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庸陪伴的成长岁月 王宽荣
惊闻金庸先生病逝,心中涌起一股悲伤的情愫。我是自小读着老先生的武侠小说、看着老先生的武侠功夫片长大的,可以说,他陪伴了我整个的青少年时期。至今,那些美好的往事仍历历在目。
我迷上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上小学五年级。那时我刚刚能看大部头的书,第一次就爱上了《雪山飞狐》。五年级是毕业季,要考初中,父亲开始管制我看课外书了。可《雪山飞狐》实在是太让人痴迷了:我跟随着书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足迹,见到了他们决斗时的刀光剑影,田归农为了宝藏,暗下毒手,导致胡一刀丧命,临终托孤忠仆平阿四……这些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我是爱不释手。为了躲避父亲的检查,中午放学后我藏在草堆里看,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里的文字令我着迷,让我陶醉,我是读得津津有味,越看越有劲,越看越不困。有一次,父亲到我房间拿东西,看到被子拱起来,掀起来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照着屁股就是一顿揍,书收缴上去,我倒没有觉得屁股疼,书拿走我很伤心,呜呜地哭起来。就这样也没让我把看书的兴趣减下去,后来我发明了关门在门后看,这样父亲回来一推门我还在门后,他一时发现不了,我好有时间应付。
八十年代开始有黑白电视了,我第一次看的电视剧就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小时候是在镇上读的小学,我有个镇上同学姓周,她家在刚有电视的时候就买了一台。这台电视在当时就相当于我们村里偶尔来放的电影一样,很稀奇,而且比电影还好,电影老是那几部,都看腻了。记得那时每天一放学,早早地写好作业,吃完晚饭,就和村里的人结伴去她家看电视。我家离她家有三里多路,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大人肩膀上还扛着凳子,就这样,一行人热热闹闹就到了她家的门口。我同学家很大方,电视已经放在靠墙的高桌了,面向着晒麦场,十四寸的,顶上有V字形的金属天线。晒麦场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大家很自觉,长条凳摆得很整齐,一排一排的,没凳子的就坐在地上。电视打开了,开始是雪花,同学父亲用手拨弄着天线,等有人像了,大家一起喊:“好了好了。”众人随即就安静下来,电视里先是片头曲《铁血丹心》,大家盯住电视屏幕,等到了《射雕英雄传》字幕出来,晒场上除了电视里的人物对话和配音声,一片寂静。丘处机藏身于郭啸天与杨铁心的家中,躲过宋兵追捕,众人不禁松了一口气,随着剧情的发展,人们的心不免又吊起来,啸天惨死,铁心跌下雪坑深处……不知不觉,两集电视剧结束了,大家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后来,我们一帮孩子就在平时的游戏里,扮演起了郭靖、黄蓉,比试武功。我还请爷爷帮我做了一把木剑,煞有介事地背在身后,小伙伴们是一脸的羡慕,我俨然成了一位风光无限的女侠。妈妈也成了一位电视迷,她自从看了《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后,就开始喊我叫“蓉儿”,这称呼一直叫到今天。
日子越过越好,电视机的普及,我欣赏的金庸武侠片就更多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每一部的人物形象我都能如数家珍,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就仿佛在我的眼前,他们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每一个武侠故事都缠绵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或凄美,或浓烈,或曲折,把人间的这种美好情愫演绎得惹人唏嘘,催人泪下。
时光如流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陪伴我们一代人成长的金庸老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愿老先生一路走好,他和他的江湖武林会永远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新闻推荐
金庸曾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多部脍炙人口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