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小体量展现大作为 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进程过半

攀枝花日报 2018-07-23 06:57 大字

□新华社记者 周玮

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京开展两个月,进程过半,已有32台作品演出64场,43家院团亮相。浓浓的乡音乡韵吸引了许多“北京家乡人”,人们也由此深切感受到民族戏曲的蓬勃生命力。

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本次会演汇集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地区的40台剧节目,涵盖婺剧、辽剧、粤剧、白剧、彝剧、蒙古剧等47个剧种,参演院团61个。

通过艺术作品讴歌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是参演作品显著特色。婺剧《鸡毛飞上天》通过金玉兰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义乌发生的变化。专家点评,剧目用小人物的视角表现大时代变化,突出刻画了主要人物诚实守信的性格特征。“更难得的是,该剧冷静反思了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存在的局限性,试图探寻一种精神深处的改变和突破。”

为鼓励小戏创作,会演组织8台小戏组台演出。彩调剧《全家福》讲述了一个关于当代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的故事,客家山歌剧《连心店》关注的是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竞争问题……这些生活气息浓厚、地域特色鲜明的小戏,被赞“艺术形式好、内容接地气、很有人情味儿”。

基层院团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了解人民所思所想,走街串巷,上山下乡,摸索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演出经验;演出剧目贴近群众,适于乡镇环境,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强烈精神共鸣。

小场面塑造大角色

受制于演出资金、场地等因素,基层院团演出场面一般不甚恢宏,甚至往往是几个演员撑起一台大戏。

花鼓戏《儿大女大》是一部传演了30年,传承了3代人,演出超过3000场的优秀保留剧目。剧作仅设置了7个角色,善恶有别,美丑分明。

评剧《潮白人家》和《喊一声妈妈》同以“认亲”作为主要故事线索与情节单元。《潮白人家》中的“妈妈”由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宋丽饰演,她以优美唱腔、细腻的念白处理,演绎一段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喊一声妈妈》则由另一朵“梅花”、国家一级演员罗慧琴主演,嗓音亮堂甜美,给观众带来美好艺术享受。

西秦戏《马援伏波》和北路梆子《平城赋》分别树立了两个历史人物典型。《马援伏波》以极具西秦戏特色的表演突出艺术形象,如巧妙化用“转椅功”呈现人物左右为难、踌躇不决,以拔剑起舞的身段编排展示内心的愤懑不平,为戏曲舞台书写了一部东汉英雄传奇。《平城赋》则以一个女人的纠结、挣扎、奋战贯穿于个体与家国情感的冲突融合,尤其演员一条铁嗓钢喉,充分发挥出北路梆子高亢激越的声腔艺术魅力,令观众过足戏瘾。

小体量展现大作为

民族戏曲源自民间,必须扎根民间。在戏曲传承发展中,基层院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很多演职人员待遇不高、排练艰苦,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阵地,坚守心中梦想与责任:努力多排戏、多演戏、演好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戏曲艺术服务中心(原渑池县曲剧团)成立于1952年,现有演职人员64人。多年来,创作推出的《齐桓公之死》《白云深处》《大山的女儿》《渑池会》《曹端还乡》《大山的儿子》等多部作品,在省市戏剧大赛中屡获殊荣。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近几年的代表性剧目有:采茶戏《东江情》《圆梦九龙山》、采茶小戏《搭船巧遇》、采茶广场舞《斑鸠新唱》等。中心积极开展采茶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部队,获得百姓称赞。

浙江省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多年来创作了姚剧历史剧《王阳明》《严子陵》、现代戏《女儿大了,桃花开了》《五月杨梅红》《浪漫村庄》优秀作品。多年来积极参与上山下乡演出,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据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张琰:78岁玩“网游”比小青年还溜

唱歌、跳舞、下跳棋、打麻将,78岁的张琰看起来和普通的老太太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当她拿出iPad,掏出智能手机,带上耳机,追网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