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恶意APP不能陷入割韭菜困境
7月31日,工信部发布消费提示,第二季度,工信部组织对55款APP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42款,包括“天天捕鱼”等42款APP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恶意操控用户手机等问题。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恶意APP却乘虚而入,成为毒瘤。据报道,工信部将恶意APP分为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及流氓行为八大类。应该说,很多消费者均或多或少地下载使用过这些恶意APP,不胜其烦。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只是提醒用户卸载了事,更要强化监管力度,提高恶意APP开发者的违法成本。
一般来说,APP不能卸载、捆绑推广的设置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恶意扣费、窃取隐私更是像窃贼那样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和隐私权。一些行为甚至触犯刑法,应受到严厉制裁。如根据即将于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非法收集、买卖、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刑法有关规定,非法获取个人行踪信息、通信内容50条的,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见这些恶意APP不仅是违规那么简单,更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实践中,很多APP均由开发者提供给应用商店,然后由用户下载使用。但无论是应用商店还是APP开发者,均应尊重用户权利,不得开发或提供恶意APP。应用商店还需对其提供给用户下载的所有APP尽到审核把关和安全监测义务,及时下架恶意APP。否则,就应对这些APP恶意扣费、窃取隐私、破坏系统等行为承担责任。
遗憾的是,现实中,这些恶意APP却屡屡出现,像割韭菜那样难以根除。如2016年1月份,工信部曝光41款不良软件,2016年5月份,工信部又曝光了29款恶意软件,百度助手中的4款APP“榜上有名”。此次曝光的42款APP中,就有一些来源于百度手机助手、金山手机助手等知名应用商店。
恶意APP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对APP的开发和传播予以规范,尤其是没有惩戒机制。
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的目的是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谁也不想让手中的智能手机沦为被恶意软件控制的“肉鸡”,谁也不想让手机成为泄露隐私,无端扣除话费的元凶。打击恶意APP,不能只是提醒消费者卸载了事,要知道,有些恶意APP根本无法卸载,有些即便可以卸载,个人信息已经被不可逆转地泄露了。
规范APP,应强调开发者的主体责任。有必要出台强制标准,在搜集位置、扣费程序、卸载方法、隐私保护方面设置有利于保护用户权利的底线。凡是突破底线的,不仅应赔偿用户损失,还应被处以高额罚款。且一并追究开发者和应用商店的责任。同时,不妨将恶意APP下载数量作为罚款和赔偿金额高低的依据。这样才能倒逼APP开发者和应用商店尊重市场规则和消费者权利,让人们下载使用APP时不必步步惊心。
□史奉楚
新闻推荐
日盼夜盼,67岁的何奶奶盼来了孩子们的暑假,原本这个时候,她的孙子会来她这里度过,但这次,9岁的孙子却闹别扭,就是不肯来何奶奶家。原来,孙子竟是因为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实在是“太无聊了”,何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