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好这本青年编剧“孵化”指南,你距离编剧大咖只有“一步之遥”
编剧都去哪儿了?近年来,聚焦编剧生存现状的新闻调查层出不穷,编剧荒、剧本荒、观念荒的痼疾,成为盘亘在影视行业的阴云。新人编剧要出头,已经成为了有识之士的共识。
编剧的人才缺口量有多大?2018年5月一份业内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共发行电影798部,电视剧313部,网剧约300部,按每个项目平均1.5个编剧来算,每年需要编剧数量大概6000人。再通过10%的“成活率”计算,每年至少需要6万成熟编剧——拥有全球总量第一的影视产量,中国也亟需相匹配的最大编剧队伍。
致力于发掘中国潜力青年影视人才,助力年轻人的编剧和导演梦想,腾讯NEXT IDEA青年编剧大赛(以下简称NI青年编剧大赛)正是为全行业“输血”而生。自2015年启动以来,NI青年编剧大赛成功为行业孵化一批年轻且有潜力的编剧,而第四届赛事,于6月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启动。
官方宣传海报:召集大使+青年代言人
全新升级的NI青年编剧大赛,有了董子健、韩延担任青年召集大使,有偶像剧教母级柴智屏名列市场评审和导师团,还有囊括知名编剧导演和制作团队的“推介会观察团”,其生态体系愈加完善。
在6月19日的NI青年编剧大赛启动仪式暨青年创作沙龙上,伍湘玲等三位青年编剧分享了被NI“孵化”的有趣经历,王红卫、吴冠平、述平、尹鸿、五百、丁亚平、顾小白、任吉颖等行业大咖也出席圆桌会议,为青年创作者集体“把脉”。腾讯影业副总经理、大梦电影工作室总经理陈洪伟强调,“NI给年轻创作者提供阳光、水和空气,也许某一棵小苗,未来就是参天大树”。
8位大咖圆桌会谈
什么样的人能当编剧?
天赋很重要 “艺术家是上帝的宠儿”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处在影视产业链最前端,编剧工作需要怎样的职业技能?在知名编剧和专家学者看来,作为一项创意工作,一个出色的编剧可能需要极强的天赋,因此编剧工作并非人人都可为之。
从电气自动化专业转行到小说作家,再到影视编剧,述平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编剧道路。自称“稀里糊涂当了编剧”的述平,首先在1995年遇到了张艺谋,后来又与姜文合作,从此“走上了编剧的不归路”。述平强调,编剧首先得要有直觉和悟性,“天赋是老天给的,没有办法”。
著名编剧 述平
代表作《让子弹飞》 《鬼子来了》
述平表示,从事艺术创作,要有灵性和感性的元素,需要有想象力和创作力:“自己写故事的时候,得把火苗烧起来,别被过多的概念限制住。艺术家是上帝的宠儿,从事艺术创作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事,它还是挺难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强调,电影不是越多越好,剧本也不是越多越好,创作需要才华,而才华不是靠勤奋或努力就能达到:“有两种才华是所必须的,第一种才华是能够发现生活的独特性、题材的独特性,拿到小孩都会讲的俗套故事,却能有独特的题材和角度,这种能力就是才华;光有发现独特故事的能力还不够,第二种才华是能找到人性最能沟通和共振的情感点,人性是相通的,找到最共同性的情感关注点,就能‘求异寻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
知名导演、编剧五百也强调,行业需要新人出头,鼓励编剧多写很好,但“喜欢却不代表能从事,得经历三五年才能知道能否胜任”;“编剧很有趣,但也很痛苦,需要天分,很挑人。”
有了天分还不够
要脱颖而出 编剧还要“悟万种人”
述平指出,天赋只是编剧之路开始的第一步,有了直觉和悟性之后,编剧要想有所作为,还需要具备另外两个条件:“第一,需要有相应的生活阅历,十七八岁的小孩怎么也写不出伟大的作品;第二,在世界文化的浩荡背景下要有广泛阅读,能做出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确定自己的位置。”
在述平看来,写故事是编剧的天职,只有原创故事与改编故事两种。“就电影来说,我更倾向改编的故事,因为它拥有了一个基础;如果是天才的话,可以自己创造原创故事,像昆汀那种,就是有很强原创能力了。”
尹鸿也强调,年轻人要做编剧,需要学会观察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悟万种人,才能体会万种人可以共通的情感。太年轻的编剧,首先读书不够多,在理解不同的生活和世界上有所欠缺,也就找不到不同的观察角度。因此好的编剧,都是爱读书的人,爱跟人体会不同的生活,跟不同的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知名导演、五元文化创始人
ARC LIGHT弧光联盟发起人 五百
五百则把编剧与建筑师类比:“有一本书叫《我的生活方式》,强调‘一个伟大的建筑师,绝对不会来自于一个贫穷的家庭\’。这句话很现实,但是很对。因为你穷,就周游不了列国,那么多伟大的建筑都没看见,能做出怎样的设计呢?编剧有时候,就像做Photoshop一样,需要做上万次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再对不同元素进行排列组合,编剧也要拼命写,怎么也得写个几百万字,这是必经的物理过程。”
切勿过分迎合商业需求
高甜撒糖肯定成功? 编剧作品要避开套路化
NI青年编剧大赛注意到,年轻编剧与导演的作品接连在大银幕与小荧屏涌现,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五百表示 ,为商业目的而过度迎合市场,是青年编剧在创作时亟需注意的问题。
“我看了很多剧本,你说拍吧,挺耽误时间的;你说卖吧,好像平台也不疼不痒的。很多青年编剧在创作时,只考虑商业利益,想着怎么做出网感、触碰所谓的市场、理解观众喜欢‘吃糖\’‘喂奶\’,这些出发点都不对,所谓的创意也是不尊重工业化的假创意,自然写出来的剧本很差劲。”五百表示。
著名编剧 顾小白
代表作《山楂树之恋》 新《红楼梦》
编剧顾小白也赞成青年编剧在创作时,不要给自己贴商业标签,来创造出所谓的卖点:“年轻编剧有先天优势,即更了解年轻观众的喜好,以及理解影视作品的产品属性。但是作为创作者,编剧还是要每天跟自己作斗争。一个创作者有自己的独特性,可能一生最多只能写一到两个主题,作品就是创作者跟自己聊天、斗争、和解的通道。但是年轻编剧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他们往往喜欢给自己贴甜蜜、懵懂、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标签,用商业元素包装自己。”
避开套路化,成为NI青年编剧大赛众多编剧大咖的共识。在圆桌讨论上,五百表示,工业化并非批量复制剧本,好莱坞成功的剧本都是不可替代的,“可惜的是,我们好多剧本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只要换个名、换个环境,就是另外一套剧本”。王红卫忠告新人要眼光长远,不要做“只是会卖自己的商人”,“人的积累肯定会带给你最大的财富”。
扶持比陪伴更重要
NI青年编剧大赛让大咖给新人“传帮带”
正因为青年编剧成长不易,NI青年编剧大赛的“孵化”更显重要。针对业内所提出的“陪伴”提法,王红卫表示非常反对,并称对青年编剧不能求全责备:“如果青年编剧的创作在市场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反而去责怪他们,那就是特别幼稚的逃避和推论。”
王红卫强调,青年编剧缺的不是陪伴,缺的恰恰是NI导师团更深入和切实的帮助:“NI就像师傅带徒弟,把有经验的人传递给晚辈,才能让青年编剧更快地了解市场,最后才能改变市场,乃至引领观众。”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
CFDG青葱计划常务理事长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 王红卫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则表示,青年编剧有很多闪光点,但并不处在业界的中心圈层,因此更需保驾护航:“不处在中心圈层,并不意味着青年编剧的创作没有可比性。NI的导师团就是要保驾护航,用我们的资历、资金、经验,来给青年编剧开一条路,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走出来——这才是NI编剧大赛给予青年编剧的可能性。”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
8位行业大咖还一致表示,在市场上众多人才选拔项目中,NI独树一帜,价值巨大。吴冠平认为NI“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项目”,有持之以恒的韧度,从第一届到现在越来越好,而且NI与自己做为老师的育人理念非常符合。丁亚平对NI较深的印象是大赛着眼于新意和创意,这让NI进入到电影生态的范畴中,“风景独特”、“闪烁异彩”。
三大赛区启动,NI青年编剧大赛发出“江湖召集令”
据悉,活动现场宣布文学评审和市场评审阵容包括著名编剧、策划、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红卫,著名制作人柴智屏和著名导演、编剧苏照彬等业界大咖。
根据学校性质不同,NI青年编剧大赛分为“指定艺术类院校专区”“指定综合类院校专区”“主赛区”三大赛区。其中,指定艺术类院校专区包括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7所院校;指定综合类院校专区则包含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院校。
本次活动标志着NI青年编剧大赛正式开启,首先开始的是作品征集阶段。作品征集即日开始,到2018年8月31日结束,面向全球16-35周岁的青年作者,以符合本赛事要求的中文原创剧本作品参赛,不限国籍。之后将分别经过文学评审、市场评审两个环节,于12月31日公布获奖、入围工作坊名单。剧本工作坊及行业推介会将于明年1月举行。
新闻推荐
刘涛为女儿庆生,十岁就已亭亭玉立,超高的颜值简直就是翻版刘涛
刘涛是娱乐圈中非常有实力的女演员,不仅拥有超高的颜值,而且还有出彩的演技,更是不少人敬佩的女人,在老公破产的时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