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20-04-28 09:22 大字

上期提要:蒙古铁骑开始横扫欧亚大陆,南京人根本不明白蒙古人是怎么回事。多少年来,抗金的口号已经根深蒂固,是南宋民众心中激荡的主旋律,大家记忆中,北宋亡于金国之手,如狼似虎的金兵,才是国家最大的敌人。

按照南宋与蒙古国的事先约定,金被灭以后,宋军和蒙军各自撤退。原来金国占领地河南的归属,宋蒙之间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既不属于南宋,也不属于蒙古国,河南成了事实上无人占领的空白区。

于是呢,于是就有了第二年的“端平入洛”,端平和绍定都是宋理宗的年号,因为金国灭了,兴奋过度的宋理宗觉得有必要改国号庆祝,绍定改成了端平。端平二年,南宋发动攻势,派军队入驻河南。对于这个军事行动,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强烈,都觉得拿下河南没什么太大问题,要想守住可能就太困难。然而宋理宗被胜利冲昏头脑,已经听不进不同意见,出兵收复了河南境内的“三京”,即原北宋的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商丘,短时间内连下三城,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太让人扬眉吐气。

南京人兴高采烈,王师出征,进入河南后,并没有遭遇到多少抵抗,很快就拿下了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三京。很多事情南京人也弄不明白,反正金国灭了,很高兴的一件事。自己的军队又收复河南,更是一桩值得高兴的买卖。然而好消息来得快,去得也快,南宋这边刚开始入戏,还没来得及庆祝,美梦已经破碎,撤退到黄河以北的元军,又一次渡过黄河,将宋军打得鼻青脸肿。

端平入洛的后果是很严重,经此一战,宋蒙联盟公开破裂。这一年年底,蒙古使者来到南宋首都临安,谴责宋廷“败盟”。第二年,窝阔台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全面侵宋战争,蒙军大举南下,转眼之间,攻占长江中上游多个战略要地。可以这么说,没有端平入洛,宋蒙之间的战争也不可避免,然而也不得不承认,端平入洛成了持续四十多年的宋蒙战争导火索,引起的后患远比金国威胁大得多。

这以后,抗金成了防元,好在蒙古铁骑的兴趣,当时更倾向于西征西进,它的野心实在是太大,饭要一口一口吃,蒙古人的注意力暂时还没放在南宋身上,他们没有继续南下,而是一路往西,所向披靡。蒙古铁骑往西一直打到什么地方,南京人根本无法想象,只知道蒙古人很厉害,比金人还凶,还要野蛮,在蒙军的压迫下,南宋的地盘越来越小。

那个时期,蒙古人称霸欧亚大陆,想要什么地方.就可以占领什么地方。灭西夏,灭金国,一度逼近东欧的腹地,招降吐蕃,消灭大理。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正式国号叫大元,取自《易经·乾篇》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元的“大”字与大汉大唐大宋的“大”不一样,后者是尊称,“大元”的这两个字,按规矩是不应该拆分,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上有解释:

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称之词。

此后的所谓大明大清,都是学的蒙元。就在元朝建立的第二年,蒙古铁骑拿下了襄阳。据说攻打襄樊,还是南宋降将刘整的主意,刘整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他投降忽必烈以后,建议元军先拿下襄阳,浮汉水进入长江,顺流而下进取南宋。襄樊是长江中游的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之久,最后实在守不住,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吕文焕是吕文德的弟弟,吕文德也是南宋晚期名将,已在两年前逝世。

南宋灭亡的真实历史,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让人哭笑不得。蒙古军队攻打南宋,基本上就像赶鸭子一样,驱赶着一群对方的降兵降将冲锋陷阵。都说蒙古人残暴,动不动要屠城,然而对付南宋,元军的策略更多的是诱降。吕文焕投降,不只是让襄阳免遭屠城,而且让接下来抗元之战几乎没办法进行。刘整和吕文焕都是当时宋军中非常难得的将才,他们的投降,对于南宋来说,绝对致命。

大家更熟透的抗元故事,可能只是金庸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郭大侠在襄阳之战中有过出色表演。小说是虚构,宋军在襄阳之战中,确实也可歌可泣。然而襄樊最终还是没有守住,说句时髦的话,也可以算是和平起义了。元军的耐心,终于得到意料中的回报,攻占襄樊后,元军分三路继续攻打南宋,其中从江汉方向攻宋的军队是主力,沿江而下势如破竹。

在南宋末期,吕文德和门文焕的势力很大,时人黄震的《古今纪要逸编》上便说过,这兄弟俩从两湖到两淮,“沿边数千里皆归其控制,所在将佐列戍,皆俾其亲戚私人”。南宋朝廷的不少军政要员,都在这个集团之内,因此吕文焕降元,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和元军,所到之处,门生故吏纷纷不战而降,仿佛多米诺骨牌倾倒一样,产生了不可阻挡的连锁反应。

接下来,危在旦夕的南宋军队,只能在离南京不太远的丁家洲.象征性地抵挡一下,然后元军已兵临城下。南京的沦陷没有任何悬念,元军“师次采石镇,知和州王喜以城降。都元帅博鲁欢次涟州,宋知州孙嗣武以城降”,和州就是今天的和县,涟州则是今天的涟水,都是不战而降。“大军次建康府,宋沿江制置使赵溍南走,都统、权兵马司事徐工荣、翁福、茅世雄等及镇军曹旺以城降”,元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南京。

南京人似乎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危险,一时间,也体会不到蒙古军队的野蛮。与六朝时的改朝换代相比,与南唐的亡国相比,南京人甚至都没感到太多混乱。元军占领南京,立刻以南京为战略中心,忽必烈命令伯颜设行省于建康,命令各守营垒勿进。同时命令阿术率军攻扬州,阻其南援。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在扬州东南的瓜洲修造楼橹,一种守城或攻城用的高台战具,在扬州城外围竖起栅栏,修筑坚固的堡垒,截断了宋军增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长江天险,断绝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南宋立国,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当时“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便完全失去了保护屏障。元军在建康稍事休整,兵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可以攻取临安,处在非常有利的进攻地位,而南宋的朝廷就像砧板上的鱼肉,与此前南京的处境一样,沦陷已是指日可待。

正是青黄不接的日子,为安抚当时南京的老百姓,伯颜不许元军直接进驻建康,骚扰民众,同时开仓赈济饥民,派军医下民间治病.苏天爵辑《元朝名臣事略》上就有记载:

行省驻建康,时江东大疫,居民乏食,乃开仓振饥,发医起病,人大喜曰:“此王者之师也。”

这个记载显然有美化的成分,多少也说明一些问题。传说中的蒙古铁骑,动不动屠城,让人闻风丧胆。不过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对象,蒙古人的用兵策略并不完全一样。

下期看点:元朝时的南京属于江浙行省,元朝有十个行省,江浙行省管辖东南地区,面积很大,它的治所一会儿放在扬州,一会儿放在杭州。最后还是觉得放在杭州更合适,因为它是前朝南宋的京城,在这里发号施令,更名正言顺。

新闻推荐

《清平乐》的“乐” 到底怎么念?

最近,电视剧《清平乐》在湖南卫视热播,受到广泛关注。这部剧视角较原著《孤城闭》有所改动,从宋仁宗长女徽柔公主与宦官梁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