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12年 他才懂00后这一代的“爱与自由”

澎湃新闻 2019-09-14 11:09 大字

《零零后》海报

拍摄《零零后》的初衷,是希望人们从作品中找到与孩子的联结。

撰文丨苏黎黎 编辑丨李媛

出品丨 谷雨工作室

这个夏天的热播剧《小欢喜》,引起了许多人对于教育的讨论。大家也纷纷感叹:“00后竟然长大了。”

出生在千禧年的00后,从小就被太多人关注,也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为了了解00后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将镜头对准北京的一所幼儿园——芭学园,对十多个孩子开始了长达12年的跟踪拍摄。

2009年,张同道的作品《小人国》问世。纪录片里讲述的,都是芭乐园里孩子们的故事。

2017年,他的5集纪录片《零零后》播出。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十多个孩子的外貌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也逐渐出现。在豆瓣,纪录片获得了8.2的高分。

最近,张同道的电影版《零零后》上映了。在前两部纪录片中出现的孩子,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的变化,更大了……

片中的两位主角,就是池亦洋和柔柔。

5岁

5岁的池亦洋想当一个英雄,天不怕地不怕那种。

他拿着棍子对着芭学园小朋友和老师喊道:“少废话,把你们打成肉泥。”

池亦洋拿着棍子和同学大吵

大李老师蹲下来循循善诱开导他,拉住他的小手说:“在这个世界上,用暴力去征服别人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池亦洋把棍子还给了小朋友,但还是不服气地对着镜头说:“总有一天我会重新抢过来的。”

家长们受不了了,要让池亦洋离开芭学园。

然而,对于大李老师来说,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她认为池亦洋给幼儿园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男性榜样。

在她的坚持下,池亦洋得以继续在芭学园学习。

后来,池亦洋成了孩子王,还学着大李老师的方式去调解小伙伴们的矛盾。

看到两个同学吵架,他先会问清楚吵架的原因,还有谁先动的手,接着耐心劝说过错方道歉,当双方的和事佬。

调解完,池亦洋和小伙伴们就又开始一起在土堆里打滚玩闹了。

5岁的柔柔想当一个公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那种。

她站在幼儿园里展开双臂,随口说的话都带着一层朦胧的诗意:“风景风景,我要呼吸一下风景。”

柔柔内心比较腼腆,她喜欢沉浸在童话书的世界,所以总显得有点不合群。

别的小朋友都听“孩子王”的话,去帮他捡树叶、捡泡沫,但柔柔就不会这样,所以孩子们就一起排斥、孤立柔柔。

有几次集体活动,都是以柔柔的大哭收场。

但对于柔柔来说,她的坎坷还在后头。

青春期

2015年,14岁的池亦洋在绿茵场上为了橄榄球挥汗如雨。

此前,从小学到初中,池亦洋都过着迷茫的生活,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上高中。

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小时候,他的爸爸很忙,教育孩子的事情一股脑都堆给了他的妈妈。

交流机会少了,池亦洋和父亲互不理解,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学习。小学考核的是成绩,池亦洋从孩子王变成了差生。

他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不是他偷懒,是他真的不会。他讨厌学校,每天都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用学习。

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痛苦的时刻。

小小的少年,时刻都感觉到:人生没有希望,没有目标,世界上没有需要我的地方。

池亦洋上课无精打采

所幸,家长没有逼着他进行填鸭式教育,反而多给了他一些时间,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池亦洋妈妈的教育观念

终于,池亦洋发现了橄榄球,他的世界出现了一缕光。他被震撼了,那种感觉就像喜欢上一个女孩子,晕眩、美妙。

当他在橄榄球赛场上时,即使又苦又累,他也笑得意气风发。

教练让池亦洋给大家示范“扑倒”的标准动作,他完成得很好。教练还抱着他说:“看到没,爷们在这。”

或许在那一刻,池亦洋成为了他口中说的英雄。

2015年,14岁的柔柔飞往美国,开始了陌生的留学生涯。

柔柔和爸妈在美国分别

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同学们都争着想加入她的学习小组。课余期间,她的社交活动也很丰富,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然而,寄宿家庭却对柔柔很不满,经常找一些奇怪的借口想让柔柔搬出去,有时候甚至大晚上要求柔柔搬离。

不仅如此,寄宿家庭还故意抹黑她。流言传到了同学耳朵里,柔柔开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被同学误会和孤立了。

她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忙着工作,说了两句就挂了,妈妈的电话也打不通。她只能自我开解:“没办法,被拒绝是生活常态。”

后来,柔柔搬到了一个新的寄宿家庭,他们对柔柔很好,完全接受柔柔身上的东方文化,还会帮助柔柔保留她对学习的兴趣。

2017年,柔柔重回芭学园,帮助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

童年时的柔柔,想成为一个公主,因为公主的生活看起来完美又幸福。

而现在的柔柔,更想成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零零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不少暖心的片段。

池亦洋想出国留学,在申请一所美国大学时被拒了,对方说,“我们学校是为优秀的学生准备的,你不够好”。全家人都很呵护他的感受,一起帮他重新开始申请学校。

父母知道了他“早恋”的事情,没有气急败坏呵斥,两人坐在饭桌前开会讨论。爸爸问他:“你觉得你一周要约会几次?”他甚至还聊起了自己的恋爱故事,帮助池亦洋认清方向。

柔柔也被老师和家长用爱呵护支持着。

幼儿园时,内心敏感细腻的她,不擅长和孩子们沟通,大李老师耐心安抚她,不指责她不合群;发现她被孤立了,也是用巧妙的方式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互相靠近。

柔柔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不适合传统教育,怕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于是让她进入私塾读书。

后来,她坚持让柔柔学舞蹈,让女儿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算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她也没有为了成绩去逼迫柔柔改变。

在记录这些开明父母的同时,张同道也看到了很多家庭中父母持不同教育意见的情况。

“据我所知,有父母因为子女教育问题打架离婚的,也有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但我们拍摄的这两个家庭,他们的方式是比较文明的,遇到问题大家都开会讨论,他们整体上会比较尊重孩子的选择。”张同道说。

多年的拍摄经历改变了张同道的教育观念。一开始,他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家长要少干预。随着拍摄的深入,他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所以他对待世界的方法也不一样。此时,作为老师和家长,需要因材施教。

“爱与自由,这两个词都很美好,但其实还是应该有家长和老师去适当引导他。”他说。

12年跟拍

12年跟进拍摄,连张同道都没有想到。

最初拍摄时有18个孩子,目前还在拍着的是12个。“中间有些家庭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父母不愿意拍了,害怕对孩子有影响,有的是父母可能现在不是很想拍,但其实孩子还挺想拍,这我也没有办法继续拍。”说起来,张同道有点遗憾。

最后,这12个孩子一路的成长史,都被张同道记录在了胶片中。

电影版《零零后》上映之后,引发了一波关于00后群体的讨论。

有观众表示,片中的池亦洋和柔柔是精英00后,不能代表00后这个群体。

“其实我本来就不认为他们两个人能代表这个群体,没有一个人能代表一代人。确实这些孩子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所以才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喜欢的专业。这些孩子的父母也都是用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并不是所谓的富豪,走在北京的街头,他们也都是普通的家庭。”张同道说。

会不会把《零零后》做成中国的《人生七年》?张同道表示:“《零零后》和《人生七年》只是长得很像,因为拍摄时间都比较长,但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七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学的拍摄,《零零后》拍摄的更多还是教育和人的成长。”

他表示,拍摄《零零后》的初衷,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让大家从作品中找到与自己孩子的联结。

“也许你的孩子正好成长在某一阶段,在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你就知道用什么方式处理可能会对孩子更好一点。”他说。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影视杂谈】“家庭青春嵌套剧”为何走红

杰群影视剧发展的趋势,教人捉摸不透。比如曾经各守一岸风景的两种类型剧——青春偶像剧和家庭亲子剧,如今忽然跨越中间的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