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今日体育> 正文

冬残奥会期间,40辆公交车改装成“福祉车”服务轮椅乘客每辆“福祉车”最多可装下6辆轮椅车

新京报 2022-03-02 01:13 大字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驾驶员体验如何在公交车上固定轮椅。A06-A07版图片/北京公交集团供图每次发车前司机都要反复检查安全带等是否牢固。练习时司机调整无障碍踏板,车辆停靠时距离站台保持在50厘米以内。每次发车前,驾驶员需要隔着隔板通过手势与轮椅乘客进行“手语”交流。通过无障碍坡道和踏板,轮椅乘客可以便捷上下“福祉车”。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临近,刚刚结束了冬奥交通保障的北京公交上会团队又迎来了新的任务,640辆冬残奥会保障用车整装待发,其中40辆是由常规公交车改装成的“福祉车”,它们将重点服务轮椅乘客及随行人员。

同时,服务冬残奥会给交通保障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前的工作相比,不仅驾驶员需要考虑到轮椅运动员的出行习惯,车辆的运营调度也要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每次发车前,驾驶员还要隔着隔板通过手势与轮椅乘客进行“手语”交流,确保大家都已经坐好。

改装

拆除公交车中间座椅增加轮椅位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北京公交集团北京赛区巴士团队B2车队便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任务,作为仍需要坚守岗位的团队之一,如今他们已经投入到北京冬残奥会的交通保障工作中了。

“大家几乎都没有休息,冬奥会闭幕后马上开始熟悉冬残奥会期间新的运营线路,2月25日启动运营。”刘业是B2车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团队承担起了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冬残奥村运动员的出行保障需求。

记者从北京公交集团了解到,640辆冬残奥会保障用车已做好准备,主要承担北京赛区、延庆赛区交通保障任务及北京赛区应急运输任务,将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及随行人员、志愿者、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等多个客户群提供服务。北京公交集团预计派出1957人参与服务保障。

冬残奥会期间,因北京赛区将举办轮椅冰壶比赛,按照北京冬奥组委要求,北京公交集团特别将40辆车改造为“福祉车”,保障轮椅乘客及随行人员便利出行。

刘业告诉记者,这40辆车全部为低地板无障碍车,车辆地板与站台高度一致,还搭配了无障碍踏板,乘坐轮椅的运动员可以方便快捷地上下车。为了确保“福祉车”在运营中安全可靠,在投入运营前北京公交也已经对车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每辆车都经过专业改造,将中间的座椅、设备拆除,整理出了充足的空间,每辆“福祉车”最多可满足6辆轮椅车同时搭乘且互不干扰。车厢内还增加了扶手、背靠软板、下车门铃等无障碍设施。部分轮椅位按需增设地锚,相当于为轮椅配备独立安全带。此外,车辆还配备了车身倾斜功能,让乘客上下车时更加顺畅轻便。

安全

车辆停靠站台间距保持在50厘米内

刘业告诉记者,尽管在正式运营过程中驾驶员不允许下车,有专门的志愿者帮助轮椅运动员上下车、固定轮椅,但在培训中,依旧让每一名驾驶员进行了轮椅上下车、停放、固定的练习,还让大家亲身感受了在公交车上坐轮椅的感觉,并安排了不同身高体重的工作人员坐着轮椅实地体验,根据反馈调整无障碍坡道角度、安全扶手高度以及安全带的松紧程度等,在服务细节方面反复推敲。“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到残疾人乘客的出行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刘业说。

“前几天安全专业人员每天要带领同事们熟悉线路,这两天启动运营后,又时刻关注着每一辆车的运营安全情况。”B2车队运营队长马耀辉坦言,与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期间的交通保障更加突出安全的要求。

“我们接送的都是轮椅运动员,车内还有很多他们携带的行李和运动装备,因此,在驾驶安全上也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次出车前都要求驾驶员检查好这些地锚、扶手、下车门铃等无障碍设施是否正常,确保没有松动的情况。车辆停靠到站台时,与站台的间距也需要保持在50厘米以内,方便搭设无障碍踏板。”马耀辉说,运营时驾驶员也会格外注意平稳驾驶,并通过后视镜观察运动员是否扶稳坐好。

运营

提前核对次日任务安排备车随时调动

自2月25日启动运营服务以来,北京公交集团北京赛区巴士团队B2车队就承接了北京冬残奥村运动员运输服务任务,与北京冬奥会固定间隔的班车运输模式不同,冬残奥会运动员训练班车采取定制包车形式,先由各代表团提出出行需求,车队制定一对一定制服务方案。

对车队而言,每天的运营调度也需要更加精细、更加人性化。根据运输模式的不同,车队会对工作方式进行调整。

首先,由于各代表团需要与场馆确定具体训练时间,每天每个代表团的训练时间各不相同,同一个代表团每天的训练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车队专门安排两人负责制定和审核包车任务工作,安排好人员和车辆。每天夜里与北京赛区巴士团队负责人员核对次日任务。其次,车队在各场馆和冬残奥村均安排备车和驾驶员,确保可以随时调动,完成临时、突发任务,避免影响运动员出行。此外,由于航班晚点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运动员出发时间不确定,还需要车队及时做出反应处置。

交流

驾驶员与乘客隔窗“手语”提醒发车

习惯了冬奥会期间快节奏工作的驾驶员们,正试着慢下来,不仅行驶时要更加注意速度控制,转向更加柔和,每次发车前也都有一套看似“繁琐”、却必不可少的沟通流程。出于防疫的需要,每辆交通保障车辆的驾驶舱和后排座椅都用透明隔板实现了物理隔离,但这并不意味驾驶员不需要考虑车厢内的情况。

每次发车前,驾驶员都需要通过手势与运动员和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确保乘客已经坐好。“驾驶员会跟运动员打个招呼或者轻敲一下隔板引起注意,用手指一指方向盘或做出一个向前的手势,然后再轻敲一下隔板,做出一个‘OK’的手势,意思是提醒运动员\‘我们要出发了,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对方向驾驶员也做出\‘OK’的手势或有回应,我们才会发车。”刘业说,这样的沟通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基本需要,能够顺畅沟通。

保障人员在服务中也充分考虑到各国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一些运动员并不习惯将其轮椅完全固定在车上,经过志愿者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他们会将安全带系好并抓紧扶手,基本能满足安全行驶的需要。”刘业说,他们也会提前告诉驾驶员,要充分尊重运动员的意愿,因此更需要通过手势沟通确保对方已经做好发车准备。

接机

每趟接机班车至少提前4个小时出发

这几天是外国运动员抵达机场的高峰,为了确保运动员能第一时间上车,北京公交的冬残奥会保障团队用上了“笨办法”。

由于机场严格的安检流程,车队基地距离机场也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同时考虑到航班时刻的不确定性,每趟接机班车至少需要提前4个小时出发。这对驾驶员来说也就意味着,从换上隔离服坐进驾驶室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不能喝水、上厕所,直到完成这一趟运营任务才能休息。

“有时遇到航班延误的情况,在机场等候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驾驶员只能坐在驾驶室内,连车门、车窗都不能打开。”马耀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一些身体更好、驾驶经验更丰富的司机师傅承担起了接机的重任。不过,为了防止超负荷工作,车队在机场还安排了备班司机,一旦出现等候时间过长或驾驶员身体不适的情况,备班人员、车辆将及时补上,确保安全。

随着外国运动员陆续抵京,这项任务即将结束,不过他们马上又将迎来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运输保障任务。

“北京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即将全面启动,我们将为冬残奥会运动员等特殊群体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助力冬残奥会圆满举办。”北京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新京报记者裴剑飞

新闻推荐

葡籍教练保利尼奥 谈中国足球

保利尼奥(前)葡萄牙籍教练保利尼奥曾在北京人和队和深圳队两家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担任助理教练,近期他透露,中国球员晚上熬夜...

 
相关推荐