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也要有现代观照

安徽日报 2019-03-29 06:44 大字

近几年古装剧颇受追捧,一部古装剧服化道讲究、场景还原得当、对白有古意,往往被人称道,认为体现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但换个角度看,服化道之类只是营造一种背景、一种氛围,一部古装剧成功与否,关键要看人物塑造是否精彩,价值观能否引来观众共鸣。然而,在古装剧该有怎样的价值观这一点上,现实中颇有争议。

古代宫廷戏中,众嫔妃为博得皇帝青睐,勾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近代民国戏中,苦情女主角因为没生出儿子而自怨自艾,几无立足之地。一些古装剧津津乐道于表现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传统,甚至将其合理化、美化,令不少观众表示“毁三观”。面对质疑,有的主创者振振有辞,认为古人就是这样生活的,这样拍是真实还原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是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如果让古人说现代话、干现代事,就成了胡编乱造。

的确,有些古装剧为了突出主角“人设”,一时不爽就“怼天怼地”,完全违反了所处时代的规则与逻辑,说是胡编乱造,毫不冤枉。但承认古装剧要尊重传统,是不是就得让人物的一言一行完全遵循封建礼教?恐怕未必。

尊重传统,但不能教条化理解、机械式套用。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时代,受其影响,有其时代局限性,这是总体而言的。同时也要明白,人是个体的鲜活存在,人的个性可能与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产生矛盾冲突,由此产生人与时代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往往是戏剧着力点所在。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古人都打心眼里认可那套规矩,不宜将宏大的概念套用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些不由分说将所有古人都装在一个套子里的创作思路,看似还原历史,其实犯了将历史简单化、将古人标签化的错误。试问,《红楼梦》中尚有勇于追求平等爱情的底层人物,如果今天的古装剧中却只有封建礼教、三从四德,岂不是倒退!

尊重传统,但要有超越的眼光分清糟粕精华。将古人置于他所处的时代去讲述故事,不能脱离时代天马行空想象,这是应该的,但所有的讲述都含有价值判断,倘若对那些已被扔进历史垃圾桶的“裹脚布”仍念念不忘,难免令现代人感到不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一部民国剧,剧中母亲一角不断牺牲奉献、毫无自我且自轻自贱,但创作者却将之合理化甚至不吝赞美,有网友认为是“封建糟粕的沉渣泛起”。故事在古代,受众在当代。对古代素材的摘取,视角的选择,理当体现一种现代关怀,何为糟粕何为精华,应有起码的辨识力,实在不宜打着“尊重传统”的旗号沉浸其中津津乐道。

古装剧也要有现代眼光、现代观照。有人觉得,非要把两种不同的因素糅合在一起,岂不牵强?牵不牵强,要看创作者的功力。最近热播的一部古装剧中,女主角一方面深刻意识到当时男女身份的不对等,一方面合理地抗拒奴役和不公。她身上有一种自发的复杂的平权精神,有一种穿透古今的智慧与力量,而且这种在传统叙事框架内展现的现代意识并不突兀,它不是创作者强行植入的价值观,而是来源于人物自身的教育与成长经历。可见,创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与眼光,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屏幕上的人物形象不会骗人。进一步说,在平权意识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存在大量尚待开掘的文化消费需求,创作者当迎头赶上,创作出既尊重传统、符合时代特点,又贴近现代人价值观念的优秀作品。

新闻推荐

《都挺好》暖心落幕后 留给观众哪些思考?

原本以为春节后,电视剧市场就进入到“平淡期”,没想到《都挺好》忽然就成为“爆款”,播出期间屡上热搜,被称为“热搜收割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