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热播 带火非遗文化
最近,两部同类题材连续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正面对垒搅热了暑期荧屏,虽然两部清宫剧都有不少绕不开的槽点,但剧中展现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让很多年轻人了解了非遗、了解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匠心。
以往提到清宫剧,脑海中总是浮现出硕大的旗头大拉翅、大朵的丝绸牡丹花等,但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绒花饰物出现在清宫剧中,以至于多数网友并不认识,最初的弹幕还戏称娘娘宫女头上戴的是“多肉”。
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富贵,早在唐代就是宫廷贡品。绒花不大,但是制作手法却十分特殊:要先用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并且至今没有办法用机器生产。在2006年,绒花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延禧攻略》中,所有的绒花头饰都是请来“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和他徒弟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一比一手工所制,以前只能在故宫看到的“摇钱树”“福寿三多”,都逐一展现在了克勤克俭、不喜珠翠的富察皇后头上,一众宫女头上也都插上了小朵绒花发饰。同样在《如懿传》第十集中,太监李玉将一朵小巧的绒花送给如懿身边沉静善良的宫女惢心,不但给了绒花一个大大的特写,还借台词说出了戴绒花“讨好彩头、荣华高升”。
因为皇后娘娘的“代言”,绒花这个几乎消失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只存在于一些非遗展示活动上的技艺开始迅速火爆。
《延禧攻略》刚开播时还有网友吐槽,为什么大清皇后穿得如此朴素,其实在历史上,清朝后宫嫔妃们的衣服,从正式到休闲,分为礼服、吉服、常服、便服。妃子们一般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册封礼上才会穿礼服。
其实,乾隆时代的清宫服饰要按照历史还原是很有难度的,难度不在于花费的成本,而在于乾隆在位时间太长了,足以经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潮流;同时乾隆在位期间服饰在礼制上是确立期,清代服饰制度直到乾隆年间才正式确定,在潮流上却是转变期,从原本简便束身向繁复宽松转变。对于影视剧来说,同一批演员,既要表现年纪的变化、身份的变化,还要兼顾时代变迁,要根据场合不同整理出系统的服饰,这难度不是“可想而知”,而是“想象不到”。 (综合)
新闻推荐
演活“袁春望”被骂到爆!王茂蕾关评论:对不起他还是替戏迷解答疑惑,为什么太后不杀死袁春望,“很简单,因为袁春望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