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救世,医者仁心 □顾丽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正在热播反映中医题材的一部大剧《老中医》。
这部《老中医》是中国中医人自己的一部剧,对于中医养生行业来说,它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对于人们重新认识中医,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
该剧的创作团队强大,导演毛卫宁曾执导过《平凡的世界》,编剧高满堂曾创作过《老农民》、《闯关东》等热播大剧。更有陈宝国、冯远征、曹可凡、许晴等一大批老戏骨云集本剧,他们的精彩演绎使剧中角色个个饱满、入木三分,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这部颇受期待的央视开年大戏为年后的剧荒平添了一抹传统的亮色。它带着年代的质感,带着数千年历史传承且历久弥新焕发着强大生命力的中医文化,在一纸药方一剂良药的一煎一饮中,勾勒出一个特色新味的上海滩,向人们展示了一段掩映在仁心与济世情怀下的社会横截面。
《老中医》以小人物的经历体现大历史格局,讴歌了中国人民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坚韧不拔、勤劳守信、宽厚仁爱、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特质。这部中药题材的电视剧一经开播,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和好评,网友纷纷发出了“宝藏正剧”、“国剧典范”的高度评价。
这部剧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初,由陈宝国饰演的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倾尽一生之力致力于中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感人故事。翁泉海博采众家之长学习中医,先在家乡孟河开诊,后到上海行医。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救患者不拘一格,即使受辱也不拒患者于千里之外,为人谦和不贪功,树立了一个十分高尚的中医人形象,成为沪上名医。
1920年,上海流行传染病“烂喉痧”。洋人医院趁机诋毁中医,提高药价。翁泉海潜心研究出中医疗法,救治了大批贫苦病人,提振了中医声誉。1929年2月,国民政府通过了“废止旧中医案”,翁泉海为保存国粹进行了顽强抗争。上海沦陷后,翁泉海因为帮助共产党领导的茅山游击队购买药品被日军追杀,被迫隐姓埋名回到家乡孟河,继续为游击队救治伤员。新中国成立后,翁泉海回到上海重开中医诊所。国家重视中医药的政策,使这名老中医终于获得了新生。
这部《老中医》最大限度还原了中医这门科学的本来面目,剧中出现的所有药方以及中医方面的经典均出自典籍,在中医典籍中都能明确地查找到。如在第四集预告中,随意截取了一张关于药方的图,就可以明确看到这个方子用了王清任的“古开骨散”(全当归、龟板、川芎、血余炭)治难产,重加生黄芪四两,不过一时胎即下”。据说,为了剧情更加严谨贴合实际,剧组在拍摄之前寻访了多位老中医,并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并结合中医学制定配方,这与该剧很多方面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就中医方面来说,这部《老中医》就有很多可取之处,其中出现的医案和方剂都让观者十分感兴趣。先是开头的背景即是中药做的太极图,里面有薏苡仁、远志、栀子、杏仁等等。太极自古以来就与中医的联系极大,就连现在我们的针灸临床配针也是结合着它来。剧中两个小孩背的四君子汤,翁泉海运用补中益气汤另辟新路的合理解释,翁泉海不用大剂量的补气的人参、黄芪,也不用补阳的鹿茸、附子,而用补中益气汤以求补离散之阳,挽败绝之阴,清虚中之火,升下陷之气,不温不火,不轻不重……还有后面小玲医背的《黄帝内经》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等等,可见剧组人员中医台词功底的深厚,创作团队为该剧的确是付出了一番良苦用心。
《老中医》的核心元素自然是“中医”。只是近年来,有些古装剧中多有对中医的描写,但会为了剧情而忽略中医方面的专业性,大部分只能谓之“伪中医”,把“中医”当做噱头来炒作,将中医中药神话得不能让人信服。是啊,在当下时代,对于中医的功用和疗效,专业性领域和普通大众之中,是存在着许多质疑的。而这部《老中医》为大家对中医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在中医的专业性方面下足功夫,剧中的中医知识是经得起推敲的,这是这部剧可圈可点,也是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中医更是毋庸置疑的最具中国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代表中国中医文化的《老中医》,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中医人和我们璀璨的中医文化。
新闻推荐
由姚晨、倪大红、郭京飞领衔主演的《都挺好》正在江苏卫视热播。“都挺好选角”、“苏明成出来挨打”、“都挺好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