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赵宝刚:跟二十年前比,现在造星太难

淮河早报 2017-12-11 17:27 大字

本报特稿 赵宝刚始终与青春有关。从上世纪90年代大红的《过把瘾》,到《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直至今年暑期刚播出的《深海利剑》,赵宝刚3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青春和爱情对他是永恒的话题。

和其他导演不同,赵宝刚是以演员身份入行。16岁,赵宝刚初中参加工作,当了12年的工人。这期间,赵宝刚一直是个“文艺积极分子”。1980年,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培训班,正赶上林汝为导演拍摄《四世同堂》。他去试镜,并凭借在《四世同堂》中“老二”的出色表演一举成名。那年,他29岁。

赵宝刚那个时候很帅,风流倜傥的样子,很有“偶像剧”演员的味道。以至于老搭档海岩都对赵宝刚在《四世同堂》里的演技也印象深刻,“老二是个招人讨厌的角色,但是他演得好。我现在还觉得,他要是当时当了演员,成就不一定比现在做导演要低。”

赵宝刚因《四世同堂》从首钢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从翻砂工当上了剧务,并最终当上了导演。1994年,他与王朔合作了《过把瘾》,之后执导过《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像雾像雨又像风》、《永不瞑目》等剧,成为一代青春言情剧之父。

《过把瘾》树立青春剧招牌

最初不敢叫“爱情片”,剧本被指“无聊庸俗”

1992年,赵宝刚第一次独立执导了《皇城根儿》,电视剧播出之后褒贬不一,赵宝刚对自己的导演生涯迷茫了。“我开始想,是不是自己工人出身文化低?没有能抓住机会?我怀疑自己,就休息了一年。”

在这期间,赵宝刚分析了当时的电视剧市场,决定要拍就拍爱情片。“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爱情故事,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妹妹,最后她死了,看完之后我好几天缓不过来。于是我研究了很多片子,发现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什么时候拍都成,没有爱情人就白活了。”

但是在90年代初,赵宝刚还不敢拉出“爱情片”这三个字,就改叫“情感片”。他找到王朔,把《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三部作品合到一起,准备拍一部只纯粹讲感情的电视剧《过把瘾》。《过把瘾》的拍摄经历并不算顺利,赵宝刚自己拉的钱,剧本送到相关部门,却被批评为“无聊庸俗”,不让拍。赵宝刚找到后来人艺院长张和平,张和平当时任职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辑,看了剧本之后,张和平拍板决定拿下这部剧的版权,“一个字不用改,可以拍。”

和海岩组成黄金搭档

与冯小刚、姜文争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作为导演,赵宝刚有一位编剧黄金搭档,就是海岩。两人一起合作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电视剧无不火爆荧屏。

1997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问世,这是赵宝刚和海岩合作的第一部作品。选导演的时候,郑晓龙帮海岩推荐了赵宝刚和冯小刚。赵宝刚对《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非常喜欢,他一宿就看完剧本,非常感动,有很多想法往外涌,一大早就去郑晓龙家门口堵他,说自己想导。那个时候,姜文也想导。大家都喜欢这个故事。而当海岩谈到这部剧的时候,则开玩笑地说,赵导一定会喜欢这部剧,因为当时我们就觉得剧中那个男主角长得很像他,而徐静蕾又和他老婆年轻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只有好剧本才能捧红人

坦言现在推新人难

赵宝刚一直是电视剧圈的造星神话,曾经捧出过徐静蕾、陈坤、佟大为、李小冉、文章、马伊琍一批明星。但他觉得这些都是机缘巧合,并不是他捧红了谁,而是角色捧红了谁。“最后拼的还是精彩的剧本人物。所以只能说我的电视剧人物角色塑造能力比较强,演员沾上这个角色时容易被人记住。”

对于新人的选择,赵宝刚告诉记者,更多是机缘巧合。“首先就是符合人物,造星都是机缘。我每次开拍前都给演员拍一组大片,然后把每个人的照片贴出来,如果看起来合适,演员还没有演,这戏就成一半了。”

相比十几二十年前造星的高峰期,赵宝刚坦言,现在推一个新人确实困难,因为在卖片的过程中会遭遇非常多的阻力,会给买片方造成很多障碍,也牵扯到拉广告及未来收视的评估,“所以现在要真想造出一个新人来是难上加难。” 中 新

新闻推荐

罪案类网剧很强势

《白夜追凶》等成为爆款,网剧发展获得好机遇近年来,罪案类网剧似乎小成规模,《暗黑者》、《心理罪》、《余罪》、《法医秦明》……皆成为播出期间的热门和话题。而今年网剧市场的“黑马”尤其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