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改编勿忘初心

乐山日报 2019-08-18 06:18 大字
■若珲

2019暑期电影档,一部《哪吒》左突右撞,票房一路超越《美人鱼》《红海行动》,成为中国大银幕上的一匹黑马。脱胎于神话传说的《哪吒》,其母本来源于中国的经典神话故事,而《哪吒》的影视形象,从动漫到影视剧,多如牛毛。将文学经典搬上银幕,或者说将中国传统文化请上舞台,这些年正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

除了眼下的大热门《哪吒》,近几年活跃于影视圈的还有“白蛇”题材。《天乩之白蛇传说》《白蛇缘起》《白蛇传》……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白蛇传》的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从古至今,《白蛇传》不仅出现在民间说书人的口中,还是京剧、川剧等各大戏剧舞台上的常客。而近年来,取材于《白蛇传》的影视作品更是接连不断,制作团队乐于在经典改编中寻找灵感,而观众也仿佛对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没有产生审美疲劳。

尽管经典文学作品有着长久的魅力,但若一直板着老面孔,很难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编剧和导演的二度三度再创作。以《白蛇传》为例,不管是《白蛇缘起》《白蛇传》,还是《天乩之白蛇传说》,虽然血液流淌的都是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但故事的框架变了、人物名字变了,甚至有的对故事的主线条都进行了完全的颠覆。虽然此“白蛇”不再是彼“白蛇”,但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改编并不离谱,有的还算是对旧本的致敬和怀念。

实际上,经典改编对影视剧而言,曾经是一抹难言的痛。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剧市场掀起了一股武侠热,特别是金庸的作品不断被搬上荧屏。有的坚持对原著不改编不创造,庄重有余,有的则插上了玄幻的翅膀,一再追求新、奇、怪,成为经典改编的败笔,被观众抛弃。此后,对于经典文学改编,影视大咖们不再走极端,对经典的再创作有了深深的敬畏之心。

可以说,《哪吒》的大火,其剧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对当下缺失的精神素养的呼唤,不啻为一种高级的二度创作。它保持着神话传说里的“初心”,既不缺乏母本里哪吒的调皮、聪慧、坚毅、勇敢,更没有在改编里失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只不过和其他《哪吒》影视作品有所区别,它打破了陈旧的故事框架,丰富了每个人物的血肉,用一个看起来老掉牙的故事,勾勒出一个崭新的影视天地。

新闻推荐

《小欢喜》男主演黄磊:大历练换来小欢喜

《小欢喜》黄磊。目前,聚焦高三学子家庭备战高考历程的电视剧《小欢喜》正在播出。由于题材较热门,与前几年热播的《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