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示弱

青岛晚报 2019-05-11 05:30 大字

因为周遭有一些强势母亲的缘故,我总能听到她们对权利无所不在的认知。她们总以一个微型慈禧太后的身份凌驾于他人,在家说一不二,而那个可怜的丈夫只不过是她意志的忠实执行者,即便家中“王子”或“公主”也不敢违抗她的“旨意”……

“示强”是丛林法则中的一种自保,与这样的母亲们相比,我那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一辈子奉行“示弱主义”。

父母是自由恋爱结婚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他们的很小时候便已去世。然而,我记事始,母亲就像一位“童养媳”,除与农村男劳动力一样从事割稻、插秧、除草、种菜等外,还毫无怨言地操持着烧锅做饭、洗衣缝鞋、喂猪养鸡等小事。母亲夜以继日操劳家庭,家中地位却不高,不仅没财权,甚至连话语权也很微弱。我们兄妹小时候做错事,母亲的批判教育总是和风细雨,极少有让我们“长记性”的;为一些琐事与父亲争论更是小声嘀咕,但凡父亲说话分贝一提高,母亲立马偃旗息鼓……后来才明白,家中“示弱”几十年的母亲,宛若一根“桶箍”,她的“弱”是一种“转弯”,如此才能将一家人紧紧箍在一块,确保亲情在,家不散。

母亲家中“示弱”,彰显的是母爱。她对外人“示弱”,显然就是一门处世哲学。30多年前,偏僻的乡下,会吵架是一种能力,甚至被一些人开发成一种“职业”。而最擅长吵架的一般皆为中老年妇女,她们会因涉及自家乃至自身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吵得天崩地裂,且互相将语言暴力的舞台从家里移到村中央,其主旨不仅仅让对方胆怯,更是要让全村乃至四乡八邻知其“丑闻”。乡下生活近20年里,我几乎隔三差五就能见到村妇们“骂战”场景,听到从她们嘴中吐出的最丰富的脏话和最恶毒的诅咒。我也常为母亲处处、事事“示弱”难过。

父母是移民,在一个宗姓为曹的大村子落脚后,因分享了原住民自以为是的所谓资源,常无缘无故地被“攻击”。对此,母亲就像没听见似的从不搭理。可家里的鸡或猪或牛等祸害了别人庄稼,又为原住民媳妇们提供了公开叫骂的机会,她们甚至端个小板凳坐到我家大门前下战书。每次遇到这种情形,母亲总先向那些上门“扔炸弹”“拍砖头”者赔理道歉,见对方仍不依不饶,母亲便用“你怎么不讲道理”“牛吃了你家水稻,我家赔好了”等含蓄地回敬几句。就这样,不懂吵架艺术的母亲便轻易中计了。对方用最恶毒的话开骂就是为了引诱母亲“出拳”,结果母亲每次都被人骂得独自抹泪、溜之大吉。由于母亲一再示弱,有些人骂兴顿时湮灭。或许正因母亲信奉示弱主义,后来也就没人找她吵架了,且绝大多数原住民的媳妇们都成了母亲的好姊妹。

小时候,听母亲说吵架要讲道理,我就晕眩:讲道理还叫吵架?后来看到母亲让乞丐坐在我家饭桌上吃饭更难理解——我认为毫无保留地给别人送温暖就是对自己的劳动不负责。现在逐渐明白可,母亲的示弱,其实是在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朴素哲理运用到为人处世上。母亲用“妥协”和“示弱”等方式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用“舍得”和“尊重”换取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做人应该有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体现在人与人交往之中,古人称之为“礼”,后来人们又称为“伦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东西都已深深烙印于国人心中,成为一种内在的约束。母亲的示弱就是一种传统的“礼”,她用这种方式营造出邻里间和睦相处的绿洲。所有的美好和问题都从关系中产生和演化,最好的处理方法,无非是放弃对关系的控制,极力调和出一种让别人舒适的状态。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不是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说法吗?

新闻推荐

打造“中国版福尔摩斯” 姜文出演美剧《午夜北平》

姜文姜文上次演电视连续剧还是26年前的《北京人在纽约》,如今他将回归小荧屏,这次则是和流媒体之王Netflix结缘。日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