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静安是党在上海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
漫步静安,不经意间就会与烽火岁月中留下的革命旧址邂逅;幽静的弄堂深处,藏着曾经的秘密会议地点;繁华现代的闹市商区,环抱着众多历史名人旧居。在深入“四史” 学习教育下,如何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成为静安红色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
左起: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朱润、静安区文旅局调研员张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作者王萌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展陈大纲主要撰写者徐迟。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6月6日,静安区文旅局主办开展了““众”说周知——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活动,当天的主题是“起点·摇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红色历程”。主讲作家王萌萌是红色起点系列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作者。
她介绍,这本书以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主题,记录了邓中夏和李启汉两位湖南少年,从潇湘橘子洲头到北大未名湖畔,再到上海苏州河边,并肩战斗成为中共早期工人运动开创者,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组建和开展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的全过程。
王萌萌(前排右一)
说到与现在的劳动者的关联,王萌萌举了一个例子:如今每天的上班时间都是8小时,而在1922年5月,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案,其中就有《八小时工作制案》。
“如今在安享8小时工作制的时候,也应该知道,早在百年之前,工运先驱们已经在用热血和生命为后人谋求完善的、人性化的劳动制度和福利。”她说。
徐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展陈大纲主要撰写者徐迟说,他们对史料的鉴定十分谨慎。她曾经和几位同事一起讨论过一张疑似女工乘独轮车上班的照片。
“这张照片初找到时,大家都是很兴奋的。”她回忆说,但细看下来,大家都有疑惑,女工们好像穿着统一的校服,发型也都一样,精神气质上不像女工,更像女学生。因此,这张图没有放进大纲。
徐迟称,资料的收集过程十分坎坷,参与者走访各地搜集史料,很多资料都是从“犄角旮旯”里翻到的。
朱润
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朱润称,为了让一摞摞的史料成为观众看得懂、入脑入心的展项,他们设置虚拟展厅,在二楼墙面上投影历史照片,把工人口述的文字变成模型和游戏,例如“螺丝跳”,展现当时码头工人在船舱内作业,靠一块块螺旋的跳板运输货物。
另外,静安区文物史料馆还邀请央视热播剧《共产党人刘少奇》中李启汉扮演者来演本馆自制短片。两个短片分别讲述了李启汉在会审公廨受审,邓中夏、李立三迎接李启汉在龙华军事监狱门口出狱两个场景。该馆还开发了一堂身临其境的情景党课,通过开课仪式、情景演绎、互动课堂、重温誓言等环节让观众有所感悟。
静安区文旅局调研员张众介绍,““众”说周知——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活动结合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红色起点”系列丛书,每周邀请一位作家,一次主讲一个主题,畅聊不能忘怀的红色历史,走进一座座充满故事的红色场馆,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传统教育画卷,打响专属于静安的红色文化品牌,献礼建党百年。
“用文学书写历史”,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汪澜用一句话概括了“红色起点”系列丛书。汪澜介绍,“红色起点”系列丛书主要是溯源了上海历史,对上海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景式的再现,挖掘了城市文化底蕴,同时培育了上海纪实文学写作队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鸡毛飞上天》《决胜法庭》《温州一家人》……细数青年演员张佳宁的代表作,几部厚重感十足的现实主义正剧赫然在列,张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