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女性剧集,该检讨什么?
最近的大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引发了舆论热潮,该剧讲述了本为庶女的盛家六姑娘明兰不卑不亢,凭借自身的聪明智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赢得了身边人的喜爱、夫君的尊重、以及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这本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然而,在如今女权之声风风火火的社会环境下,《知否》里封建时代的女子身不由己、以夫为纲的描写刺痛了不少女性主义者的心,她们说“这部剧是在鼓吹男权,把女性表现得太弱了。”
说《知否》台词出错、演员演技有待提升可以理解,但说它“鼓吹男权”实在是上纲上线了:封建时代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被女则女训等枷锁套牢,这些都是有史可考的事实,《知否》只是把这些事实做了戏剧化的处理,这不是在“鼓吹男权”,而是以史为鉴。
在那个“女子本弱”的年代,盛明兰以自己的能力在男权社会中尽可能地活得潇洒自如,恰恰表现出了女性“刚”的一面,这种“刚”不是动辄与男人暴力对峙的“刚”,而是以蕙质兰心的技巧在大时代里保存自我、游刃有余的“刚”。
《知否》的原著是“种田文”,讲的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宅斗故事,“宅斗”的格局看起来比“宫斗”小,实际上要在古代大家族的内斗中争得名分地位,主人公所需的智慧一点不比在后宫里的争奇斗艳、机关算尽要少。
赵丽颖饰演的盛明兰是不折不扣的大女主,这是一部“女强剧”。近年来女性主义在国内的崛起,带动了“女强剧”的兴起,《武媚娘传奇》、《楚乔传》、《芈月传》等“女强剧”应运而生。但这些“女强剧”是否名副其实?女性主义在国内还有多少路要走?我们可以从两岸三地的华语剧来把一把脉。
1
依然是赵丽颖的剧——《楚乔传》。这部剧尚未播出时观众对其期待值很高,毕竟有《花千骨》的铺垫在前,也是热门IP,原著故事设定足够有张力。然而,《楚乔传》播出一段时间后豆瓣分数直线下降,到最后定格在5分。
《楚乔传》不受待见的原因很简单,它欺骗了观众,披着女强的外皮做着玛丽苏的事情。
明明说好的女儿当自强,女主角却什么也没做一路躺赢,凭借着强大的主角光环成功俘虏男主、男配等一干男性角色的心。
这些男性角色在剧中为女主保驾护航,每次女主遇到危机都有及时出现英雄救美,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的裙下之臣,最后女主成功登上人生巅峰事业爱情双丰收。这哪里是“女强”?分明还是妥妥的“玛丽苏”,女性要成为人生赢家,依然是要看身边的男人有多强。
依附男性而生存,利用处于上层阶级的男性早就积攒下来的社会资源、名利而实现阶级跨越,“女强”从何而来?这样名不副实的剧,在国内比比皆是,比如孙俪主演的《芈月传》。
《芈月传》的主题看上去气势磅礴——“一代女后的千古传奇”。这个简介,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加上《甄嬛传》的珠玉在前,观众都卯足了劲以为又要迎来一部国产神剧。
万万没想到,《芈月传》口碑扑街了。芈月一路走来,身边无数有权有势的男人爱上她,为她赴汤蹈火,成为她登顶之路的垫脚石,这种剧情,不就是标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吗?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女强”。
不止如此,前段时间掀起话题狂潮的《延禧攻略》也是这样。抛开该剧的质量不说,女主魏璎珞能在后宫站稳脚跟,依靠的不是她的聪明才智,而是主角光环。真要论才华,她比不上富察皇后;论综合素质,她比不上娴贵妃;她能在宫斗中胜出,只是因为这部剧她是主角。
白马王子傅恒为了她甘心赴死;天之骄子乾隆为了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到最后,落败的娴贵妃问魏璎珞制胜秘诀,她居然淡淡地说出了一句两性公众号常写的鸡汤:“先(把爱)说出口的人,就已经输了。”
这些剧,以“女强”之名,行男权之实。
当然,古代女子自由度有限,要在社会上实现自我追求很难,利用性别差异从男性身上获取一点资源、让自己轻松一点这没有错。不过,不应该鼓励女性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男性身上,一旦这个男人离开或倒下,你所拥有的一切也会荡然无存。
正如近期已经霸屏多时的某大叔明星和他情人的事迹,这位小情人以为自己背靠大树,拿着大叔的钱极尽奢侈、挥霍无度,不曾想过大叔绝情至此,心生一计把她送进牢狱,人财两空。女性的第二性征不应该仅仅成为用来擭取男性社会资源的工具,太容易利用性别差异获得的东西,往往也容易失去。
2
“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存在已有许多年,20世纪之初,台湾偶像剧刚刚发展起来,一部《流星花园》横空出世,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F4风靡万千少女,走到哪里都有小女生一脸迷醉地谈论这四位平均身高180+的帅哥。
当年大陆的娱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国产剧大多数是比较端正的剧情,年轻人哪里见过这种留着长发、穿着紧身T恤垮垮仔裤的男主角,而且这位男主角还每天睡在几万平米的豪宅中醒来,一脸傲娇地对女主说,“在我受的教育里面,可没有让女人付钱这一项。”试问,哪个少女听了这种话不心动?
到了后来,台湾偶像剧又陆续推出了《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等经典作品,剧中的男主角无一例外身高180+,拥有雕刻般的五官,身家富可敌国,这样的钻石单身汉,身边莺莺燕燕不断,男主却独独对出身平平、身材平平、相貌平平的女主死心塌地,这就是经典玛丽苏套路。
这种看起来就很扯的偶像剧,明显不接地气、不现实,却击中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女。也正是因为它不现实,才成为了少女们的春药,道明寺是平凡女生转世投胎十辈子可能也遇不到的梦中人,这才需要借偶像剧来圆梦。
看偶像剧时,女性观众把自己代入女主的身份,臆想有朝一日能遇到白马王子甩出十张白金卡说:“嫁给我,以后我的钱就是你的钱。”现实世界太苦,平凡如你我,需要在戏剧中寻找一点甜。
偶像剧就是平凡少女的那一颗糖,它负责给少女制造梦幻泡影,让女生在里面麻痹自己,没有什么女性主义可言。吃多了这样的糖,除了甜得发腻,对实际生活没有太大帮助。
3
随着内地文娱产业的不断发展,台湾娱乐产业逐渐衰落,台湾偶像剧淡出历史舞台,近些年已经不再有传播度广的台湾偶像剧产出了。女性主义在国内觉醒,“女强剧”就是顺应女性主义潮流而生的产物。
2011年的《甄嬛传》可以说打开了宫斗剧、“女强剧”的新局面,同样是孙俪主演,《甄嬛传》比《芈月传》口碑好太多,豆瓣9分,甚至一度取代《还珠格格》成为各大卫视暑期档必播剧。
《甄嬛传》的好,是剧本、演员、服化道等全方位的出色,值得重点拎出来说的当然是女主甄嬛。这个人物,真正意义上摆脱了后宫女子随波逐流的命运,她参与宫斗,不是为了赢得皇帝的爱,而是为了挣脱皇帝的摆布。
在这个设定上,甄嬛走在了封建时代的前面,是后宫中女性主义的典型,结局甄嬛说的一番独白,道尽了后宫女子的心酸,就算登上了最高位置,也仍是孤独苍凉。
古代女性命途多舛,现代女性也没有多好。毕竟中国男权社会的历史已经存在2000多年,要改变这个传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从国产剧中,我们已经可以触碰到女性主义的色彩,《欢乐颂》就是一个好例子。
该剧以大城市中五个身份不同的现代女性为主角,有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有打拼多年的凤凰女、有海外归来的金领、有出身高贵的富二代,从她们的视角出发探讨女性在职场上、生活中会面临的不同困境、挣扎,让很多同处于大城市中奋斗的女青年感同身受。
《欢乐颂》在某程度上描绘出了都市女性的侧写,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肩负着家人的期望、工作的压力、感情的纠结,还可能要忍受来自职场上的性骚扰、社会上对大龄女青年的不理解。
有一部分人不明白这些女青年何必在大城市过得这么辛苦,他们说:“女孩子不要那么拼,找个好人家嫁了,安安稳稳过日子。”这么久以来,世人定义女性幸福的最终标准似乎只有一条——嫁得好。在这些人眼中,一个女人,个人能力再强、事业再出色,但到了年纪没有结婚,你就是不幸。
《欢乐颂》折射出了社会审美的进步,国人终于开始大方欣赏职业女性的美,认真工作、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无论男女,无论婚否,都很迷人。
4
职业女性的美好,早在港剧的黄金时代就被TVB表现得淋漓尽致。
香港接触西方文明比内地要早,作为辉煌一时的亚洲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在这里交汇,使得香港人的眼界更开阔,这个面积不过1106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曾经用先进的港剧港片培养了一批内地影迷的文化审美。
盛产港剧的TVB,也盛产职业女性,TVB擅长拍各个不同领域的职场剧,警察、法医、律师等都曾被TVB多次搬上荧幕。
1997年的《鉴证实录》就讲述了一名女法医宝言的故事。宝言称得上是职业女性的典范,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喜欢穿利落的衬衫西装,工作时认真细致,情绪处理谨慎。饰演宝言的陈慧珊,一度成为职业女性的代言人。
到了经典港剧《陀枪师姐》里,关咏荷饰演的配枪女警穿上警服英姿飒爽,抓犯人、审讯、查案完全不输男警察,可谓硬核女警。
法医、警察这些高强度的工作,女性驾驭起来不在话下,但港剧也不会过分抬高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不因为自己是女性就利用性别差异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不会刻意抹平性别差异带来的弱势之处,这是港剧里职业女性最讨喜的地方。
展现职业女性的魅力,港剧早几十年就已经在做,与此同时,港剧也发掘了家庭主妇不为人知的闪光。
比如《师奶强人》、《师奶股神》等以家庭主妇为主角的剧集,在平淡日常里,家庭主妇把家中事务打理得妥妥帖帖,还会在无聊日子里制造惊喜,一家人能够齐齐整整开开心心,家庭主妇功不可没。
港剧里的女性主义先进在于懂得欣赏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女性的美,少女的明媚、熟女的风情,职业女性的独立、家庭主妇的体贴,她们丰满鲜活,不因性别、身份而局限自己,各自各精彩,活得明明白白。
女性的进步,是一步步成为更快乐、拥有更多可能的自己;而社会的进步,是一步步接纳包容更多元的女性乃至不同群体的人。这样才是真的好。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新闻推荐
不知不觉,他离开我们快10年了。一代流星之王——迈克尔杰克逊,2009年6月逝世,他对这个世界的流行音乐和流行舞蹈做出了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