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的“二十岁”过关了 “三十岁”呢?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前两天Sir发了《二十不惑》的剧评。
万万没想到。
评论区节奏歪得一塌糊涂。
不是杠精是友军。
另一“同款”竞品,暴力求出稿——
国产剧的“二十岁”过关了。
“三十岁”呢?
《三十而已》
开播后噱头挺多。
三件黑色小礼服,三把小黑伞。
挡住中国人天花乱坠砸下来的刻板偏见: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老公在外多挣钱你要体谅
全职太太不就是家庭妇女
为了孩子忍忍吧
……
形式做足。
每一集引爆热搜,每个cut都是一枚子弹。
开播8.0,上升至8.1。
热度不错。
热搜天天不间断,高潮甚至刷爆朋友圈。
大呼爽翻的飒女“打戏”,教训幼儿园渣家长。
共鸣出圈。
△ 爽是真爽,但功能性压倒逻辑
傲娇如Sir,还是迟迟未点开。
以上还属于国剧套路范畴。
直到刷到这一幕。
顾佳自述单亲家庭的例假记忆:
才意识到。
《三十而已》始终在与《二十不惑》互cue。
角色不再是石头里炸裂出来的,而是与现实生活同步成长。
二十岁夏天的苦闷,终究成就三十女人不动声色又微妙表意的面容。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七女同框
原来,它才不是要夯实“独立女性”的人设,而是透过它,讲女人。
讲“人”。
它敢承认。
拥抱欲望,她们不需要“完美”。
01
入场
好剧总有一个惊艳的片头。
《三十而已》的野心就藏在开场戏。
一所普通住宅的窗户,镜头渐渐拉远。
变成街道,变成街区,变成流光溢彩的上海……
最后,框进一颗水晶球。
旁观者清。
挤在城市的拼搏,似乎是一场梦,封锁在厚厚的光学透镜中。
被放大,被围观。
下个画面。
手部特写的青铜像,寓意永恒。
婚戒,在戴上瞬间崩坏。
隐喻再明显不过。
毁灭吧,赶紧的。
最后一镜。
大堂中央,一个女性雕塑以口红的造型升起,颜色端庄,造型自信,眼神眺望远方。
看向了一堆......
嗯?
鞋?包?
是,也不是。
镜头“迈”过奢侈品,“迈”过黄浦江,目及天边。
灯火阑珊之上,烟火绽放成三个女人,或者说,三个绽放的欲望。
哪三个?
三个女人,一个年龄。
节奏明快,表现角色只用一个早晨。
顾佳(童瑶 饰),全职妈妈。
吃的,是她晨练回来,亲手做的爱心煎蛋。
豪宅中,一家三口共享丰盛一餐,典型中产生活。
顾佳把这个家照顾得井井有条,一个镜头剪辑,看出这位“妈妈”的家庭地位。
叫醒儿子后,马不停蹄,叫醒另一个“大孩子”。
家里创业公司刚上轨道,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更豪华的房子今天他们就搬。
顾佳带着全家,向上再向上。
从老公“穿西装不能配短袜子”,到家里添置怎么样的风水,亲子教育、手工工艺、烧烤烘焙、公司运营、客户洽谈、雇佣管家......
后勤保障十样全能,公司运营也由她保驾护航。
收拾的。
不光是老公搞不定的客户,还有,想要搞定老公的人精。
钟晓芹(毛晓彤 饰),普通白领。
夫妻俩早餐高度对称,一个面包牛奶,一个油条豆浆。
不愁吃穿,奉行极简主义:房子经济适用,车子环保节能,爱好简单朴素。
换句话说,都能凑活。
不太好凑活的,只有俩人之间不咸不淡,介于相敬如宾和沉默不语之间的夫妻关系。
一个下班回家刷剧,一个下班回家弄鱼。
性生活固定在每月8号,一月一次。
用钟晓芹的总结:
我养猫,他养鱼
显然又一个隐喻,表面稳定下的危机四伏。
猫与鱼。
谁在垂涎?谁在撒饵?
王漫妮(江疏影 饰),沪漂。
吃的,来自上班路线必经的早餐摊。
两点一线,孤身一人。
来上海8年,奢侈品店高级销售,没惊喜也没失败地耗了八年。
人生收获,没有爱情、事业、家庭、财产......
只有工作经验与忍耐。
△ 这个90度鞠躬让Sir一度以为图片放反了
你说她惨吗?
其实,“该”。
一个有趣的职业,奢侈品店销售。
她见的“上流”比谁都多,这让她隐隐幻想着更高配的生活。
她遇的“下流”更不少,戴着婚戒撩妹的老板,给小三买包的“精英”……
这又让她警惕着更虚无的人生。
标准无限拔高。
独白中,王漫妮这样说道:
你们有没有玩过一款游戏,叫《吃豆人》?
这个城市常让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要不停前进,不停吞噬才能生存下去的小怪物。
《三十而已》以城市为框架,打造了一个追求上进,且没人甘心掉队的人生角斗场。
关键词,一个吞噬,一个前进。
欲望,是动力,也是幻想。
要让Sir说。
国产剧,本就该让女性角色贪婪起来。
说得更犀利吧。
三个三十女人在贪什么。
顾佳,贪权,别人都不放心,只有自己掌控一切才有安全感,心操碎的女王。
王漫妮,贪钱,钱是衣服、鞋、房租,职位,更是她攀爬在这个城市的唯一绳索。
钟晓芹,贪爱,原住民女孩,烟火气养大,只求温暖怀抱,永远长不大。
三人入场,谁能赢?谁能活?
不知道。
但这个设定,已足够反骨。
承认贪婪。
是这部剧拿切割钻石的工艺对准自己,舍得一身剐,暴露真相。
02
开战
东北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作家郑执发微博。
提到“张爱玲内味儿”。
Sir来做点技术分析,《三十》编剧的确有一手:
心思纤细、曲笔春秋。
角色名成为热搜知识点。
顾佳,谐音顾家。
搬进黄浦江边高级公寓,孩子上贵族幼儿园。
完美?
直到她去过公寓顶层的富太太家,还是压不住向上仰望的饥渴。
因为丈夫接过年轻女同事的一个橘子,她多看一眼,查到价格不菲。
当即看穿女下属的花心思。
瞅准就主动出击。
(工资)六千都舍得买
二十五块一个的橘子
许总说你挺懂吃,看来真的
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工资才能涨得快
不仅“顾家”。
更是侵略性的“固”家。
王漫妮,谐音“Money”。
拼业绩,拼到肾炎送去医院急救。
守护的,就是继续幻想的权利。
那我把话再说清楚一点
男女
我都不放过
因为成绩出色,被公司奖励欧洲邮轮行。
额外付费的高级客房,她忍住冲动,没剁手。
然而。
还是咬咬牙,让自己在配套的高级餐厅吃了一顿。
你说那些普通舱的人
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到楼上的这家餐厅
好好地吃一顿呢
她不明白。
为什么普通舱的人就甘心了,多一步也不愿跨出去?
钟晓芹名字不特别,人生也风平浪静。
最像平凡的我们。
直到,30岁的年龄,怀上孩子。
不该发生的,要发生了。
要不
要不我们先别要了吧
主角如此,配角也是。
陈屿,谐音“鱼”,提笼架鸟的北方男人,在夫妻生活里也招人烦。
许幻山,谐音“换衫”,老婆如衣服。
……
男人、女人。
在Sir看来,名字是社会标签,但它不能直说的,才是生活从未停息的欲望战争。
二十是准备武器,蛮劲儿上场,先摆架势。
三十才是战斗正酣,身心俱疲也不能缴械。
我这个年纪
喜欢看得见,抓得住的东西
《三十》延续了《二十》的命题。
人,是群居动物,在关系中存在。
一个环环相扣,细想忍不住倒抽一口气的剧情隐线。
钟晓芹帮顾佳,引荐贵族幼儿园校董太太;
钟晓芹帮王漫妮,洗清职场冤屈;
王漫妮帮顾佳,搞定限量级奢侈品包,打入富太圈;
顾佳帮王漫妮,借拿得出手的晚礼服,邮轮游上邂逅富豪;
帮、帮、帮……
功利?庸俗?
该剧没有道德绑架,而是从名字到人物关系,正色端出成人战场的坛城。
三十,言看破尚早。
唯有向前,向上。
只能挺住,联盟、攻守。
03
发狠
如果将大上海、高级大厦的三个女人的故事,写成爽剧。
撕小三、撕富婆、闹离婚是标配。
它偏不要。
因为哪怕战争。
更重要的是,战争之后的清醒、反思。
“顾学”,应剧而生。
顾佳,地表最强太太。
Sir就借她这一条线说。
战场从家到公司再到幼儿园,辐射商场、马场等等场景。
男人拿枪,女人拿包。
为给公司发展客户,顾佳混进Sir也不知道是不是顶级太太圈。
机警如她。
坐下第一件事,把包藏在背后,怕露怯。
是为炫富拼家底?
非也。
太太圈,与生意场无异。
男人在外厮杀,随时面临亏损破产的威胁。
太太们就要关起门,背着包。
带着各自家庭(族)的政治任务,互通信息,拉帮结派。
顾佳之所以崭露头角,步步晋级。
“顾学”本质其实没那么多花哨。
普通女孩的生存技能,这是很多剧忽略的。
概况起来三条。
第一,见识。
掌握幼儿园推荐权的王太太输在没见识、没文化。
一掷千金购入名画,张口就露馅:
梵高的《睡莲》
(其实是莫奈的)
接着,更欺人太甚。
提出无理要求:要我推荐你儿子进幼儿园可以,你帮我弄颗小行星,我要把它当作我儿子的生日礼物。
???
顾佳瞬间炸了,翻脸数落起王太太的无知。
原来王太太不过外强中干。
被揭穿后,突然哭起来。
说她儿子对自己冷漠,就因为自己没文化,太世俗。
金钱鄙视链之上,还有学识、见识在默默起效。
王太太无能为力。
第二,柔软。
顾佳凭借学霸人设KO一把王太太,爽吧。
本来到这里套路就走完了。
没想到,编剧又翻了一翻。
让顾佳认怂。
王太太崩溃后的一段话,让顾佳失语。
重点最后一句台词:
你没我接得住
也没我放得下
什么意思?
细品,这一句直接宣判赛果——
两人此时的身份,是母亲,不是女人。
顾佳输,因为她失去为孩子争取好学校的机会,赢的只是面子。
王太太赢,她知道,为孩子她可以输掉面子。
“接住”什么?孩子。
“放下”什么?自尊。
听完这一句,顾佳懂了,第二天便搞定王太太的无理需求,搞到小行星命名权。
她的柔软,并非性格上的软弱。
而是以自身的屈伸,满足强硬的目的性。
第三,“赌徒”精神。
太太圈中有位十八线演员,丈夫掌握能让顾佳公司起死回生的资源。
二话不说。
砸锅卖铁买包,买包不够,报马术班。
哪怕儿子对爸爸抱怨,最不喜欢马。
因为那是接近“十八线演员”,拉拢生意的唯一方法。
步步进击,赌注越积越大。
所谓赌徒精神,并非贬义,但再也没有比它更好的比喻。
因为背负,不能回头。
所谓顾学,与明学不一样。
后者是轻飘飘的流量调侃,而前者才是欲望众生相里深藏无数人心里的发狠相。
越基层、越底层,越刻入血液。
三十而已,拼命而已。
更是活着而已。
04
烟火
国剧以往女性形象,翻来覆去就那两样。
安全型。
无进攻性,无进取心,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坐等“老公”安排剧情。
△ 你是不是只认识她衣服不认识她人?
苦情型。
大女主,手腕硬,只谈工作不谈情,只因身世逼不得已。
你好,认识一下
我是房家
要扔到井里头没死成的老四
房四井
一二三四的四
水井的井
看多了,先入为主:
独立女性没办法啊,只因出身太悲惨。
《三十》挖掘出第三种可能。
真实、日常、普通。
不冒头,不拔尖的“独立”。
三位女主,没一个原生家庭苦到恨不得观众捐钱。
错落在芸芸众生中的不同坐标。
共鸣一点没少。
王漫妮父母一直劝女儿回老家,过安稳日子。
钟晓芹住着老公单位分的公房,对方出差,就溜回娘家重温闺女感觉。
顾佳,表面光鲜,内心焦灼。
之所以诞生顾学,要贪婪、要发狠,要在上海大战一场。
不是为了父母、不是为了男人。
是为自己。
Sir一直强调,很多看似女性的话题,都过于简单粗暴,非此即彼。
唯唯诺诺安分守己?不女权,锤。
物欲爆棚欲壑难填?不独立,锤。
或者,什么都听你们女人的?不男权,锤。
锤来锤去,就没人味了,成为看似精英、有态度的悬浮。
《三十而已》之所以突出,被出圈热议。
就是因为它刨去标签式的结果至上。
而向观众展示通往结果的路径:
小心翼翼地“走”着这根通向欲望的钢丝。
不矫饰,也不洗白。
欲望就是欲望,就像年龄与人生,中性、立体、复杂。
Sir知道。
有人想说,这是“怂”,是不敢表态。
Sir特别想提醒一处《三十而已》的闲笔。
私以为,某程度上它比正剧更有味道。
每集结尾,一家隐藏市井的“主角”。
葱油饼摊主一家三口。
过着“折叠上海”的小日子。
妻子用早餐招待丈夫的工友;送儿子上学时竖起“扫码自取”的牌子;与主角们有说有笑......
这些闲笔折叠了什么?
欲望之外的清寡。
——也是《三十而已》体现出真正的包容。
不否认任何一种值得尊重的价值。
就是剧集传递出最锋利的价值。
两种极端,在繁华都市中无缝连接。
主角所经历的一切,这家人仰之弥高。
这家人生活的一切,又连接屏幕外更辽阔的人间烟火。
它时常温暖。
也偶尔灼人。
无论哪种状态。
它的存在,都值得我们拼命捍卫。
因为成人眼中。
它就叫“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破坏之王阿姨
原标题:《不立人设,她照样热播第一》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周自扬邓瑞璇杨淑馨“去爬山吗?”“您看我还有机会吗?”“一起唱《小白船》吧!”……来自悬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