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给指甲换个明快颜色
□新时报记者 江丹
美甲在当下的女性群体中十分流行,除了修剪指甲使其更加整洁,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造型,它们分属不同的专业名词,比如彩绘美甲、贴片美甲、浮雕美甲等。很多男性或许不理解,在指甲上涂抹那么多的颜色,设计那么多的造型到底美在哪里,而且看起来十分不方便,但是女性读者知道,跟口红、耳饰一样,指甲也是美妆阵地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不戴手套,伸出手来,指甲就展示了美的品味。
在很多女性这里,指甲的颜色与心情、季节息息相关。初夏时节,万物欣欣向荣,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浅黄、新绿的指甲颜色就尤其受欢迎。这比古代女性幸运多了,她们也热衷美甲,但是颜色的选择或许只有深浅不一的红。
古人其实十分重视女性的手的美感,且看那些与之相关的诗句就知道了:《诗经》里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孔雀东南飞》里的“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迢迢牵牛星》里的“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苏轼《阮郎归》里的“玉盆纤手弄清泉”;周邦彦《少年游》里的“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等。在古人眼里,一双好看的手,需要纤瘦而且白净,当然若有装饰最好,所谓“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古代没有颜色丰富的指甲油,但是女性依然找到了装饰指甲的方法。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记录彼时社会风情的著作《癸辛杂识》中就介绍过女子用凤仙花染甲的方法,将红色的凤仙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敷在洗干净的指甲上,再用布条缠绕,一夜之后,指甲便染上了淡淡的红色。如果想要颜色深一些,就多染几次,最后便会像胭脂一样艳丽。这种方法染甲,颜色好看而且不易褪,反复洗手都不影响。
或许是因为可用来染甲,所以凤仙花也一度被称为“指甲草”,但它多用于北方,南方女子另有效果更好的染甲原料,即“指甲花”。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关于这两种染甲植物的记载:“指甲花,有黄白二色,夏月开,香似木樨,可染指甲,过于凤仙花。”据说指甲花并不易得,所以古代的大多数女子的染甲首选依然是指甲草。
小说《红楼梦》中便有女子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情节,可见那应该是古代一些女子的日常。比如晴雯生病,大夫前来诊治那一段,“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秀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
晴雯的指甲不仅染了凤仙花,长度也让今天的读者感到不可思议。在《红楼梦》后来的情节中,晴雯病逝前将指甲咬下一段送给宝玉,郑重其事。对古人来说,指甲的象征意义十分重要。跟今天我们指甲长了就剪一剪不一样,古人剪指甲要择吉日。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记载,称剪手指甲要在寅日,剪脚指甲则在午日,而且剪下来的指甲不能随意扔掉。这是古人对“孝”的一种理解和践行,认为跟发肤一样,指甲也是受之父母。
指甲长了自然要得到特别的保护,不然便容易折断。随着清代影视剧的播出,观众知道当时的宫廷女性会戴一种护甲。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如懿坚持在冷宫中也要佩戴护甲,认为那意味着体面生活。宫廷女性的护甲或为金质、玉质,但在宫廷之外,一些女性会用竹子、芦苇等削制护甲。
据资料介绍,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出现了五彩缤纷的指甲油,凤仙花逐渐消失在女性的指甲风情里。它并没有被全然放弃,在很多地方,一些小女孩正是从凤仙花中开启了爱美的旅程——染指甲,简单且自然。据说有一首童谣《凤仙花》,其中就唱道:“染你指尖的是凤仙花盛开的花瓣;染你心智的是父母的教导。”
新闻推荐
陈星旭饰演新版宁采臣。去年《东宫》中令人又爱又恨的“霸总”皇子李承鄞,摇身一变成了善良正直又痴情专一的书生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