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的审美 孩子们喜欢的童装真是太丑了

成都商报 2019-06-15 01:37 大字

同事是个时髦的胖子,给我看他女儿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照片,“好笑人嘛,一群艾莎公主,十好几个哦,聚在那边梭梭梭板。另外一边小班的女娃娃,全部都是白雪公主。”

照片上果然如他说所,一个班的小姑娘都穿着款式略有差异、蓝色各有深浅的蓬蓬裙,有打扮隆重的,还拿着艾莎的魔法棒,别了白色的假发辫子在头顶。远处几个女孩子,则是红色蝴蝶结发卡,蓝色上衣、黄色裙摆的标准白雪公主造型。

“遭不住,太遭不住。嗨呀!她们只喜欢这些。”同事摇着脑袋,“不想给她买这些,真的是太土了,尤其是那个假发辫,质量只有那么撇!”没办法,因为女儿一看到艾莎公主的周边就走不动路,哭着闹着要拥有,同事还是只有掏腰包,“网上还在说妈妈带娃潮、奶奶带娃土。我看娃娃自己做主才最恐怖!”

关于审美啊,一代人真是有一代人自己的标准啊。

(插画 郝雨笙)

不忍直视的亮闪闪,却是孩子的最爱

我一直以为小孩对衣服没有太大要求,因为我到读中学前,从没觉得什么衣服好看或者不好看,反正能穿就行了。而慢慢长大后,我也觉得衣服简单就好,黑白灰是我的主色调,那种带着大大LOGO、字母显眼的衣服,我都敬而远之。我媳妇的衣着也是简约为主,她对流苏、亮片之类的不感冒。万万没想到,生活在这种审美环境下的女儿,却“异化”了。

从读幼儿园开始,我发现有时给孩子买的衣服,她不太愿意穿。按照我们的审美,其实现在的童装已经很花哨了,但孩子还是不满意。因为她喜欢穿有亮片的,或者衣服能反光显得亮晃晃的衣服。

有一次逛街,她中意一件贴满亮片的裙子,“哇,好漂亮啊。”她穿上之后,简直就是一个银光闪闪的小动物。“这也太难看了,你还是换一件吧!”“不,这件是最美的。”我实在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她却坚定不移,“那就用我的压岁钱买,可以吧。”

去买鞋,她在试穿一款凉鞋的时候,老板在鞋面摁了一下,鞋面上的花居然开始一闪一闪地发光,原来这鞋还塞了块电池配了个小灯。这灯一闪,女儿惊讶得合不拢嘴,“爸爸,你看,这个鞋会闪灯,好酷啊!”我实在无语,“买凉鞋是为了去玩水,这里面有电池,到水里就完蛋了,而且,这电池用不了多久就没电,灯也不会亮了。”但我的话一点也不起作用,哭闹、撒娇各种手段都用上了,老板还添油加醋,“这种鞋今年最流行了,好多娃娃都喜欢哦,而且电池也可以换。”最后孩子的妈受不了这种闹腾,在老板的微笑中买下这双鞋。

衣服和鞋买了后,孩子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这样的话,街上就多了一道风景,两个身穿素色衣服的父母,牵着一个身穿亮片裙子的小姑娘,脚上的凉鞋还有对儿一闪一闪的灯,配上蹦蹦跳跳的动作,那场景简直不要太美。

而我和媳妇,唯有相视苦笑。(花椒)

小男孩开始在意打扮,“不要穿彩虹里的颜色”

儿子小时候走的是“日本原宿风”,衣服买的都是街头潮牌,要多花哨就多花哨,配上他日韩系的五官和蒙奇奇头套一般密实的发型,在一众西瓜头加套头体恤的男性幼童里,单凭造型就闯出了一小片天。那会儿小,怎么打扮他都是我的意愿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小男孩也开始对自己的打扮在意起来。

最开始出现对服装搭配的自主意识,大概是在他5岁时。我拿了一条紫色灯笼短裤给他穿,猿猴头像的图案,第一次遭遇了拒绝。儿子义正词严地告诉我:“紫色是女孩子的颜色,我不要穿这个。”“没有人规定只有女生才能穿紫色啊,任何人都可以穿任何颜色。”我试图反驳。“反正我不要穿彩虹里有的颜色,那些都是女孩的颜色!”儿子坚持。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一个小男生在服装色彩问题上的坚持。

不要以为成年男人才爱AJ(知名球鞋系列),小男生对于运动鞋的执着也从上小学后就明显凸显。有一次逛街,他指定要买一双深蓝色运动鞋,那个颜色在我看来简直是丑,但是他坚持认为好看!为了鼓励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审美品位,我还是为他买了下来。

虽然在衣裤方面暂时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对于鞋子,儿子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看和我搭不搭配。”我反问,“什么叫做搭配,什么叫做不搭配呢?”答曰,“就是和我的气质(搭配)啊。”“那你是什么气质?”“热情活泼、酷一点的吧。所以不显得热情活泼的鞋子就和我不搭配。”儿子的这句话,让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运动鞋算是有“热情活泼”的个性。

“和我搭配”和“很酷”简直成了儿子最近一年的口头禅。“这首歌在高速路上听刚好搭配。”“这支钢笔和我的衣服刚好搭配。”“这条裤子和我的外套刚好搭配。”有一次他照着镜子,梳头梳半天,把头发全部梳到额前,说是这样“很酷”,因为“遮住了眼睛,别人就看不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可是别人也许并不在意你是什么样的人啊!”“我在意啊。我就是要当一个很酷的人。”

这位酷酷的男生,最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到周末就要把自己的摩托车头盔或者新买的轮滑鞋穿戴在身上行走在一切公共场合……好吧,只要你开心,就好好地做一个酷酷的人吧。(LuLu)

她们坚定地爱着同一个人,艾莎公主

1987年,我上幼儿园大班。我和我的一大票女朋友壁垒分明地喜欢着自己的爱豆。一派是黄蓉粉,一派是武媚娘粉。只有幼稚鬼爱着花仙子。

2017年,我的女儿幼儿园大班。她和她的一大票女朋友坚定地爱着同一个人,艾莎公主。

她们只有一首流行歌曲,叫《Let it go》(《随心而行》)。只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叫Cosplay(扮演)艾莎公主。只有一个相似的执着,收集所有艾莎衍生品——从正版公主裙到小卖部颜色失真的贴纸。

我不知道一群小女生穿着同样的艾莎公主裙有什么乐趣,只能默默地不断找所有同班“艾莎”的妈妈,索要新版艾莎头像连衣裙的淘宝链接。因为如果你有勇气在搜索框输入“艾莎”两个字,你会被宁波东莞的小商品制造业震撼,这些设计师的脑洞和这些产品的数量,大到让人瑟瑟发抖。

大概撞衫这件事,只是属于成年人的噩梦。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1987年的我穿越到今天,会输得一败涂地。我的装备无非是一条扎在秋衣外扮古装的丝巾。然而我的女儿,却拥有四套艾莎的公主裙正装,无数带艾莎元素的T恤、连衣裙,全套配饰,以及各种文具、玩具、应援物,甚至包含两顶可怕的白色假发。

说实在的,我觉得她很可怜,审美苍白。她不觉得,她解释说,她还爱熊二、小马宝莉、汪汪队(虚伪,她从来舍不得为这些角色花一分零花钱)。我为了扭转她这种单一的审美,在某年幼儿园的圣诞节亲子变装秀前夕给了中肯的提议:我们扮演一次刺激的角色吧,小红帽的斗篷也挺好看的,而且还保暖。

女儿答应了。然而在活动当天,我们走进会场时,气氛突然凝重起来。女儿全班大概有18个女生,超过10个人在毛衣外绷上了肿胀的公主裙,“艾莎”就超过5个,还有一些“贝儿”和“白雪”。也有几个角色不明的蓬蓬裙公主,浑身闪闪发光。而她们的妈妈,居然都扮演着同款的女王。

只有我的女儿,孤独地扮演了一个平凡的童话女孩,毛衣外面披了一件红色的斗篷。

“大家好,我今天的角色是小红帽……”女儿说。

我勇敢地站在她的旁边,愚蠢极了。“大家好,我今天的角色,是麋鹿。”(麋鹿)

在这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就让她自主选择吧

每一个生女儿的妈妈,大概都有一段亲手打造洋娃娃的幸福史(或者也叫冲动史)。可爱的波点小裙、帅气的迷你机车服、精致的玛丽珍鞋……从出生到3岁前,妈妈一手把控的精致审美,在孩子身上呈现出一眼就能被识别的“妈妈带的娃”的穿衣风格。

但是,一过3岁,那个逐渐长大的小人儿,便开始萌生了无穷无尽的自主意识。从小时候的光头小胖子到如今长发过肩的小淑女,也就短短2年时间。

如今,5岁的女儿很爱打理自己的长头发,虽然发尾爱打结,但一点不影响她两只小手把头发拨弄到一边,享受长发公主乐佩一般的优越感,而对妈妈常年不变的短发投以遗憾的表情。现在,她最爱的颜色从大红变成粉色、蓝色、黑色、黄色,最讨厌棕色;在她眼里,迪士尼最美的人物是艾莎、米妮和安娜;一度最爱看巴啦啦小魔仙和游乐王子的她,同时也认为《复仇者联盟》的猩红女巫最美、蜘蛛侠最帅;同样是印象派画家,喜欢乔治·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而不喜欢塞尚的风景画,因为前者的点彩法看起来很绚烂,而后者被认为没那么有趣;最“美”的还有古埃及的木乃伊,因为制作过程看上去和做咸鱼一样精致。这跳跃又挑剔的审美,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面对如此“爱美”的小人儿,我们自然免不了有过抗争:例如她会把好看的发饰都堆在头上,而我觉得有一两个点缀即可;她会把喜爱的玫粉色从头穿到脚,像一只行走的荧光笔,而我认为亮色有一处就足够……但这样的争论最后大多以我的妥协收场。毕竟,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自主的成长和选择是最重要的。

反正丑也丑不到我身上。只会留下证据照片,等她长大后自己看了去评价。

但过了5岁,这样的抗争慢慢就少了很多。首先,我始终是以她的兴趣为原点,放手让她去追求她眼中的“美”,协助建立起一条自主健康的审美路线。另外,因为小时候堆集了太多衣服和鞋子,实在太过浪费和可惜,加上幼升小的来临,我更关注她的学习,也不再花太多心思和费用在她的穿衣打扮上。而长大的女儿早已玩过了涂指甲、乱化妆的游戏,也似乎越来越成熟,不再对“美”有着执着地追求,只需要实现“穿裙子”这样的小愿望就很满足了。(晨晨)

新闻推荐

戏里是“虎妈”戏外的闫妮却截然不同

高考、中考期间,湖南卫视在播的一部关注备考家庭的都市剧《少年派》悄然走红,播后3天就登上了黄金档收视第一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