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轮椅冰壶场上的另一种人生

新京报 2022-04-12 10:44 大字

3月12日,中国队选手孙玉龙、闫卓、张明亮、陈建新和王海涛(从左至右)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如果没有选择体育,你现在会做什么?”

30岁的陈建新和闫卓,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闫卓说,她可能会找一份办公室的工作,文职或者视频剪辑,每天打卡上下班。陈建新则不敢想象,“我可能一辈子走不出车祸的阴影,甚至还会有结束生命的念头。”

两个无法行走的人,因为轮椅冰壶运动改变了人生轨迹。2022年3月12日,中国轮椅冰壶队以8比3的巨大优势战胜瑞典国家队,在家门口获得冬残奥会金牌。

从默默无闻到世界之巅,从曾经的消沉、低落到如今的阳光、坚韧。体育带给他们另一种人生,帮助他们走出低谷,最终向阳而生。

破碎的梦想

意外是突然降临的。陈建新记得,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延庆千家店镇,他骑着摩托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

再醒来时,他的双腿失去了知觉,被医院诊断为高位截瘫。陈建新当时最大的爱好是足球,渴望成为一名军人,而这场意外,打碎了他所有的梦想。

输液、针灸、复健,陈建新以为自己能够再次站起来,一直咬牙坚持着。一年过去了,治疗毫无进展,家里的钱花光了不得不出去借,他也渐渐没了耐心,“感觉看不到希望。”

陈建新开始自暴自弃。他让护工每晚7点推着轮椅,送他去医院五公里外的网吧,打一个通宵的游戏,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他再回医院睡觉。

后来干脆出院回家,依旧过着每天打游戏的生活,他说,只有游戏能让他暂时忘记伤痛。其他时间,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吃不喝,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角落,“甚至想过结束生命。”

闫卓从小就对“行走”的概念感到陌生。她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行动迟缓,甚至需要爬着移动。上学时几个不懂事的调皮鬼身体扭来扭去地学她,她变得越来越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在家里听歌、画画,成为她最大的乐趣。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选手张娟娟在射箭项目中力克三名韩国名将,拿到了中国队在奥运射箭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打破了韩国24年的垄断。看到张娟娟站在领奖台上,闫卓激动得心跳加速。“那一刻,我觉得她特别伟大,也特别令我感动,能够打败那么强劲的对手,很不容易。”

可是,“残疾人能练体育吗?”闫卓不确定。

新的种子正在慢慢发芽

陈建新试着重新振作。

他看到相依为命的父亲为他愁白了头,年过八十的爷爷奶奶抬着他上厕所,一步一挪,累得气喘吁吁。他告诉自己,“跌倒了总得要站起来。”

车祸三年后,陈建新在延庆区残联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加入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成为一名轮椅击剑运动员。练习了一年,在全国轮椅击剑锦标赛失利的打击,让陈建新失去了轮椅击剑的信心。

闫卓是被一名专教残疾人的教练发现的。在教练的劝说下,2014年6月,闫卓去北京市残联报到,并顺利通过选拔进入了射箭坐姿队。然而随着射箭站姿队与坐姿队的合并,闫卓越发没有了优势。坐姿射箭与站姿射箭相比,发力时箭射出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陈建新和闫卓都对未来产生了迷茫。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此前一年,北京市已组建首支轮椅冰壶队,茹霞被任命为北京市轮椅冰壶队教练。

在组建之初,陈建新就加入了。茹霞记得,陈建新报到那天,摇着轮椅走在人群中,体态略显瘦削,身上完全看不到运动员的影子。

茹霞有种感觉,虽然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健谈,对于自己残疾的经历也并不避讳,但他很难真正敞开心扉,“问他未来想干什么答不上来,也不清楚他要在这个项目上干什么,没有人生目标,更像是混日子。”

陈建新的训练也显得漫不经心。有的队员没听懂会再问,技术动作不明白会加练,但他永远是那个“到点下班”的人,训练时教练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失误、不标准的动作纠正过还会犯。

而闫卓从2016年11月加入北京市轮椅冰壶队后,始终是最积极的。

第一次上冰练习,她需要学会如何用推杆推冰壶。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冰壶有19千克重,劲儿小了,推不动,轮椅会向后滑行,劲儿大了,身体前倾严重,难以维持稳定的姿势。

闫卓从进队那天起便绷着一根弦,她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本”,里面记录着冰壶的各种战术技巧,偶尔还会画图辅助记忆。为了赶上进度,每天下冰后,她都会反复观看国外的比赛视频,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茹霞说,闫卓的笔记是全队里最认真也是最仔细的。

她在为心里的那个目标默默努力。以5年为期,看看自己能不能在2022年,在自己的家乡北京,站上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

眼里有了光

2015年6月18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冰壶队的决赛现场,刚成立一年的北京轮椅冰壶队,在落后六分仅剩两小局的情况下,连续抓住对手失误的机会成功逆袭广东队,一举夺冠。

陈建新当时在队伍里担当二垒和指挥的角色。时隔7年,比赛的具体细节陈建新早已记不清,他只记得在领奖台上,自己控制不住的激动。那天他哭了很久,仿佛将车祸之后积压的痛苦都发泄了出来。

“我还有用。”陈建新反复念叨着。23岁生日那天,陈建新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成就感,他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从那之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依旧有能力做成一件事,感觉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茹霞发现,陈建新眼里有了光。这个以前不会主动加练,训练时心不在焉的小伙子开始“走心”了,也会围着他说:“教练,今天下冰你晚走一会儿,我的击打感觉不是很好,帮我找找问题。”

陈建新开始将轮椅冰壶运动作为自己人生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更自信,“以前我比较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后来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我也可以做到别人能做到的事,甚至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能行。”

2018年,代表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夺冠后,陈建新对茹霞说,“我找到了活着的价值,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体育带来的新生

平昌冬残奥会结束后,中国轮椅冰壶队开始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这一次,闫卓参与了国家队的集训。

冰壶训练场地气温较低,冰面温度长期在零下5℃左右。队员们每周要训练六天,即使在夏天也会穿着棉裤、羽绒服,还要多穿几双袜子,在鞋里贴上暖宝贴。

陈建新的脚被冻伤过多次,由于双脚没有知觉,往往训练结束时才发现脚上都是小红点,就像“癞蛤蟆的表皮”。

闫卓会为自己的下半身贴上暖宝宝。一次上午训练结束后,闫卓午休时忘记将暖宝宝摘掉,晚上洗澡时,发现脚底起了一个比鸡蛋还大的泡,里面都是脓。

因为下肢没有知觉,闫卓察觉不到冷热,也感觉不到疼,她不在乎这些,只担心会不会影响训练。“第一时间会觉得自己特别笨,但还好不影响上冰,还能继续练。”

每场比赛结束后,队员们会围在一起总结比赛,教练们会对比赛的技战术进行复盘与分析。如果队里出现了零失误选手,或者谁表现得好,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奉上掌声。即便队伍失利,教练也会及时排解队员情绪,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比赛做好准备。

在这个团队中,闫卓慢慢敞开了心扉,比起原先那个内向、不爱说话的自己,现在的她愿意多走出一步,认识更多的朋友。

接触轮椅冰壶多年,陈建新觉得自己的心态更平稳了,遇事不急不躁,也越来越不服输。就像2015年的那场比赛,“不管落后多少分,赛况多么胶着,我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茹霞看着这群平均年龄已经超过30岁的队员,仍在赛场上拼搏,很受触动。“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一股劲儿,每个人都热爱着这项运动,每个人都珍惜为国争光的机会。”

体育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多年相处下来,茹霞发现,残疾人运动员比她想象得更阳光,也更开朗。“体育本就可以培养一个人坚韧的品格。而残疾人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以快速成长,遇事很有韧性。即便退役了,走到社会上,这样的品质对他们生活和融入社会都很有帮助。有个队员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我们的残疾是你们眼里看到的残疾。’”

2022年3月12日下午,冰立方中,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混合团体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与瑞典队对金牌的归属进行最后的博弈。

循环赛中,中国队曾以1:5的比分负于瑞典队。决赛第四局,中国队率先出现失误,以1:2暂时落后。第五局,瑞典队出现失误后,中国队不断施压,将比分反超。第七局拿下三分,一举将比分优势扩大至8:3,迫使瑞典队提前认输。

“中国队赢了!”队员们紧紧抱在一起,茹霞没能忍住泪水,“4年磨一剑,我觉得所有人都太不容易了。”

中国轮椅冰壶队的闫卓、陈建新、孙玉龙、王海涛、张明亮登上了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那一刻,五名坐在轮椅上的运动员告诉全世界,“我们是冠军!”

新京报记者慕宏举实习生汤赛坤王晓晨

新闻推荐

F1澳大利亚大奖赛 周冠宇列第11位遗憾未能得分

新华社悉尼4月10日电(记者郝亚琳)2022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澳大利亚大奖赛正赛10日举行,法拉利车队车手勒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