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后医学博士生3年写200多篇科普贴 手撕健康谣言

澎湃新闻 2019-03-28 08:50 大字

在朋友圈、微信群里

经常会看到亲朋好友们

刷屏转发的这些文章

这些文章

到底可不可信呢?

“有时,我看到网上胡扯得特别严重,就非常愤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整复外科博士生黄佳

是这样说的黄佳

投稿第一篇文章

让对方编辑如获至宝

黄佳是一个活泼外向的女生,科研工作优秀

目前已经有多篇SCI论文发表

每年都斩获校内一等奖学金

走上写科普文之路

她说与自己做临终关怀志愿者的经历不无关系

她在上海肿瘤医院做志愿者期间

深切地觉察到大众对健康知识的缺乏

“有一位患晚期胃癌的老奶奶,

其实很早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只是一直不重视。”

黄佳希望更多专业医学知识

能被更多人知晓

及早治小病,防大病于未然2016年10月19日

黄佳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上

发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科普文章:

《科学有料:憋住,此文有味道,别闻!!!丨一分钟科普》

投稿当晚

公众号编辑就如获至宝般地加了黄佳微信

diss妈妈的错误观点

热点新闻、热播剧皆入文章

三年来黄佳已写

了200多篇科普文

并诞生了多篇“10万+”

还有不乏被人民日报公众号转载的热文实验汇报被老板表扬

收到刘慈欣签名的科幻系列读物

和小伙伴们一起吃美味的火锅

文章上了人民日报...

黄佳也会在朋友圈分享这样的开心日常

她所指的文章上了人民日报

正是她的科普文章

以新闻热点作为由头

文章生动有趣地讲述了脑梗死是什么病

它的常见的症状、导致脑梗死的原因、

影响发病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预防

全面、实用、正确

黄佳的科普选题来源十分多样

教育妈妈

diss父辈自以为是的错误观点

都是写科普文的重要动因记得,每次假期回家

妈妈总是不让她用微波炉,说是有辐射

由此,黄佳写了一篇

《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吓坏无数人的传言是真是假?》

传播度很广,还被多家微信转载

甚至入选年度辟谣知识

《延禧攻略:五阿哥永琪是怎么死的?》

《<我不是药神火>了!慢粒你了解吗?》

《<皓镧传>男主角子楚早早领盒饭,原来是因为心肌梗塞……》

黄佳也是“蹭热点”好能手!

这些文章充分结合了热播的影视剧

让科普的传播效果变得更好

这么忙!她是什么时候追的剧?

黄佳俏皮地说:

“有的时候就用中午午休的时候看呀。

因为觉得浪费了时间,为了减少罪恶感,

更是要逼自己通过写科普文的方式

让自己有所收获,也让公众从中获益。”

带着身边人

一起写科普

黄佳的科普之路也带动了周边人

很多同学看她科普文章发表得比较多

都会颇有兴致地咨询如何写好科普文

如何进入这个领域

同在一个实验室的90后周晓博

一直视师姐黄佳为榜样

在黄佳的引荐之下

周晓博也就开始了自己的科普之路黄佳和周晓博

周晓博2017年底写了自己第一篇科普稿

内容是关于内裤该多久洗一次

结果被人民日报公众号转载

获得“十万+”阅读,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每篇稿件他都是首先从知网等平台搜索信息

包括国外的相关资料

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未来紧握手术刀

但也不放下笔杆子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是医生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

黄佳和周晓博都觉得

科普就是目前作为医学生时

可以践行的对患者和大众最大程度的帮助

写科普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从更方便的渠道了解到更专业的医学知识。结合热点的辟谣,深入浅出的剖析,将我所热爱所知晓的医学知识分享给大家,或许能稍稍抚平他们当下的焦虑,更正日后的饮食作息,更加科学的健康养身。

在黄佳看来

投身科普公益之路

不仅是利人,亦是利己

行走此间,勤为径,乐作舟

徜徉医学和文学编织的海洋

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黄佳许下心愿:

“在今后的道路上,

我仍将紧握手术刀,不放笔杆子,

做好一名称职的医生,

写一手漂亮的科普文。”对话黄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你是一名医学博士生,是怎样挤出时间投身科普文章写作的?

黄佳:

劳逸结合,尽力不拖延,不熬夜。在写科普文的过程中,身上有一种热血在。想到能有人、更多的人因阅读而不误入健康谣言的歧途,自己就很有成就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要写出适合新媒体胃口的爆款文,专职小编都会头疼的问题,你又是如何破解的?

黄佳:

关心热播剧、热门话题,结合着专业知识写出科普文章,才能戳中大众心理又传播科学知识。上海也有很多不错的医院微信号,我也分析学习了一下行文风格。加上自己性格比较“逗逼”,当把枯燥无味的病理、原理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示出来,我也觉得很有意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科普这种事还是要讲究科学依据的,如何将自己练成一名“百事通”?

黄佳:

我带着交大医学院博士生的名头,更需要特别谨慎对待。所写的每篇文章,我都会查文献,中国知网、国外数据库,一定是要有所依据。真的是拿发论文的严谨在发科普文哦。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也是在不断学习,很多东西我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人家是造谣的,我也需要去深入地探究,对自己真是莫大的提升。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昕璐

部分内容综合自青年报(ID:youth-daily)

责任编辑:唐昱霄

(原标题:《膜拜!上海90后医学博士生3年写200多篇科普贴,手撕健康谣言!》)

新闻推荐

电视剧《重耳传奇》传递责任与担当 引导年轻人奋发图强

光影十色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白瀛)励志传奇剧《重耳传奇》正在浙江卫视播出。该剧通过晋文公重耳从理想化到现实性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