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改戏、造假,七大病症造就2018“虚胖”的国产剧

2018-12-14 11:35 大字

文|富贵

新剧一茬接一茬地开播,但观众“无剧可看”的声音却越来越清晰。

根据豆瓣剧集的播出信息,截止目前,今年已经有近1000部剧集播出(电视剧+网剧),但根据CSM52,截至目前,平均收视破1%的电视剧只有16部,收视最高的《恋爱先生》平均收视只有1.561%,创2010年以来卫视电视剧年度收视新低。

网剧方面,也没有去年热闹,“全民爆款”只出了《延禧攻略》一部,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新剧也一直没停过,可真正赢得观众心、有影响力的作品却越来越少,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就是收视率(点击量)造假、注水、天价片酬、天价版权、伪专业化、三观模糊、改戏这七大乱象:

一、90万一集还不能保证收视进前二

收视率(点击量)造假是国产剧的老毛病,早在2016年光线总裁王长田就曾表示过,“整个市场进入到了一种,如果你不做假收视率,无法生存的这样一个地步”。

今年第一财经和《娘道》导演杨靖宇的先后爆料,更是彻底把这件事放到了明处。

前者爆料了电商卖家的刷点击量服务,三大平台任意一家刷1万流量都用不到一百元;后者则道出剧集买收视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不买很可能会没收视,甚至被攻击,并透露90万一集的收视率购买费还不能保证进收视前二。

虽然事件发生后,广电发布了《通知》表示要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量)造假,爱奇艺也主动关闭了前台播放量。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化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播放量和收视率在目前依旧是衡量一部剧火不火的重要标准,在这种背景下,想要让剧方们和“唯流量论”说“不”,根本不可能。

二、把主角戏注水成《配角传》

观众抵制注水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电视剧的集数却越拉越长。想要用集数赚钱,又买不起主演的档期,于是播回顾、插回忆、缩短单集时长,给配角加戏成了剧方们的“注水”妙招,尤其最后一招,在今年更是被用到了极致。

《凤囚凰》成了《霍璇传》、《归去来》成了《龄月传》、《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成了《艺上传》……到成了《润玉传》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编剧承认注水后,“注水”这件事彻底成了今年电视剧市场的一大焦点。

只是万众期待的“限集令”至今还未落定,风波过后,剧方拉长集数的操作也依旧频繁可见。根据广电公布的11月电视剧集数变更,原定56集的《九州缥缈录》变更到69集,25集的《天衣无缝》更是拉长到了48集,《幕后之王》《风暴舞》等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拉伸,看来明年市场上,“注水剧”的数量也不能少了。

三、拍剧拿钱多少得看名气多大

天价片酬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一直被提起但从未被根治。今年三大平台和九大公司相继发布抵制“天价片酬”的通知后,广电也发布了“限薪令”,规定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含网络电影)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

但想要落实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三大平台和九大公司对“天价片酬”的抵制后续能否持久也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流量效用”屡屡崩坏,但明星仍是影视剧和综艺市场的“刚需”,是最大的“卖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笼住明星的心,即便大家明面上守规则,私下里也很可能会通过剧组变相给补贴、演员挂名制作等方式给明星补偿,或者用境外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片酬。

可以说,顶级明星供求紧张的问题不消除,影视行业融资难的困难不解决,天价片酬就无法根治。

四、“脸”美就能卖高价

天价版权的出现和天价片酬密切相关,有观众认可的演员,剧就容易被电视台或者是视频网站高价相中,而这些被观众认可的演员片酬都不低。

除了这点,制作团队、IP也是一部剧能卖上高价的重要因素,有了硬气的演员、制作团队和IP,这部剧的“脸”就美了,喜欢凭“脸”购剧的平台一抢,电视剧的版权价自然就水涨船高,《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能成为“版权剧王”就是因为这三样都占齐了。

而天价版权的频频出现更使故事重要性的地位被降低,既然“脸”好就能卖高价,谁又愿意多花力气把里子也做漂亮了。

五、“大团队”“老戏骨”就等于专业化

细看今年的电视剧市场不难发现,名导、名制片、名造型指导、名摄影师等“名人”们,以及“半个娱乐圈的老戏骨”都成了电视剧的一大宣传利器,剧集制作专业化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就是观众对剧集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对流量不感冒了。于是“大团队”“学院派团队”“电影班底”等“名人”团,以及老戏骨们都被拉进剧里,被剧方当作彰显品质和制作专业化的噱头。

只可惜,这种专业只停留在制作未触及内容,面子够好看里子却没几个能看,正因如此,《龙凤店传奇》《好久不见》等大多数“金牌团队”制作和戏骨当绿叶的剧,口碑都很难看。

六、我爱上了你的身体和另一个女人的声音

三观这种事各有各的看法,再加上电视剧本身就是一个戏剧化的作品,偶尔洒洒狗血也正常。但凡事都得讲一个度。

去年《我的前半生》里“我男朋友和我闺蜜相爱了”的桥段,就曾引发过一阵三观争论,今年《创业时代》里黄轩的一句“我爱上了你的身体,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声音”,又再一次刷新了观众的三观。

这种连琼瑶都不敢写的桥段,即便在现实生活里真的有,可适合在电视剧里讲吗?确实,电视剧需要戏剧化冲突来制造看点,但一切都要在符合故事逻辑的基础上安排,两个人已经亲密到这种程度连声音都辨认不清,正常吗?这样一个畸形的爱情观值得传播吗?

编剧水准参差不齐一直是国内电视剧行业发展一个难解的桎梏,再加上国内的整体创作环境日益浮躁,为了多赚钱赶任务式的闭门造车,或者把剧本分包给学生编剧或入行新手等编剧圈的问题,被屡屡公开,这种背景下,三观自然难摆正,好故事也同样难出。

七、戏怎么拍角儿的话也得听

改戏这件事,早前因为宋方金与宋丹丹的“双宋之争”引起过不小的议论,今年又因为“曹曦文戏霸事件”再次成为焦点,同组演员徐熙颜爆料曹曦文仗着戏是自己“家”投的,私自加戏,更逼走了原来是男三的朱梓骁。

而这个问题出现的主因还是要归到编剧身上。与日韩相比,国内不仅业务水平强的编剧少,编剧的整体地位也低,在剧集拍摄中几乎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个好故事,也会因为被注水、被乱植入广告,被临时加角儿、改戏等各种利益需求而变难看。

结语

“虚胖”严重,精品匮乏,产量王国的“剧荒”尴尬,这七大乱象是主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创作环境太浮躁,编剧没有沉下心雕刻故事,制作方没有耐心地去打磨制作,演员也同样没有花时间去体会角色,如此一来,拍出来的剧怎么会好看。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影视寒冬的到来,对市场很可能是一件好事。

前几年,在利益的诱惑下,资本大量的涌入市场,根据数据显示,仅2016年一年就有4000多家影视公司诞生,全行业公司数量超过1.2万家,但大多数都是抱着“炒短线”的玩友,拍完后就收手,根本不管有没有破坏市场规律,“天价片酬”“注水”等问题的出现、以及演艺圈越发浮躁的氛围,都和这些玩友的大量出现密不可分。

但这场影视寒冬却让这些玩友很难再蹦跶起来,行业也会因此找回一定的理性。如同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所说,“(影视寒冬里)只有极小比例的影视公司有机会迎来后天的太阳,95%以上的玩家会被极度边缘化甚至消亡。这既是市场的残酷之处,也是行业的希望所在。”

另一方面,影视寒冬的到来也使行业的潜在问题被激化,相关的政策也被激出,虽然这些政策没有办法把问题“一限了之”,但却帮市场发展立好了规矩,只要能切实落地并长期执行,势必也会助推动市场发展趋良。

都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但即便步入春天,国产剧想成功减重摆脱“虚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炒短线”玩友少了,市场的规矩立了,可编剧质量要怎么提升,“编剧中心制”的模式要怎么确立,都还是问题。

新闻推荐

勒东新剧未播先火是哪一部?看到女主网友直呼收视率稳了

相信说起靳东很多网友也并不陌生了吧,她可以说虽然如今也是孩子的父亲了,但是演起偶像剧来也是圈粉无数了,不管是之前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