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照亮明天的一盏灯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4-08 05:11 大字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在今年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特殊。从武汉到北京,从海港到边陲,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各界群众同时默哀3分钟,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新冠肺炎夺去了一些患者的生命,给生者留下了哀伤和悲痛,接下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见4月5日《中国新闻周刊》)

疫情中,一些新冠肺炎患者、被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家人,有着深深的焦虑和恐惧;有的一线医护人员对于生命离去而无能为力时,会心生愧疚;有的湖北人面临着各种压力、歧视。此外,还有不少人因为小区封闭管理而情绪焦躁。这些人群容易陷入“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泥潭,特别是家中有亲友因新冠肺炎而去世的人,更容易长期处于“复杂性哀伤(CG)”的心理危机中。

不仅如此,世卫组织的调查显示,重大突发事件之后,30%~50%的一线救援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调。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救助,至少会有20%的人在灾后一年内持续受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的影响,不少于5%的人会影响终生。

灾难给生者带来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能会削弱其将来面对生活的勇气,严重的则可能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根据心理的阶段性变化,进行心理调适,十分必要。

近年来,包括海地、日本、土耳其和中国的地震,还有日本和印度洋的海啸等灾难,都有幸存者及近亲属遭遇严重的创后心理问题的案例。而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对整个世界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历史上没有先例”。

“让人们吐露悲伤,说出逝者的故事,可能会非常有帮助”。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用很长时间去摩挲、抚平。帮助他们接受生命中的哀伤是一个更好的方式,而接受哀伤、与其和平共处的前提则是情绪疏解。

不久前,一场“接力欢乐颂”冲破了窗棂、广场,甚至国界。18位国外居家隔离的乐手,分别录制各自声部的演奏视频,最终剪辑成贝多芬《欢乐颂》的片段。这些乐手并没有像演出时一样身着华服,但他们奏出的音乐带来的感动丝毫不输于音乐厅。

还记得方舱广场舞吗?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扭动起来的身体、畅快的欢笑声,淹没了病情和隔离带来的恐惧、无助。还有疫区之外的人们,虽然深居简出,但在短视频平台上接力拍摄诸如“傣族舞”等搞笑视频,让封闭期间的人们暂时忘记了烦恼。

与此同时,及时疏导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形成覆盖各领域的心理救助体系等,意义重大。正如有的专家指出,早期“潮水般”的心理应激反应逐渐过去,心理咨询量会越来越少,但相关人员复杂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祛病如抽丝”。心理疏导,要放眼长远。比如重点跟踪一线医护人员、丧亲家属、寡居或独居者等人群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

救援预案。心理援助团队和社区等有关单位合作,建立起具体的、丰富的、有层次的心理救助服务体系。

适时适度的心理干预、情感呵护,是照亮明天的一盏灯,也是一种守望相助的力量。我们可以用共情与陪伴,去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

新闻推荐

近9个月12部热播剧出现萌宠角色 宠物演员参演剧集成为“标配”

《安家》中表现不错的“阿尔法”《重生》里张译演的刑警养了一只退役警犬“击锤”《安家》里的泰迪“阿尔法”见证了“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