑞珏、梅、鸣凤等美丽善良的女子一个个死在封建枷锁之下时,我趴在自己的小屋里大哭了一场,出来时眼睛都肿了。娘笑我说:“看闲书,掉眼泪,替古担忧。 ”上大学时晚上看《红楼梦》,看到黛玉焚诗稿,心都碎了,跑到洗手间拧开水龙头,哭了好久好久。这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跟着书中人物把人生的喜怒哀乐演绎了一番。
上高中时流行一段话:“男读武侠,女读琼瑶,不男不女读三毛。 ”而我没有对畅销书过于沉溺,只是读了其中的几部代表作。哥说:“书海无涯,人生苦短,那些大家和名著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巴黎圣母院》中对伽西莫多和爱兹梅拉达的描写,让我学到了典型人物的刻画方法;鲁迅《伤逝》中子君因生活窘迫离开了涓生,家里只剩下了半株白菜,让我懂得了艺术细节的强烈感染力;汪曾祺、冯骥才、邓友梅等作家的作品,让我间接感受了人生跌宕……
后来我为自己的读书“慢”找到了理论支持,朱光潜在《谈读书》中提到:“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的心烦意乱,空手而归。 ”
高明娟
新闻推荐
都市情感剧《三十而已》正在热播。在剧中饰演顾佳的演员童瑶在接受专访时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想演‘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