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制裁“武器化” 让西方世界七大“神话”破灭

南宁晚报 2022-03-27 04:09 大字

?俄乌冲突爆发后,几乎一切含有来自俄罗斯的“目标”都遭到西方国家“制裁”(左至右):北溪2号天然气管线、富豪乌斯马诺夫的游艇、著名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俄罗斯蓝猫……

?3月23日,当地居民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损坏的建筑旁走过

自从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及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打压围堵俄罗斯力度,对俄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竟然把全球化当成武器,甚至连体育、艺术和学术等领域都不放过,充分暴露出其一贯执行“双重标准”“浮动标准”,实际上“毫无标准”“以我为准”。

在乌克兰战场之外盲目反俄的行为,足以证明只要给西方足够的借口,这些国家都能迅速变脸,忘却所谓“普世价值”,而保护个人财产、尊重文化艺术自由等七大“神话”皆告破产。

1 “言论自由”? 封禁俄方声音!

西方国家向来标榜言论自由,强调任何人都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流传甚广。

然而,俄乌冲突升级后,一些西方国家却说一套做一套。人们看到,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扭曲事实,加强反俄宣传。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在欧盟地区限制或屏蔽俄罗斯媒体和网民的信息。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从经济延伸至互联网。就在3月12日,谷歌旗下的YouTube宣布封禁“俄罗斯官方媒体”,全球所有用户不能访问俄罗斯官方媒体,有媒体发现该规定已经生效。此外,Meta公司甚至表示,允许社交平台出现用户发表“呼吁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士兵实施暴力”,甚至是“杀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领导人”的仇恨言论。不少网友表示Meta公司使用自身权力影响用户的判断。

作为对西方“信息战”的回应,俄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4日发布通告,限制俄境内访问部分外国媒体机构网站,限制对推特和脸书的访问并封锁。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种种手段压制支持俄罗斯的声音,甚至直接将俄媒“消音”。欧盟决定禁止俄罗斯国家媒体“今日俄罗斯”和卫星通讯社的新闻信息产品在欧盟落地和传播。英国通信管理局宣布吊销“今日俄罗斯”在英国播出节目的执照。

3月17日下午,俄驻华使馆发文回击美驻华使馆称俄方“压制独立媒体”的言论,文章称,美国、加拿大、欧盟已将“今日俄罗斯”从广播网络中删除,苹果和谷歌应用市场下架“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应用程序,You?Tube则在全世界封锁了俄罗斯媒体的频道,而“今日俄罗斯”等俄媒遭美方打压,俄驻华使馆质问美方:“西方针对俄罗斯媒体的打击并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已经持续了若干年。”“关于言论自由、关于人们获得信息的自由,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2“生而平等”? 频出种族言论!

西方一些政界和社会人士喜欢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俄乌冲突却暴露出不少西方人仍以肤色、种族、宗教信仰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

面对超过150万逃离战火的乌克兰难民,欧盟内的政府和民众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态度,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是乌克兰人,就可以在欧盟国家获得优待。这与此前欧洲国家对待来自非洲和中东的难民时的态度截然不同。

2015年以来,有超过600万名叙利亚难民试图进入欧盟国家,但这些国家设置极为严格的边境控制阻止难民入境。但对于乌克兰难民,保加利亚总理佩特科夫说:“这些不是我们习惯中认为的难民,他们受过教育,没有‘不清楚的过去’,不是可能的恐怖分子。”奥地利总理内哈默则说,这些人“不是典型的难民,而是需要邻居保护的欧洲人”。很明显,这份优待只是针对“欧洲人”或者“白人”,潜台词就是,乌克兰人比非洲人或亚洲人更加“高贵”,更不应该承受这些苦难。

威廉王子,这位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近日再一次因为公开发表不恰当的言论而招致世界舆论广泛的批评。俄乌冲突爆发后,威廉王子到访了位于伦敦的乌克兰文化中心,据英国媒体援引他当时的话说:“在欧洲看到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这番言论被认为是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的,因为其深层次含义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生战争和骚乱是正常现象,但在欧洲这个“文明社会”不是。

“金发、碧眼”“白种人”“这些逃离战火的人不像叙利亚难民那样”“这里不是阿富汗,这里不是伊拉克,战事竟发生在文明的欧洲”……这些词句出现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中。一些西方记者将乌民众与中东、北非难民作比较,潜台词是前者比后者“更优质”,“更不应该”承受这一切;分析乌克兰局势时,时常以“欧美中心论”视角,体现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们对于这场冲突发生在欧洲感到“不可思议”。印度资深记者莫汉说,种族优越感是西方媒体歧视性报道的根源,这“非常令人失望和愤慨”。

3“私产神圣”? 肆意冻结没收!

美西方一向标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对于俄罗斯人的财产权,西方国家则另当别论。俄乌冲突发生之后,西方对俄罗斯富豪的制裁、没收财产等一系列的行为,提醒了全世界,西方所谓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只不过是句谎言。

2月28日,欧盟宣布制裁俄罗斯26名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其中包括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以及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和国家能源公司的负责人。这些被制裁的人员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国家,在欧盟的资产被冻结并无法从欧盟获得资金。

3月1日,波兰外交部表示,已开始没收俄罗斯在华沙的房产,包括俄罗斯大使馆下属的学校建筑和一座外交官公寓。3月2日,俄罗斯亿万富豪安利舍夫·乌斯马诺夫价值近6亿美元的巨型游艇,被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当局查封没收。3月3日,俄罗斯亿万富豪伊戈尔·谢钦一艘价值数亿美元的游艇正在法国港口维修,听闻了消息后紧急起航,但被法国海关追上并扣押没收。3月4日以来,意大利在托斯卡纳、撒丁岛、利古里亚海岸和科莫湖等景区对多个俄罗斯富豪资产进行查封,总价值达到1.4亿欧元,主要包括豪华游艇和别墅。3月10日,英国《卫报》称英国宣布新制裁措施,冻结包括英超球队切尔西的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在内的7名俄罗斯商人的资产,英国副首相拉布表示会尽可能地搜索已经被查实的俄罗斯人在英国的资产清单。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多国成立了多边特别工作组,旨在协作没收和冻结一些俄罗斯商界人士的资产。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美国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提议,授权联邦政府没收被制裁的俄罗斯人资产。

4“体育精神”? 无端政治孤立!

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俄乌冲突加剧后,在不少西方国家媒体鼓噪下,政治因素开始渗入体育赛场。西方国家一些体育组织、团队和运动员威胁,如果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在场,他们将不会参赛。大量原本在俄罗斯举行的比赛被强行取消,俄罗斯国家队不仅失去了主场资格,甚至可能失去参赛资格。

国际足联与欧洲足联发表联合声明说,俄罗斯的所有球队,不论是国家队或俱乐部球队,都不得参加国际足联与欧洲足联的比赛。欧洲排球联合会还宣布,本赛季的男女排、沙滩排和雪排比赛,俄罗斯和乌克兰排球队将失去主场,比赛将在中阵地举行。

3月3日,国际残奥委会(IPC)宣布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加北京冬残奥会。而世界跆拳道联盟也决定收回2013年颁发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荣誉“黑带9段”,并且禁止让俄罗斯国旗和国歌在比赛中出现。

今年的一级方程式赛车(F1)俄罗斯大奖赛也被取消。俄罗斯前F1车手达尼尔·克维亚特说,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和球队参加国际比赛非常不公,“这违背了体育教给我们的团结与和平原则”。3月21日,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发布声明,对俄罗斯国际象棋大师谢尔盖·卡尔亚金实施禁赛6个月的处罚。俄乌冲突爆发后,卡尔亚金曾多次表示公开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谴责西方针对俄罗斯国际象棋界的“制裁”是“没有民主”的表现。

作为重大赛事的主办国,俄罗斯即将举办的赛事包括2023年的欧洲超级杯、2023年的欧洲艺术体操锦标赛和今年晚些时候的欧洲冰壶锦标赛等等。此外,俄罗斯还曾表示有兴趣主办2027年橄榄球世界杯和2036年奥运会。当地时间2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敦促所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迁移或取消计划在俄罗斯或白俄罗斯举行的体育赛事。若俄乌冲突事件持续升温,未来世界体坛对俄罗斯体育界大范围抵制,或许将是对俄罗斯体育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5“艺术无国界”取消涉俄演出!

舞蹈、音乐、文学和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超越国界、肤色和语言,引发人们的共鸣。但眼下在标榜“艺术无国界”的某些西方国家,俄罗斯艺术领域也未能逃脱制裁。

俄罗斯指挥家、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瓦列里·格尔吉耶夫因为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失去了首席指挥的工作。俄罗斯女高音歌剧演员安娜·涅特列布科在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多场演出被取消,理由是她未对俄罗斯领导人提出批评。俄罗斯著名女高音安娜·奈瑞贝科的多场演出被迫取消。2014年,安娜·奈瑞贝科曾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演唱奥运会会歌。奈瑞贝科被迫就俄乌局势发声,她强调:“强迫艺术家或任何公众人物公开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并谴责他们的祖国是不对的。这应该是一个自由的选择。我不是一个政治人物,也不是一个政治专家。我是一名艺术家,我的目标是跨越政治分歧(把大家)团结起来。”

此外,有“欧洲好声音”之称的“欧洲歌唱大赛”的主办方欧洲广播联盟宣布,“为了不玷污这一在欧洲极负盛名的歌唱大赛”,将不允许俄罗斯人参加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同时,美国的迪士尼和华纳暂停在俄罗斯上映电影。戛纳电影节发布声明称,除非“战争在乌克兰人满意的条件下终止”,否则“戛纳电影节不欢迎俄罗斯官方代表团参加,也不接受任何与俄罗斯政府有关联的人”。

更荒唐的是,英国、爱尔兰等多地剧院取消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演出。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取消了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课程。

专栏作家拉提夫·卡德里在《布鲁塞尔时报》撰文评述,“取消文化”是一种非理智的幼稚行为。有人直言,这种对艺术家和观众的惩罚过于严厉,现在应该呼吁团结,而不是用国籍分裂人们,“难道我们要禁所有俄罗斯的艺术,文学、电影、音乐……?!”

6“学术自由”? 拒收俄方学生!

不少西方大学和教育机构标榜,全球化时代,学术、科学交流应该做到无国界、无利害、无敌我。但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理念被断然毁弃。荷兰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表联合声明,中止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高校的伙伴关系。俄乌冲突加剧后,爱沙尼亚一些大学开始暂停接收俄罗斯学生。

发布QS世界大学排名的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宣布,将不再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大学列入排行榜,也不推荐俄罗斯作为教育目的地。德国曼海姆大学校长托马斯·普尔发表视频演讲,称该校目前不再与任何俄罗斯科学机构合作,暂时不想接收来自俄罗斯的学生。一些学生表示,德国自诩为“学术自由”理念的发源地,而不收俄罗斯学生显然是歧视。

“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这是不少西方医学院学生都会宣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内容。不歧视病人、不损害病人利益是医生的基本伦理规范。然而,在俄乌冲突加剧后,一些西方医学机构却对俄罗斯病患采取了歧视性政策。

德国慕尼黑的亚特罗斯诊所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拒绝接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患者。此举引发网民强烈批评,诊所随后被迫道歉。

多名医学专业人士称,国际肿瘤互助组织“肿瘤警报”将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停止在俄罗斯境内的所有合作和交流活动。在声明中,该机构称“我们虽然是非政治团体,但我们无法对俄罗斯的‘入侵’置身事外”。

资料显示,“肿瘤警报”是集合欧美多国专家的非营利机构,其官网上日常向肿瘤专业的医生和患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学术指导,帮助他们在工作和就诊时寻找医生和治疗方案。这一制裁宣布后,意味着俄罗斯专家和患者将无法通过这一平台寻求帮助,也无法为其他地区的患者提供自己的经验。许多网民对“肿瘤警报”的做法提出批评,称此举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政治投机。目前“肿瘤警报”已经将其推特账号进行锁定,只允许通过该账号审核的用户阅读他们发布的内容。

7“永久中立”? 向乌提供援助!

一场俄乌冲突,让世界看到了美国霸权的丑恶嘴脸,让世人看到了美国政府的自私自利,也让大众看到了某些国家在高压面前,所谓的“中立”“不站队”,都只是虚影。

瑞士、瑞典、芬兰等国家曾宣布永久中立。按照国际条约,永久中立国有回避义务,不得为交战国提供与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援助。但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上述国家立场纷纷出现明显转变,已难言中立。

瑞士宣布参与欧盟对俄罗斯的一揽子制裁计划,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及机构在瑞士的资产。瑞士联邦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将被列入瑞士的制裁名单,且相关的制裁措施,立即生效。”瑞士联邦主席伊格纳齐奥·卡西斯辩解称:“瑞士的决定十分艰难,因为瑞士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施压,在道义上瑞士不得不这么做。”

据俄央行统计,每年有50亿至100亿美元私人资金流向瑞士。作为欧洲国家一员,瑞士还对俄关闭了领空,使自己成为遭俄反制的36国之一。

瑞士乐于强调自己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以此活跃在世界舞台上。2021年到2022年,俄美两国包括首脑峰会、外交高层对话、战略稳定磋商等一系列重要会晤,都是在瑞士主办的。如今,瑞士打破了中立传统。按路透社说法,瑞士在成为潜在调解角色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来自西方和国内的双重压力。其试图在“站队西方国家”和“保持传统中立”间保持平衡,越来越难。处境艰难也好,无奈制裁也罢,按理来说,瑞士既然打破了自己中立国的立场,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那么其在未来就不该再以“中立国”的身份自居。

此外,瑞典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兰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2500件突击步枪和15万发子弹等;奥地利宣布向乌克兰提供防护装备,对俄关闭领空。

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报道

新闻推荐

近5场比赛狂丢20球! 官方:利兹联与主帅贝尔萨解约

贝尔萨北京时间2月27日,英超球会利兹联官方宣布,与主教练贝尔萨达成了解约协议,阿根廷“疯子”教练下课,结束了白玫瑰四年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