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动乾坤》不敌于妈剧,对大导演的迷信是否该破除一下了?

2018-08-10 19:39 大字

近几年行业内出现了一种风气,制作公司为了卖剧或为了制造噱头,用重金砸下许多大导演加入头部大剧,特别是电影导演跨界,一听就感觉很了不起的样子。

但是很多结果都不如人意。本周新剧《武动乾坤》,比杨洋、张天爱主演更为人瞩目的是国剧名导张黎的加盟。据说当时有某位知名制片人去《武动乾坤》剧组探班,回来后啧啧称赞,赞其置景精致、镜头考究、质感上乘。按照大家心里的想象,怎么也得是权力的游戏那样吧!但开播之后,成片令人大跌眼镜。

既看不出品质大剧的风范,也看不出话题爆款剧的潜质,还要反过来蹭《延禧攻略》的热度,也是有点心酸。

从豆瓣上封神的张黎和深谙女观众心理的于正,现在看来(起码对于平台来说),好像还是后者更靠谱一些啊!

张黎是被资本裹挟、进来圈钱的吗?好像也不是,你能看出这位摄影师出身的名导,在视觉表达上是有想法、有热情的,一拍近一年,各种搭实景,进行了许多天马行空的探索。比如一反当下古偶剧流行的狂野系造型,

比较都市感的配乐。

可能大导演拍剧多少都会有这样的特点,个人痕迹重,比较反常理,有些能令人眼前一亮,有些却会令普通观众不明所以。事实上张黎封神的几部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首播收视率都并不高。《武动乾坤》如此另类,要不是有IP和杨洋,可能流量还不如现在。更何况《武动乾坤》的原始文本和编剧,本就是三流玄幻的水准,好的制作是能锦上添花,但不能指望靠制作逆天改命啊。

反观张黎导演瞧不上的《延禧攻略》,没有大IP,就是几个新人加上几个过气老演员,班底里最出名的于正还是黑历史一堆的赶客担当,但怎么偏偏就是它爆了?

一是情节紧凑,狗血不断,不仅撕得爽,而且撕得快,两集一个小事件,天天都能抛出新的话题来激发讨论。二来,创作者比较能摸准当下观众的high点,用种种反套路人设以及国内影视中少见的百合CP“姐妹情”,重新燃起观众对于清宫戏这一经典题材的兴趣。

手法不见得多高端,但是胜在稳准狠。服化道、镜头调色等制作方面的突破,不过是在首播时吸引了一波眼球,能令观众长久追下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剧本。

两相比较之下,性价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其实近些年的爆款剧,很多都不是“大IP+大导演+大流量”的配置,反而都是《延禧攻略》这样的“中成本+新人/糊咖”,靠故事取胜。因为对于一部连续剧来说,编剧的权重是远远高于导演的,剧本不行,或者不尊重观众,请张艺谋来拍也没用。

比方说神秘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电影质感、戏骨云集、画面壮美,但中二的台词和拖沓的节奏,不断消磨着观众的耐心。

《老炮儿》导演管虎操刀的《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管虎满腔热情地把前半段往年代青春剧去拍,结果跟观众心理严重错位,被差评淹没。

而反观那些以小博大的爆款剧,《双世宠妃》《白夜追凶》《我的前半生》等等,题材不同、制作水准不同,但起码都做到了注重剧本、尊重观众。甚至现在回头看看,很多被艺术家们不齿的狗血老剧,比如《回家的诱惑》,都比今天的许多超级大剧更重视剧本。

说到底,电视剧最重要的还是把故事讲好,引人入胜,过度强调个人的作用,本质上与过去迷信大IP、大数据一样,都是偏离了重点。当然现在一个好的现象是,观众已经过了“给啥吃啥”的阶段,不那么容易被大场面、老戏骨、或者创作者的所谓“艺术追求”忽悠住。

播放平台,特别是BAT三家视频网站也在不断完善购剧、拍剧的决策流程,加强对于剧本的评估审核,提高对故事本身的重视程度。

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

大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

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

据相关人士爆料,越来越多自信满满的大IP、大明星、大导演剧被平台拒之门外(比如张黎执导、姜文主演的《曹操》,据说迟迟没人敢买)。可见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试错之后,视频网站也过了人傻钱多的阶段,不再轻易为大IP、大导演等噱头买单了。

相比传统卫视,互联网平台更加看重用户,这才是其内容选择、内容排播的最终导向。总而言之,艺术追求可以有,但创新也要建立在尊重观众、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不能迷失重点,忽视一剧之本。

新闻推荐

人设只是套路共鸣才是关键

王悦这个暑期档虽没有期待中大女主剧的爆发,然而,一些非套路化的女主人设却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掀起了一波追剧热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