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慷慨激昂的抗战叙事 观《河山》 ■ 邵明
热播剧《河山》以严肃的创作态度、高超的艺术水准,形成了具有史诗风格的抗战叙事,我认为,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实之间的历史本真。剧作依托史实展开叙事,立足西安事变、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中条山战役等华北抗战的真实历史事件设置情节,从而在坚实的历史基础上具备了正史的品格。但是,因为剧中主要人物多为师、团级别的中层军官,所以作品就有了较大的艺术虚构空间。正是在虚实结合之中,剧作以艺术化的手法更加集中、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段历史的本质之真:即人民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例如,剧作在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开展山西抗战的真实历史背景中,虚构了一支由八路军、西北军、晋军、川军、中央军及军统人员组成的师级规模游击纵队在敌后坚持游击战的故事,包括主人公西北军卫大河团长(后改任游击纵队司令)在内的主要角色均来自于艺术虚构。正是这种因虚构而形成的极为特殊的情境,方才能够让当时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在同一个故事框架中同台展示自身,最为集中地表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路线——发动并依靠人民群众,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持久战中赢得抗战胜利。这一思想和行动路线通过一次次战斗,逐步战胜了种种消极思想、反动势力,最终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而生动、有力地言说了历史的本质之真。
立体丰富的“圆形”英雄。电视剧主人公卫大河是英国文艺理论家福斯特所说的“圆形人物”的典型,即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完全不同于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扁平人物”。卫大河行事粗鲁、大大咧咧,他常常自嘲:“我就是一个粗人”,并且往往因此而制造出许多笑料。与此同时,他内心精明,狡黠无比,在战场上智计百出,常常有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转败为胜,例如,赤水河阻击战、安平城解围战、永济城保卫战等历次战斗,都是他以高超智谋撬动全局。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卫大河出身地主家庭,对共产党的主张抱有来自阶级本能的敌意,与此同时,他也有着朴素而坚定的爱国情感和正义情感,正因为如此,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经过血与火的历练,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治力量,才能在中国大地上最充分地实现正义价值,所以最终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塑造出一个包含着多重性格特征的“圆形”英雄形象,展示了其思想上、政治上的成长和成熟过程,生动地阐释了历史的高度复杂性,原真性地描绘了历史的丰富质感,值得观众反复回味。
深沉醇厚的情感表达。剧作浓墨重彩于情感的渲染与表达,使得厚重的历史叙事获得了饱满的情感支持。首先是家国情。卢沟桥事变之后,华北警讯传来,卫大河立刻招募大量卫姓子弟,在卫家祠堂祭拜先祖之后,慷慨激昂,共赴国难。在乡亲们送别众位勇士之际,老族长十三爷高颂离别之章,“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词气豪迈,情怀壮烈;当烈士们遗骸归来,继任族长卫大河的老父亲高举灵幡,满目悲怆,热泪纵横,与此同时,却安排了披红挂彩的腰鼓队,奏出雄壮热烈的欢庆旋律,这是以不屈的斗志迎接抗日英雄魂兮归来!在一送一迎之际,浓烈火热的家国之情,令人正气填膺、壮怀激烈!其次是战友情。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过程中,卫大河与八路军代表高晓山、加强团参谋长段德午、警卫连长赛翼德、晋军团长徐培宗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虽然各自归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是在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肝胆相照、守望相助。当这些战友先后壮烈牺牲之时,给卫大河形成巨大的情感冲击,特别是引导他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高晓山的牺牲,更在卫大河的情感世界掀起惊涛骇浪,令观众感同身受、悲愤难抑。再次是恋人情。在剧中,卫大河与姜雅真是一对恋人。当两人初次相遇时,卫大河从表面看来是一个粗鲁莽撞的军阀团长,姜雅真的公开身份则是军统特工(实际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戒备,经过接触、试探、了解,最终基于共同的报国志向达成了内心的契合。两人的感情崇高、坚贞、深沉、炽热,更能给人以心灵的净化。
《河山》从打磨剧本到完成拍摄,历时五年时间,剧组跋涉四千公里,动员群众演员四万余人,正是基于此种严肃的艺术创作态度,方才产生了这一部制作精良的高质量作品。
新闻推荐
“停更”“加更”套路连连会员权益屡遭侵犯视频网站会员的“坑”有多深?“买了视频会员,还有15秒电影推荐广告”“有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