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片花走红 外国网友圈粉

华西都市报 2018-08-17 04:20 大字

据载,历史上乾隆尤为看重“一耳三钳”,即一耳穿三孔、戴三钳。这一风俗自乾隆四十年到清末都一直被遵守着,光绪年间的《大婚典礼红档》中还记录了大婚典礼时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东珠各二”的冠服。《延禧攻略》中小到宫娥,大到妃嫔乃至太后,无一例外都遵循着一耳三钳的规矩。

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组为了尊重、还原历史,特地找到了这门技艺的传承人,由他来制作剧中的绒花头饰。

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相比皇后的节俭,高贵妃就是奢华的代表。所以只要她出场,头饰永远都是华贵耀眼的,除了金玉宝石,观众见的最多的应该是点翠。

《珠翠光华》一书发饰篇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褪色。”取用翠羽虽然并不需要杀死活鸟,但仍然过于残忍,后来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说到中国传统刺绣工艺,打籽绣、手推绣、珠绣、盘金绣等都在《延禧攻略》中展露无遗,而自宋代发展起来的缂丝技术更使得网友赞叹不断。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其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摹缂名人书画等。由于工艺复杂而又精美,常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延禧攻略》热播后,推特上许多网友再一次被中国传统服饰圈了粉。有网友化身中国剧十级学者,把《延禧攻略》的服饰与古代画像中的服饰进行对比。果真都是统一的莫兰迪色系,浓浓的高级感扑面而来。

有位新加坡网友Edmund Quah直接亲自穿上了古装戏服,扮演起皇帝和皇后,表达自己对《延禧攻略》的热爱。

其实,每一次中国古装剧火了后,都会在国外圈来一批迷恋中国传统服饰的粉丝。尤其是外国小姐姐们,谈起中国古装和饰品,更是心向往之。美国《赫芬顿邮报》的撰稿人不吝啬表达自己对中国古装戏服的喜爱,“我喜欢中国时期宫廷戏剧如何展现皇室男女的精致的配饰和服装。”

因为精美的中国服饰入坑,外国网友们焦急地在线等剧。油管上放出的英文版《延禧攻略》片花,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6万次。光有英文版还不够啊,为了满足东南亚小伙伴们追剧的热情,脸书上还上传了泰文、英文、中文三语种字幕的片花。看到精美片花后,网上已经出现了一批跪求字幕的网友:延禧攻略非常需要字幕,它在中国实在是太火了,我打赌像我一样的网络粉丝一定很喜欢看! 据中国日报

新闻推荐

因魏璎珞一角走红,坦言角色性格与自己很像,接受新京报专访揭秘拍摄幕后吴谨言 我追《延禧攻略》必须开弹幕

送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号“新京报Fun娱乐”,回复“吴谨言”即有机会赢取她的亲笔签名照,还有视频福利哦!吴谨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