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火”起来 催生传统文化“活”起来
近600岁的紫禁城(故宫),脚步越来越轻快。
雪中的故宫、暴雨中的故宫,故宫中的猫、故宫中的花,故宫文创、故宫展览,桩桩件件都能引起关注。在刚刚过去的上元节,故宫近百年来首次夜间开放,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更是让故宫再次刷屏。一座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越来越“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真真切切地“活”起来了。
近年来,故宫最显著的变化是开放面积变大了。从2012年到2018年,故宫开放面积从30%增加到80%,慈宁宫、寿康宫、午门雁翅楼、近四分之三的城墙、南大库家具馆,观众可以踏足欣赏的区域越来越多。
展览数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精。“清明上河图”特展、“千里江山图”特展都引来“故宫跑”,寿康宫原状陈列展让清剧迷们一窥“甄嬛”(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人物)的天地,改陈后的珍宝馆和钟表馆成为新的打卡地标,正在持续中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更是把每年1月淡季的游客量提高了70%。
故宫文创则让紫禁城真正“活”起来。“萌萌哒”故宫御猫、戴墨镜的乾隆、比着剪刀手的雍正、花式朝珠耳机、“如朕亲临”行李牌等等,故宫淘宝店和天猫旗舰店里各种文创产品被网友盛赞。仅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15亿元人民币,这并不能仅用物美价廉来解释,追究根源在于这些文创真正跟民众的生活建立起密切联系,故宫文化“活”在了当下。
事实上,最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欣慰的变化是参观故宫的年轻人多了。据故宫发布的统计数据,30岁以下观众占40%,30至40岁的观众占24%,40至50岁的观众占17.5%。年轻观众尤其是“80后”和“90后”,已成为参观故宫博物院的“主力”,而这个比例还在攀升。
探究故宫成为“网红”现象的背后,是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复兴之路。文博场馆各有镇馆之宝、地域特色,要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创意要与生活结合,设计新颖之余还要学会讲故事。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均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应妮
新闻推荐
匪我思存同名改编网剧微博超话一周两超《镇魂》 《东宫》火后或两版结局
剧中男女主演一开始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接着上演的则是悲惨的故事。改编自匪我思存同名小说的剧集《东宫》正在优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