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并不只是历史背景板

济南时报 2020-04-09 14:07 大字

□新时报记者 江丹

《清平乐》海报

以宋仁宗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清平乐》开播即热,这位宋朝第四位皇帝的生平也引发人们的关注。他的一生既不像开局的宋太祖那般波澜壮阔,也没有宋徽宗那样坎坷受辱,但我们熟悉的很多宋朝人物和故事却与他息息相关。

为读者所熟悉的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当事人便是宋仁宗。据传宋真宗的嫔妃李氏生下一个儿子,被刘氏用狸猫换走。李氏因此被宋真宗误认为不祥之人,被打入冷宫,刘氏却被册立为皇后,继而又成为太后,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被搬上戏剧舞台,宋仁宗虽然是当事人,却是大戏里的一个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包拯。包拯遇到流落民间的李氏,带她回到京城,与宋仁宗相认,断审真相,不惧权贵,铁面无私。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但是宋仁宗的确颇为赏识谏臣包拯。宋仁宗宠爱张贵妃,授其亲戚张尧佐以要职,令朝野震惊。时任御史中丞的包拯恪尽职守,向宋仁宗谏言,说张尧佐庸常不才,非堪此重任的能臣,而此时国力尚需建设,正是用人之际,“岂可专任此人,久居是职,失天下之望,误天下之事,臣实为陛下痛惜之”。

史料记载,谏言现场气氛相当紧张,当时已经退朝了,但包拯依然追着宋仁宗慷慨陈词,“音吐激愤,唾溅帝面”。宋仁宗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张尧佐的任职不妥,但为了维护帝王颜面,一直没好意思在众臣面前“举袖拭面”。

在谏言张尧佐一事时,包拯劝说宋仁宗“断以大义,稍割爱情”。帝王的爱情故事总是被后人以各种方式演绎,宋仁宗与张贵妃的爱情则被称为宋朝的“长恨歌”。据史料,张贵妃曾接受长时间的歌舞和礼仪训练,不仅貌美,而且颇有气质,深得宋仁宗之爱。遗憾的是,张贵妃31岁便去世了,宋仁宗“哀悼之甚”,为之举行超规格葬礼。他保留了张贵妃生前的住处温成阁,睹物思人,令人为之制诗,当时的名臣欧阳修便曾写道:“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减当年。非因掩面留遗爱,自为难忘窈窕贤。”

宋仁宗也不是对包拯的所有谏言都听得进去。宋仁宗晚年,迟迟不立太子,王朝继承人问题引发朝野担忧。包拯直接激问宋仁宗,持久不决,到底是为什么?宋仁宗大怒,反问包拯,“卿欲谁立?”帝王对王权尤其敏感,宋仁宗也不例外,他猜忌包拯意图拥立新君。包拯说,自己已经年老,而且没有儿子,并非是为了后人之福,而是为大局着想,宋仁宗这才去疑。

当时朝野之所以催促宋仁宗速立太子,或许与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1056年,宋仁宗47岁,在位35年,他生了一场大病,连续10天精神错乱,几乎不认得人了。待他病愈后,继承人问题便被提上日程。实际上,宋仁宗一生有多名子女,可等他于1063年驾崩时,3个儿子皆已不在人世,只剩下13个女儿,王朝继任者宋英宗是其堂兄的儿子。

宋仁宗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但却是难得的以“仁”为号的皇帝。宋仁宗之“仁”,不是针对包拯一人的宽容。苏辙年轻气盛,道听途说了一些跟宋仁宗有关的萎靡之事,于是在应制举的策论中义愤填膺地点评时局。考官们对这位愤怒的青年争议不决,宋仁宗却认为:“求直言而以直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在更早之前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现的帝王也有宋仁宗的影子,年幼的宫女忘了奉上茶水,为了使之免于责罚,他便一路忍渴不声张。

除了包拯、欧阳修、苏辙等,范仲淹也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亦于此时登上政治舞台。宋仁宗在位期间,被认为是“士大夫最风光的时代”,知识分子尤其得到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理想都能一一实现,无论他们是激进的革新派,还是倾向稳妥的保守派,帝王有术,即使是宋仁宗亦是如此。主张新政的范仲淹失败后便遭贬谪,借为岳阳楼作赋,希望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欧阳修为之不平也遭牵连,以至于“壮志锁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的一生才刚刚开始,但那终归只是历史的影子之一,经过了后人的取舍和演绎。与那些有故事的帝王相比,宋仁宗的一生似乎有些平淡,他为那些观众熟悉的人物故事做了太长时间的背景板。

新闻推荐

中国版的大长今,如何成为国医女圣手?

由霍建华、刘诗诗主演的古装传奇大剧《女医明妃传》,以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兄弟间的皇权交替为背景,讲述了宫廷医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