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 清代后妃玺印
银镀金蹲龙纽“贵妃之宝”寿山石“慈禧太后御览之宝”铜青金石柱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说起玺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皇帝玺印,特别是离我们比较近的清代皇帝玺印,比如鼎鼎大名的“奉天之宝”“八征耄念之宝”等。但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清代的皇后、妃子们也有自己的玺印,而且这些玺印的艺术造诣和文物价值并不在帝王玺印之下。
双龙交卧的皇后玺印
清代除传国玉玺和皇帝宝玺外,后宫之中凡是由皇帝册封的皇后、贵妃也有自己的玺印。这些玺印中级别最高的是皇后玺印。
清朝对皇后玺印的形制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玺印)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椟绘凤文。”皇后玺印形制一般为双龙交卧,被称为“交龙纽”,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皇后之宝”便是典型的交龙纽皇后玺印。该印通高约10厘米,纽高约6厘米,印面方约14厘米,质地为黄金,重约1.8公斤。“皇后之宝”附系黄色绶带,印文为满汉两种文字组合而成的篆书“皇后之宝”。
皇后玺印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制作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写宝文,呈皇帝御览;皇帝钦定后,再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铸造完毕后交广储司银库,由钦天监选择吉期进行镌字;镌字当天,要先由礼部奏报批复,届时再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进行镌刻;竣工后,宝玺被收存于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并由工部办理制造宝录、印池等一应物件。皇后玺印唯经过皇后册封典礼方有效力,之后宝玺应置于皇后宫中,以证明其身份和地位。
清宫还留有一块著名的皇后玉玺,可以简称其为“孝贤纯皇后之宝”,这位皇后便是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的原型。孝贤皇后在清雍正五年被册封为乾隆的福晋,又于清乾隆二年被册立为皇后,至清乾隆十三年病逝。乾隆帝与孝贤皇后感情深厚,曾多次作诗表达对她的哀悼之情。清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为先人制作了一组玉玺,其中“孝贤纯皇后之宝”为青玉质地,交龙纽,高11.5厘米,面方12.7厘米,印文为满汉文组合的篆书“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之宝”。该玉玺因是孝贤皇后逝世后制作,所以又被称为“谥宝”。
慈禧太后“御笔”书画印
众所周知,“御笔”多是指由皇帝亲自创作的书画、文章等,然而作为印章的“御笔之宝”也不尽是皇帝所用。事实上,清末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使用过许多“御笔之宝”,期许它们能给所谓的“慈禧书画”增光添彩。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慈禧鱼藻图轴》,侧题有“海国春深乐有余。光绪甲辰嘉平月中浣御笔”,上方正中还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方印。据了解,慈禧太后常以所谓“御笔”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然而其中大部分作品实为他人代笔。当时为慈禧代笔翰墨、匾联的有潘祖荫、张仁黼等人,为慈禧代笔绘画的有屈兆麟,以及女画家缪嘉蕙等人。
“慈禧书画”虽然真真假假,但“慈禧御笔之宝”却是真的。这样的书画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数枚,其中最大的一方为檀香木交龙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该印为交龙纽方形玺,面方25.3厘米,通高16.7厘米,纽高7.3厘米,汉文篆书,附系黄色绶带。据说慈禧晚年怡情翰墨,尤喜书“龙”“福”“寿”等大字,用于赏赐;其亦喜书巨匾,悬于宫殿之中,上皆钤此类玺印。由于这些宝玺体量较大,用于制作宝玺的玉石等材质不易寻找,也不好钤用,故大多是用较轻的檀香木制作。
慈禧太后的书画印质地多样,其中还有一方以青金石制作的“慈禧太后御笔之宝”,面方3.5厘米,通高约11厘米,纽高10.7厘米,汉文篆书。该印以青金石为柱纽,看上去很像现在所使用的公章,造型非常别致。
慈禧太后还有一方以寿山石制作的“慈禧太后御览之宝”,面方10.4厘米,通高约12厘米,纽高9.9厘米,汉文篆书。该印随形雕龙凤、瑞兽,雕刻极为精微细腻。尤为特别的是,此印上端全被凤鸟占据,似乎将其下的龙和麒麟揽于双翼之下,形成“凤上龙下”的态势,此造型不免让人联想起慈禧太后掌握朝中大权,颇为有趣。
似龙又像龟的“贵妃金宝”
清代有些贵妃所用的玺印外形奇特,印纽乍看上去形似乌龟,但其首位皆为龙形,这种形制在清代被称为“蹲龙”。与制作皇后玺印的典章制度相似,贵妃玺印是册立贵妃时颁发的用以证明贵妃身份地位的信物,其多为金质,故又称“贵妃金宝”。据《清史稿》载:“皇贵妃金宝,清、汉文玉著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贵妃金宝与皇贵妃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数方“贵妃金宝”,其中以清晚期“贵妃之宝”最为典型。该印面方13.1厘米,通高9.8厘米,纽高5.9厘米,为银镀金质蹲龙纽方形玺,印文为满汉文篆书,附系黄色绶带。
清宫旧藏“贵妃金宝”中还有一方“珍妃之印”,其为金质,面方约11厘米,通高11.5厘米,纽高约8厘米,为蹲龙纽方形玺,满汉文篆书。据史料记载,清代后妃中被封为“珍妃”者,除光绪帝妃他他拉氏外,还有道光帝妃赫舍里氏。文物鉴定专家从此印的纽式、印文风格分析,认定其系光绪帝珍妃之印。
清宫旧藏的“贵妃金宝”中,体积最大的是“珣皇贵妃之宝”。该印为金质,面方约13厘米,通高12.8厘米,纽高4.1厘米,蹲龙纽,满汉文篆书。据史料记载,珣皇贵妃为同治帝妃阿鲁特氏,其生于1857年,殁于1921年,历经清末数代。阿鲁特氏初被封为珣嫔,光绪二十一年晋封为珣贵妃;宣统皇帝(溥仪)继位后,又尊封其为“皇考珣皇贵妃”。清朝灭亡后,溥仪仍在宫中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行文用印。1913年,溥仪追谥阿鲁特氏为“皇考庄和皇贵妃”,“珣皇贵妃之宝”便是阿鲁特氏受到二次加封的见证。(宗合)
新闻推荐
《第二次也很美》海报剧组供图近日,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第二次也很美》中,王子文饰演了一个遭受婚姻挫折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