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妈妈》再议“低龄留学”放下事业远离亲人,这样的陪读值得吗?
《陪读妈妈》再议“低龄留学”
从关注“幼升小”的《虎妈猫爸》,到聚焦“低龄留学潮”的《小别离》,教育话题的电视剧总能在荧屏内外引发关注。最近,由梅婷、胡先煦、许亚军、邬君梅、曾黎等主演的国内首部海外陪读题材电视剧《陪读妈妈》在浙江卫视和爱奇艺同步播出,剧中不同性格、家庭背景的母亲在加拿大陪读“小小留学生”的喜怒哀乐,迅速引发热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编剧亮眉侠(本名王霞》透露,她本人也曾是一名“兼职”的“陪读妈妈”,而戏中的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生活。
梅婷胡先煦上演母子大战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海外陪读群体的电视剧,《陪读妈妈》的切入点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剧集一开篇,胡先煦扮演的“小小留学生”丁一一串通同学设计了一场险些被学校开除的恶作剧,希望由此摆脱不适应的海外生活,却没想到梅婷扮演的母亲李娜选择抛下国内的事业,远赴重洋专心陪读,两人由此展开了母子大战。对于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开篇,很多观众都大呼想不到,“以为是熊孩子在外闯祸,归根结底还是不适应。”
更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的,还有剧中这对针锋相对的母子的相处模式。戏中,胡先煦扮演的丁一一,生动地将母亲的“发火”分成三个声部:“低声部”的妈妈苦口婆心,“中声部”的妈妈爱撂狠话,等情绪进入“高声部”,就是不断厉声质问。而梅婷扮演的李娜在陪读过程中遭遇的“囧事”更是令人唏嘘———身为事业女性的她,初到异国也是战战兢兢,真正下厨房时只会给孩子做一份番茄炒蛋。
不仅如此,剧集还关注了邬君梅、曾黎、郝洋等扮演的不同的“陪读妈妈”。其中,郝洋扮演的陈莉莉是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她家境普通却望子成龙,为了能留在国外给儿子陪读,打黑工当起了保姆,却不料此举让儿子产生了自卑心理。不少观众感慨,这样的母亲形象太真实,“都说出国好,但家长真的做好了送孩子出国的准备吗?”
故事源自十年“陪读路”
这些真实的陪读故事,到底从何而来?原来,总编剧亮眉侠早在儿子中学时就将他送到了温哥华的寄宿学校,她也由此成了“空中飞人”,当了整整10年兼职的“陪读妈妈”。戏中很多桥段都是她亲身经历,“比如只会番茄炒蛋的就是我,还有戏里中国妈妈一炒菜房子就自动报火警的故事,很多朋友都碰到过。”
事实上,本职在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王霞并非专业编剧,但十多年里的所见所闻,让她将“陪读妈妈”们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并耗费两年多时间,跟创作团队将小说改编成了电视剧。
王霞说,剧本创作前,她和团队一起再次赴温哥华采访了100多个陪读家庭,发现这些家庭的模式几乎都是父亲留守国内,母亲在国外全职陪伴,这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跨越了一个国度,首先有语言关,很多母亲都不适应;其次母亲们在国外没有朋友,丈夫缺位,非常孤立无援,往往跟孩子交流有问题,和丈夫两地分居感情也有问题。”她感慨地回忆说,不止一个陪读母亲曾和自己哭诉异国生活的艰难,“好好的一家三口,为留学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值得关注,“我不仅写母亲,也写孩子。一个孩子到国外读高中,适应期起码在半年以上。我儿子当初被送到国外后的一段时间,不太适应,经常偷偷地给家里打电话,寻找安慰。”
现实手法再触教育痛点
此前《小别离》的播出,让很多观众思考如何在应试的中考和低龄留学之间抉择的问题,而如今的《陪读妈妈》更是直接将“低龄留学”面临的重重困难摆在了观众面前。这其中,演员的精彩诠释功不可没。王霞透露,包括梅婷、胡先煦、许亚军、邬君梅等主演,都是一看剧本就心动了,“好演员表演起来也是特别活灵活现。开机的时候,梅婷眼睛正好有点充血,她立刻用到戏里了,演给人赔礼道歉的戏,台词就说,‘你看看我急得眼睛都出血了\’,特别棒。”
首次尝试影视剧创作,在王霞看来,真实的故事是作品落地的基础,“早期我们也请过编剧,但一开篇就写妈妈在温哥华海关撒泼撒野,这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经验的。”她更直言,剧集的背景发生在海外,但核心依然是教育的痛点,“比如戏里国外华人家庭的孩子照样要报各种兴趣班,家长照样会比较孩子能不能上好大学,这是所有华人家庭感同身受的。”
当然,王霞也由衷地感慨,希望父母在送孩子出国前要谨慎考虑,“陪读”更是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跟风,关键是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尤其是母亲,要谨慎地考虑家庭关系的维护、事业的延续,没必要把孩子变成你的一切。让自己成为孩子的镜子,成为孩子的骄傲。”
(曾索狄)
新闻推荐
BBC与韦恩·斯坦曾经计划将多部经典名著重新搬上小荧屏,2016年的迷你剧《战争与和平》就是双方合作推出的第一部经典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